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那么有没有对其中的人物事件感到疑惑,或者是比较有兴趣的地方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书中曾经出现了多次关于寺庙和尚的描写,让人不禁感觉作者真的是看重佛家啊。但是除了极个别的和尚是属于正面描写以外,其他出现在文中的都是特别负面而且下场悲惨,均已被杀告终。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都是与妇人有关。那么,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文中的和尚是不是都是色胆包天呢?

水浒传中当过和尚(水浒传里的和尚)(1)

下面让我们来进行探究一下。首先根据出场顺序,第一个跃进读者眼睛的和尚应该是智真长老,这位和尚还是挺好的,他的名头可不小,是文殊寺的住持,还是鲁达也就是智深的师父。他的心肠可谓是极好的,给了这位身份是逃犯的弟子不少方便,不仅如此,还在爱闯祸的弟子犯下大错时为他提供了一条生路。看过这本书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位长老不仅仅是个和尚,而且还是位德高望重的和尚,非常具有慧根。曾经送给弟子四句偈语,这四句话再后来的日子里全部应验,让人不得不感叹这位大师的能力。如果说这位长老好色,没有人会同意吧,毕竟如果真的这样认为的话,也是对佛祖的不敬。

看到这里,也许有读者会问,说了这么多,就是给我们说这些和尚多么守律法吗?当然不是,好人坏人随处可见,更何况是当时鱼龙混杂的寺庙呢?有人也许会认为,只有好人才会出家,但是在那个时候,有的人杀了人放了火,没有办法在尘世中生存,因为官府会抓他们。这时他们就会选择出家,重新开始。这样就意味着他们改过自新了吗?当然不是,有的人也许真的会反思自己,最后修成一代大师,但有的人劣性不改,甚至会利用自己这张新的皮做掩盖,做更多坏事。说到底,其实还是放不下凡尘,做不到六根清净,有的时候就会去触犯戒律,比如色,比如酒。

下面我们要说的就是两个极端的例子,裴如海和崔道成。一想到和尚,尤其是坏和尚大家都会想到他们。两人都是犯了色戒,不守佛家戒律,还要妄图杀人,破坏别人家庭。也难怪最后都是以死亡作为结束。在这里对两人的事情就不多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一下原文。对于这两人来说,他们未必不清楚那些章程,只是心中的欲望大过了一切,最终使得他们酿成大错。说到他们,就要提一下书中最著名的和尚,鲁智深。这位可爱的和尚,外表粗犷,性格粗放,却从来没有犯过什么大错。对于涉及原则的事情,他总是遵守的。从来没有对美色产生太大的兴趣,不,错了,他是根本就没有兴趣。

水浒传中当过和尚(水浒传里的和尚)(2)

作者在文中既写好和尚又写坏和尚,到底是为什么?我想应该是为了表达他的一种思想,虽然有好的有坏的,但是邪不压正,遵守戒律是大势所趋。而且他应该还有一种困惑,现实生活中,既有好人又有坏人,那么这些人如果出家就一定能保证都是好和尚吗?显然不能,也就出现了一些败类。就好像武松,这位神奇的英雄,当和尚以前,对于女色也没有是一点都不碰的,还是想有个好媳妇的,然而被现实逼迫着当上和尚时,就真的一点都不碰了。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人,自律,因为我们都知道,他其实是顶替的别人的身份,从另一方面来说,不需要遵循那些死规矩的,但是他不,一点一点的严格执行着。我也是很佩服他的,不过还好,他的结局是书中人物中比较好的,虽然寡淡无聊但最起码活的长一些。

我有时候在想,有没有这么一种可能,作者认为成大事的人应该把重心放在其他方面,不应该在情爱上,而且像好汉中没有几个是特别好色的,那与之相对的不是好汉的和尚就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位于首位的就是色喽。

文|峰揽山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