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前两天大家在讨论,钢筋是按外皮计量还是按中心线计量?

钢筋是按中心线计算吗(钢筋按外皮还是中心线)(1)

一、按外皮和按中心线两者之间工程量的差异

先要弄清楚钢筋按外皮和中心线差异在哪呢?

翻阅平法制图规则16G101-1,发现图集中明确了不同场景的钢筋弯钩、弯折的弯弧要求,从图集截图可以明确的一点是,钢筋外皮的展开长度一定大于以中心线计量的长度,因此按外皮长度计算工程量肯定大于以中心线计算。

从规范P57页附注来看,弯弧内直径D本身是一个变量,光圆钢筋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d,即大于等于2.5d即可,335MPa级、400Mpa级带肋钢筋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d,500MPa级带肋钢筋d≤25时D≥6d,d>25时,D≥7d。

D取值不同定将影响一定的弯折延展率。

钢筋是按中心线计算吗(钢筋按外皮还是中心线)(2)

钢筋是按中心线计算吗(钢筋按外皮还是中心线)(3)

钢筋是按中心线计算吗(钢筋按外皮还是中心线)(4)

如果你在现场去过钢筋加工车间,留意一下钢筋弯曲机,可以看到钢筋弯曲机顶部不同的圆柱可以进行调节和选择,以调整不同的D值。

钢筋是按中心线计算吗(钢筋按外皮还是中心线)(5)

因此,从理论上分析,有弯折、弯钩才会出现差异,如果是底板、板、梁柱主筋相对弯折弯钩较少,所以两者的差值便较小,尤其是地下室,底板钢筋直径较大,含量较高,因此两者差值影响会变小。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通过手工计算不同钢筋在不同的弯折、弯钩场景影响长度,以及与直径d的倍数值。

现在大家都用软件,我找了某项目墙体的暗柱一根,通过设置外皮和中心线计算后总量对比如下图:

钢筋是按中心线计算吗(钢筋按外皮还是中心线)(6)

暗柱尺寸200*400*3000,按外皮算单构件重量为49.125kg。

钢筋是按中心线计算吗(钢筋按外皮还是中心线)(7)

按中心线算单构件重量48.684kg。

钢筋是按中心线计算吗(钢筋按外皮还是中心线)(8)

主要影响在箍筋和拉筋。

箍筋按外皮单根理论长度:2*(370 170) 2*13.57*d=1297mm,中心线计算:2*(370 170) 2*13.57*d=1242mm,这就出现了问题,公式是一模一样的,两者的结果却不同。

按外皮计算:

钢筋是按中心线计算吗(钢筋按外皮还是中心线)(9)

按中心线计算:

钢筋是按中心线计算吗(钢筋按外皮还是中心线)(10)

而拉结钢筋确实没有任何变化,所以,我觉得广联达软件计算设置上可能一定有些问题。但没时间去研究究竟问题在哪里?

用纯手工计算这个箍筋,取值D=4d,每个90°弯折影响长度:

L外=(D 2d)*π*90/360=6d*π/4=37.699mm

L中=(D d)*π*90/360=5d*π/4=31.416mm

L外-L中=6.283mm

每个135°弯折影响长度:

L外=(D 2d)*π*135/360=6d*π*135/360=56.549mm

L中=(D d)*π*135/360=5d*π*135/360=47.124mm

L外-L中=9.425mm

每个箍筋90°弯折3个,135°弯折2个,则每个箍筋总长差值:

L总外-L总中=4d 6.283*3 9.425*2=69.699

同理,每个拉结筋长度差:

L总外-L总中=9.425*2=18.85mm

总共影响钢筋长度:69.696*21 18.85*21=1859.53mm;重量:0.735kg

而软件出的结果为:

L总外-L总中=1297-1242=55mm

影响重量:49.125-48.684=0.441kg

影响率分别为:

广联达软件:0.441/49.125=0.898%;手工算差:0.735/49.125=1.495%。

我们有时候过分的依赖软件,但软件也是工程师做出来的,如果软件设置出了问题,也无知道对成果到底影响多少、影响在哪里。从上面的例子来看,我手工计算的是可以追溯和复核的,而软件我却不知道如何去核查。

另外选取另外一道梁,看看软件按外皮和中心线的差异:

按外皮:

钢筋是按中心线计算吗(钢筋按外皮还是中心线)(11)

中心线:

钢筋是按中心线计算吗(钢筋按外皮还是中心线)(12)

两者差值比率:(12173.962-12054.686)/12173.962=0.98%。

以一个刚重计量完的项目进行测算:

钢筋是按中心线计算吗(钢筋按外皮还是中心线)(13)

钢筋是按中心线计算吗(钢筋按外皮还是中心线)(14)

两者差率:(5056.45t-5021.07t)/5056.45t=0.7%。

地上部分共四栋楼,结构形式相似,取其中一栋楼对比:

钢筋是按中心线计算吗(钢筋按外皮还是中心线)(15)

钢筋是按中心线计算吗(钢筋按外皮还是中心线)(16)

两者差率:(1686.21t-1665.8t)/1686.21t=1.21%。

地上地下钢筋量均在5000 t,结构形式地下两层,地上框剪结构,公共建筑,综上,总计差率在1%左右。

如果是仅地上剪力墙结构,无地下室,按外皮和中心线计量影响量将在1%以上。

1%影响量看似占比不大,但是项目体量较大的话,总量也不少了。

二、计量依据

国标清单计算规范GB50854-2013关于钢筋的计量中,没有相关到底按外皮还是按中心线计算的规定。

钢筋是按中心线计算吗(钢筋按外皮还是中心线)(17)

北京市定额中也没有相关约定,不过针对这个问题,有一个项目与业主方就按外皮还是中心线计算起了争议,一起去北京市造价管理站做了咨询,造价管理站非常明确的回复是要求按外皮计算,从造价管理站工作人员直截了当的语气看,应该是经常遇到的共性问题,并且造价管理站有统一的意见。咨询回复当时做了录音,我的手机里面尚有录音副本。

因此出现此类争议时,定额上没有明确的约定的话,站在承包人角度来讲,这个问题是可以去咨询下的。

也有的省市造价管理站针对这个问题是有明确的规定。

天津和北京广联达图形算量软件里面默认的设置是按外皮计算的。

如果在合同中或清单编制说明中明确约定按中心线计量的话,效果是高于造价管理站的解释的,从法律层面更具有效力。

如某市恒大计量规则:

钢筋是按中心线计算吗(钢筋按外皮还是中心线)(18)

工程量清单计算规范中如果不明确地带,如果在合同约定了,需要从合同约定。

三、总结

综上,按外皮计算对承包人来讲,确实是有利。国标清单计算规范、定额也不可能全覆盖,也会有灰色的地带,出现这种问题承包人应尽可能的争取自己的利益。

不过,按中心线计量确实相比按外皮更接近实际翻样量,实际翻样时确实是通过计算外皮尺寸,再扣减相应的弯曲调整值。

从书柜里翻出了一本老书《建筑施工技术》,是要扣减钢筋弯曲调整值,也就是外皮延展值。

但是,按中心线计算与实际翻样值也是不能划等号的。钢筋翻样技术人员技术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钢筋的实际用量。

钢筋是按中心线计算吗(钢筋按外皮还是中心线)(19)

钢筋是按中心线计算吗(钢筋按外皮还是中心线)(20)

钢筋是按中心线计算吗(钢筋按外皮还是中心线)(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