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三看的写作手法(写材料就是先摞上)(1)

抛除前期的搜集情况、布局谋篇、摞堆套改,真正意义上的“写”,除了起初的列提纲外,就是基本定型后的写和顺了。

具体“写”什么呢?写开头、写结尾、写各级小标题后的导语。最好的结果是写出上情、下情、内情、外情的最佳结合,写出上级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最佳结合,写出跳出一域保障服务大局和域内奋勇争先的最佳结合。

具体“顺”什么呢?顺事与事、点与点、段与段之间的呼应。在撮要归堆环节留下的缝隙,均要在此环节一一弥补。最好的结果是顺“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如果一篇文章是团队作战,到此环节,应由一人收尾了,也就是常说的统稿。统稿常用的步骤也无外乎删、换、写、顺。前面讲到了删和换,这里重点讲写和顺。

1.画龙点睛:写好导语句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文先看题。看书看完皮后,我们首先会读读序、前言、目录。同样看文看完题后,我们首先会读读题后的导语段并快速瞅瞅如下的大致结构内容。

所谓导语句是对题目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是对段落内容的升华和引领,常见于小标题后面,主要阐述总的思考、理念、做法、成效。有时为节省篇幅,也可能将导语句删除。

很多时候,题目是相对简短的、抽象的、共性的。比如,若一同进行汇报,兄弟地区、兄弟部门间由于工作板块基本相近,在提炼题目时,很大概率上是相近的。因此,笔杆子们在提炼小标题上不得不下更大的功夫,尽可能在提炼时既遵照共性要求又彰显个性特色。但毕竟题目能传播的信息量有限,那么,对题目的进一步解释和个性特色的进一步展示任务就落在导语段中了。

一定程度上讲,写好导语句亦是画龙点睛之笔。在具体写作实战中,愚拙也常因在拟写导语句的过程中,发现了更好的视角,酝酿出了更好的灵感,甚至据此对题目进行局部修改,对内容进行局部调整。

国务院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是我们研究公文的典型范例,其中的导语句更是近年来最为简短、干练的一次了。为节省篇幅,报告第一部分“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的成果段中并没有导语句。报告第三至第八部分是2020年的主要措施,其标题后面均有一句极为短小精悍的导语句。

第三部分“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之后的导语句是“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第四部分“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之后的导语句是“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第五部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之后的导语句是“我国内需潜力大,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第六部分“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之后的导语句是“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第七部分“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之后的导语句是“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第八部分“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之后的导语句是“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

我们从中对拟导语句有哪些启发呢?建议读友们翻出报告全文,一块跟着愚拙揣摩研习。

结合自身实战经验,愚拙启发的有三点:

一是把从属段落内容中最大的亮点提炼出来,以做到文、导、题一致;

二是把领导关注特别是反复强调的提炼出来,以契合领导意图;

三是把舆论关注和服务对象关注的提炼出来,以积极回应关切。

读友们亦可结合自身实战经历,对报告进行研习,一次性把如何拟写导语段研究透彻。

2.精雕细镂:聚敛为一体

刚才讲过,基本定型之后主要是顺事与事、点与点、段与段之间的呼应。具体怎么顺呢?可以按照先宏观再微观的思路,具体是做好“两顺”:

一是顺总体内容,力求文题一致、文导一致。主要看:一级标题是否较好服务了整个文章的主题;下级标题是否较好服务了上级标题;具体内容是否较好支撑住了本级标题,做到了文题一致。如果仍有明显硬伤的,要及时作出调整,或者直接删掉,或者挪动位置,或者重新填补。如果仍可用但呼应、支撑不明显的,就在文、题间挖掘、建立个联系,让文题总体一致。

二是顺总体形式,力求贯通匠心、消除匠气。我们坚持形式服务于内容,不为形式而形式,但要力求内容和形式上的完美结合。在更好服务内容的同时,可以研究将段落里看起来散的内容在形式上作些处理。比如,前面我们曾就用扁平化方式处理汇报材料框架进行了探讨,可以用“着力,全力,大力,努力,持续,扎实,突出,切实,狠抓,强化,进一步,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加大力度,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凝心聚力,锲而不舍,毫不放松,毫不动摇,持续用力,做到…到位/再/全覆盖,坚持以…抓落实,瞄准…精准发力,在…上下功夫,坚决守/保/守住…关,坚决做到…,确保…到位,始终把…作为主抓手/突破口/切入点,…不松劲/动摇/停顿/懈怠。” “紧扣,坚持,聚力,聚焦,围绕,突出,对标,盯住,瞄准,紧紧扭住,以......为,以最…的…,坚持以…为引领/重点/关键/底线/引擎/己任”串联起一些形式上看起来无序的做法、举措。这既可以让每个部分、每个段落风格相近、浑然一体,又能让受众用几个词语将文稿提炼起来、传播开来。

摘自愚拙即将出版的拙作《笔杆子是怎样炼成的:公文写作实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