顺治临终前说了什么话(顺治在临终前曾定了一个比自己年长的人为继位者)(1)

康熙大帝是清人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其文治武功,堪比唐宗宋祖,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

但是,康熙的父亲顺治帝在去世前,最初拟定的帝位继承人并不是他。

尽管官方提供的顺治遗诏上白纸黑字地写:“朕子玄烨,佟氏妃所生,岐嶷颖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即皇帝位。”

但这份遗诏,其实是孝庄皇太后和辅政大臣反复核商后集体篡改成的。

很搞的是,遗诏里,还模仿顺治的口气,积极地展开自我批评,一共检讨了十四项过失呢。

所以说,这份遗诏并不完全代表顺治本人的意志。

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在明天启年间就来到了中国,在顺治朝担任钦天监监正,与顺治帝、皇室中很多人及当时的名公巨卿有良好关系,他的生活回忆录中有记:“一位继承的皇子尚未诏封,皇太后立促皇帝做这一件事情。皇帝想到了一位从兄弟,但是皇太后和亲王们的见解,都是愿意皇帝由皇子中选择一位继承者。”

汤若望这段记录说的是,顺治在临死前所拟立的帝位继承人并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堂兄。

这个堂兄是谁呢?

饶馀亲王阿巴泰的第四子岳乐!

阿巴泰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很早就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讨了。其在努尔哈赤建国前的辛亥年(1611)首演处子秀,惊艳一时。当时,年仅23岁的阿巴泰率一千人远征乌尔固宸和穆棱二地,《满文老档》记“俱克之,共俘获一千。”此后,便以其凶悍坚忍的作风开始了30余年的戎马生涯,可谓身经百战,威名卓著。

阿巴泰的代表作是崇德七年(1642)任大将军自长城黄崖口南下,以急风暴雨之势闯入大明境内,在两个月内纵贯直隶、山东,并蹂躏江苏一部,攻克城镇94座,俘虏36万人,掠获黄金12万两,银220万两。唯其如此,不能见容于桀骜不驯的大贝勒阿敏、莽古尔泰的皇太极偏偏对阿巴泰敬爱有加,即使阿巴泰常常口出怨言、发牢骚,也一笑置之。

阿巴泰共有五子,有爵位者四人:尚建、博和托、博洛、岳乐。

尚建、博和托、博洛均在顺治九年前就去世了。顺治去世这年,岳乐三十七岁,比顺治帝大十三岁,正值鼎盛华年。

顺治最初为什么要把帝位传给比自己大了十三岁的堂哥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呢?

官方的说法是,顺治帝是出于“国赖长君”的想法。而且,岳乐是清王入关后诸王当中最杰出者之一。

的确,岳乐对清朝入关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许多有目共睹的功绩。

顺治三年,岳乐和豪格一起征讨踞四川,率部击斩了大西王张献忠;此外,又率军驻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防外蒙古喀尔喀部土谢图汗、车臣汗,促使两汗入贡。政治上,全力支持顺治帝的一系列改革,大胆启用汉人,停止圈地等等。

可以说,岳乐不仅是出色的军事家,也是出色的政治家。在顺治朝后期,他以亲王之尊,主持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军国大政,乃是清朝最高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

很多清史专家也认为,在满洲人建立的后金,直到清初,它还维持着以家庭为中心的政权,兄弟、叔侄,都是这一政权的核心人物。

有人举例,清太祖努尔哈赤死前,并没有想到遗命哪一个儿子为继承汗位;而清太宗皇太极当了十七年领导者,也丝毫没有表现也要一意培植自己的长子豪格的迹象。反而,通过《大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多处可见其对弟弟多尔衮青眼有加。再有,努尔哈赤建立的四大贝勒共同议政制度中,位列四大贝勒之中的阿敏,也只是侄子而已;同样,皇太极所倚重的四小贝勒中,也有堂兄弟济尔哈朗。

关于皇太极的继位,按照《八旗通志》《大清太宗文皇帝实录》等书的说法,完全是代善、岳托、萨哈廉父子合议及支持的结果。

康熙帝的孙子、皇八子胤禩的儿子弘旺在自己的著述《皇清通志纲要.功勋名臣录》中坦然记载:“天命十一年,岁次丙寅,八月十有一日,上龙驭升遐。我族祖、兄、礼亲王父子作议书,推戴我太宗文皇帝,三让而登大宝。”

顺治临终前说了什么话(顺治在临终前曾定了一个比自己年长的人为继位者)(2)

代善的七世孙、第九世礼王昭梿在《啸亭续录》中也沾沾自得地写:我读全祖望的《鲒埼亭集》,上面记载有明朝吏部考功司主事夏允彝说的话:“东国的礼烈亲王(礼亲王代善死后谥“烈”,世称“礼烈亲王”)能属遵成命,推让大位给弟弟;又能为弟弟捍御边圉,举止和古代圣贤根本没什么分别,他的国家怎么能不兴旺壮大?”这是夏允彝称赞我祖宗礼烈亲王的让国壮举啊。只不过世间传闻变味了,不知道我的祖宗礼烈亲王拥戴文皇帝是出于至诚至敬之心,实际上,高皇帝(指努尔哈赤)最初是没有指定继位人的。另一个明朝大臣董崇如也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东国部主虽然年老,他的儿子代善雄鸷非常,才略不在当年西夏开国雄主李元昊之下,将来一定成为我朝的大威胁。”夏允彝和董崇如都是明朝的忠臣烈士,还这样推尊礼烈王到这种程度,则礼烈王的神武英略可想而知。

汤若望的回忆录也有关于代善的评价:代善,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因此他是皇帝(指顺治帝)的大伯父,为各亲王中的第一位亲王。努尔哈赤死后,他情愿让位给他的一位幼弟。且当他的这位幼弟,就是崇德皇帝死去之后,他又和他的八个儿子退避不争王位。他把皇室和国家的安宁,看成是高于一切的重要。比及他的儿子之中,有一个因为在大位的继承上把他漏脱而怨恨不服时,作为父亲的代善,竟亲自举发他的这个儿子的大逆不道,并亲临刑庭以法官的资格赞成判处他的这个儿子的死刑。在执刑时,他决不动容地眼看着人们怎么样用大钳子裂杀了他的儿子。

汤若望高度赞扬努尔哈赤的子弟们,说他们常能“为了国家的利益肯于牺牲个人的私利”,所以“从一开头,他就明白这些人在以后必会战胜明室的”。

在清朝官方的档案资料中、清朝子弟的记载里、清朝国际友人的回忆录中,清初的皇室子弟,包括在顺治继位时“让位”的多尔衮等人,都是尧舜一类的圣人,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不计较个人的任何富贵和权势。

但是,象禇英、舒尔哈齐、莽古尔泰的惨死、多尔衮死后还遭到掘墓鞭尸的残酷史实却是难于抹杀的。

在皇太极和顺治的两场继位活动中,虽然没有造成大面积的流血事件,但却是各方势力平衡、妥协后的结果,其中同样是危机四伏、时时闪烁着刀光剑影。

康熙的继位还算平稳,但顺治最初要把帝位传给岳乐,原因也并不是顺治有圣人之风。

顺治是清朝的第三位君主,后世很喜欢拿他和清朝倒数第三位君主同治相提并论。

这两个人都是六岁登上帝位,都是二十岁左右死于天花(一说同治死于梅毒),都有一个强势的母后。

孝庄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都是大清朝最为强势的女人。

很多人都知道,同治其实是间接地被慈禧迫害死的。

同治帝喜欢皇后阿鲁特氏,而阿鲁特氏为慈禧所厌恶。慈禧“棒打鸳鸯”,勒令同治远离皇后,要同治与自己所喜欢的慧妃富察氏同房。同治帝愤然独宿乾清宫,后因寂寞难耐,偷溜出宫,才染上了病毒。

很多人却不知道,顺治帝与孝庄皇太后的母子关系比同治帝与慈禧的母子关系也没好到哪儿去。

顺治帝的皇后是孝庄皇太后的内侄女——吴克善之女,但同治帝喜欢的却是董鄂妃。

迎娶孝庄皇太后的内侄女为皇后,是多尔衮一手操办的政治包办婚姻。

顺治内心是抵触多尔衮的,大婚当晚,顺治便“另居侧宫”,拒绝与之同房。

多尔衮死后,顺治完成了对多尔衮的清算,接着,便手脚麻利地废黜了这位皇后。

孝庄皇太后却又从大清门抬入了吴克善的孙女,指定为顺治帝的第二位皇后。

为了董鄂妃,顺治又积极筹备第二次废后活动。

顺治临终前说了什么话(顺治在临终前曾定了一个比自己年长的人为继位者)(3)

这样,董鄂妃就成了孝庄皇太后的眼中钉、肉中刺。

可以说,董鄂妃是顺治帝和孝庄皇太后母子失和的重要因素。而董鄂妃在孝庄皇太后所制造的巨大压力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终于得病,香消玉殒。

作为对母亲的报复,顺治帝一度削发,准备逃禅为僧。此举最终因孝庄皇太后要处死为顺治剃度的茚溪森和尚而使顺治打消了出家的念头。但,顺治在重病难治的时候,指定由堂兄接任帝位而不是儿子,其实也是对母亲的另一种报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