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

庄周梦蝶体现庄子怎么样的世界观(庄子讲过两个梦)(1)

庄子梦为蝴蝶之时,庄子已然成为蝴蝶而其本人已经隐去,此时之蝴蝶并不知此乃庄子之梦,此时只有蝴蝶而无庄子,一只蝴蝶栩栩如也,与庄子无任何关联;当庄周醒来,只发现自身存在,蝴蝶已杳然隐去,此时只有庄周,而无蝴蝶。

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庄周梦蝶体现庄子怎么样的世界观(庄子讲过两个梦)(2)

做梦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每个人都会做梦。科学的解释就是中因大脑里的抑制过程不彻底,在意识中呈现出种种。其实,梦,在道家庄子哲学中充满象征意义,是其哲学的绝妙隐喻。

庄子有两个梦,其中一个是庄周梦蝶,还有一个"大圣梦"却鲜为人知。

瞿鹊子是以孔子弟子之身份出场的,但在庄子笔下,孔子之智慧乃在世外高人长梧子之下。二者在谈论人生造境高下时,长梧子说:人生之至理大道本不可言说,但我姑妄言之,你姑妄听之。因此以梦觉为喻,说出此一番"人生如梦"的哲理来。

庄周梦蝶体现庄子怎么样的世界观(庄子讲过两个梦)(3)

他先举"骊姬先哭后笑"这一历史掌故。骊姬本为春秋时丽戎国艾地守吏之女,后被晋献公纳于宫中。丽姬刚到晋国,因亡国丧家之痛而涕泣沾襟,后来得到献公宠爱,与王同床,食尽鱼肉,不禁后悔当初之哭泣。

长梧子说:正如尽享荣华富贵的骊姬会后悔当年的哭泣,那些死去的人可能也会后悔当年的贪生怕死吧,死后的世界可能正是我们早年背井离乡而渐行渐远的老家,它在等着离家的游子早日归来。

庄周梦蝶体现庄子怎么样的世界观(庄子讲过两个梦)(4)

与此类似,现实当下的人生也没办法证明我们不是在梦中,因此庄子指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长梧子进而对瞿鹊子说:孔子与你皆是在梦中,我说你们在梦中,我本身也是在梦中说你们——这是最高的哲学反思精神,将反思者自我也纳入这种反思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