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ACURA这个词,我相信有99%的人不知所谓,包括对汽车有一定认识的,甚至俗称老司机的那群人也未必知道是什么鬼,而当我问到数位从事汽车业务有一定年份的朋友ACURA时,几乎都是一副黑人脸,只是嘴边念叨着“很熟”,而这个ACURA正是本田的豪华品牌--讴歌。
叫ACURA挑战国人英文水平?
作为一个车迷,从求学到就业这十几年和汽车接触的时间里,关于讴歌这个品牌和车子,主动聊起的频次屈指可数,在我的脑海之中基本是非常边缘的存在,只有驾车时偶尔听到来自广播的ACURA才会朦胧想起讴歌这个词汇,而脑海多数时候只会闪现“本田”,并不会有其品牌上、车型上的闪现。
偶尔也会思考,为何讴歌在广播这种媒介大胆的使用ACURA称呼,而非中文,莫不是因为进口车要彰显舶来品的意思?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等到了讴歌的国产,天真的我还以为名字会“本地化”,但广播还是ACURA,广告还是ACURA,能见之处都还是ACURA,讴歌这个中国人相对熟悉的名称被藏在角落里头,似乎ACURA就是故意来挑战中国人的英文水平?
关于外文名字的使用,多数品牌在自家官网、内部资料确实多会用英文标示,但是在对民众方面的公开传播上,无一都是使用中文名,英文更多的只是一个后缀罢了,BBA这些在国内混了几十年的老牌劲旅在广播或者多数传媒上依旧用着奔驰、宝马等字眼,而不是英文挑战国人外文水平,要知道它们的英文名非常易记,并且谐音程度非常高,所以讴歌对外一直使用ACURA进行传播,一定程度会让消费者远离品牌,毕竟连汽车圈的人都不一定懂ACURA为何物,何况是普通消费者?
讴歌除了技术有什么?
当然,我今天并不是想说讴歌名字的问题,讴歌在中国存在感低,不仅仅是因为名字传播拗口,更大的问题还得是品牌层面的,也就是讴歌品牌到底能让你想到什么,就像宝马的运动,奔驰的豪华,奥迪的科技,这些品牌都有各自的标签,或者说品牌特征。
此前我也曾和数个汽车媒体从业多年的朋友谈到“讴歌的第一印象”,不出意外的要嘛没有,要嘛就是高级本田,这对于一个豪华品牌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就像第二梯队很不济的沃尔沃也能拿出安全的标签,林肯则有总统座驾的美名,同属日系豪华的雷克萨斯更是有“日系最高端”的形象,而讴歌仅仅是“本田”。
而本田本身也是具有很鲜明的品牌特征,“技术”是本田最好的形容词,也是讴歌最好的标签,事实上从讴歌的圆规状的logo就能得知这是一个非常追求技术的品牌,不少熟悉讴歌品牌的人也很愿意将其精髓和一些技术挂钩,例如SH-AWD,i-VTEC、VCM或者ACE等等。而美国的讴歌则远非技术一个标签,类似设计前卫、质量可靠、性价比和性能等优势都能在讴歌的产品上体现,只不过来到中国后,除了技术的标签,其他并不明显。
“试驾会”满满技术干货
事实上,我最近参加了一场讴歌的试驾会,官方的解说可以说满满的技术,从发动机到底盘,小到一条减震器,PPT都会用非常详细的数据、表格或者曲线对比说明,整个讲解更多是集中在俗称的三大件之上,类似外观设计、内饰的豪华铺设方面,解说会也并未突出,仅仅是一笔带过,可见讴歌对技术的重视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即使来到中国,至于普通消费者能否看懂,那就有待商议了。
而本次试驾会包含了NSX、CDX和MDX三台车,实际也谈不上试驾,场地小项目少,每个媒体老师的体验时间更是只有数分钟,不过因为是场地的小赛道体验,CDX和MDX的动态性能确实让我见识到讴歌的功力,尤其是MDX看似笨重的车身,在SH-AWD技术支持下变得十分灵活轻巧,驾感颇像偏运动中型SUV。而CDX则是老相识了,但在小赛道里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那具变速器,响应很快而且动作轻柔,比奥迪Q3更适合激烈操驾。
至于本田党的传奇NSX,此次我们只是简单的体验百米加速性能而已,而且只有一次体验机会,整个过程不过十来秒,只能说确实很快,但声浪并不是让人很深刻,转向手感似乎也没有小牛来得那么有“超跑feel”,更像宝马i8的“宜家”,简言之NSX应该是台可以日常买菜的超跑,其他要评论的也谈不上了,只希望讴歌未来能够认真的举行一起NSX的试驾。
总结:讴歌给人更多是“技术宅”的形象,而这些人也多数是对汽车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或者研究,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讴歌长久以来的沉寂似乎让自己边缘化,或者成了熟悉的陌生人,讴歌产品本身并不弱,只是工程师主导的企业内一直迷信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可爱想法,使得讴歌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而如今国产了的讴歌就应当抓紧“技术”这张王牌,在个性化趋势日趋鲜明的市场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即使只有技术一张牌也大有可能,毕竟BBA也只有那么一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