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人氏钻木取火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后随时光的流逝,取火的方法不断更新,有力地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火镰是我国古代一种取火工具,起源甚早,并流行于全国各地。随着铁器的发明,取火的方式又前进了一步,这说明中国的摩擦取火的历史至少已经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其实火镰的起源并不简单,从西伯利亚游牧民到中国东北、西藏、新疆、蒙古等中国北部地区居民使用火镰的情状,可以发现火镰跟游牧民族的关系较为密切,而且火镰也是满清入关时带来的产物,所以火镰也是当时普遍流行的取火工具,火镰的发展,离不开游牧、渔猎民族的生活习尚。并且火镰在发展过程中,其造型、工艺也不断发生改变。

清朝火镰子是什么东西(清代火镰盛行一时)(1)

虽然我们知道火镰诞生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火镰的诞生?后来又为何在清朝时期会如此盛行等一系列问题却无从得知?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探究竟。

火镰的渊源

1、人类用火的历史

当人类从自然界的雷击、山火等渠道中获得火源,学会了用火。但是火种不能长期保存,但一旦灭了就会引起诸多不便。如遇上连绵阴雨天气,火可能会被淋灭,引火的干草也会被淋湿无法使用,所以火种一旦熄灭,人们只能去别的地方借火,那时候人烟稀少,周围都看不见一户人家,所以要重新找到野火,不知又要等到何时。

因此,远古时期额火种熄灭后果比我们今天停电要严重得多,相当于一场巨大的灾难。因此正因为火种的熄灭,才迫使人们发明人工取火。所以人类找到人工获取火的途径以后,人类文明就向前跨了一大步。人类文明反映在饮食习惯上最明显的特点:熟食的产生并成为人类固定的饮食传统。

清朝火镰子是什么东西(清代火镰盛行一时)(2)

远古人类取火经历三个阶段,木燧;金燧;石敲。木燧,也就是钻木取火,这是大家普遍知晓的一种取火方式。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以石敲火。古人会利用铁片与尖石,在泡亦硝酸胡纸、艾草上相撞,使铁片与尖石摩擦时所产生胡火花点燃纸、艾草,再用火种点燃易燃物,得以取火,这便是石敲火。随着铁器的普遍使用,火镰即已出现,只不过当时尚未普遍而已。

2、早期取火工具

燧,是中国古代取火的工具之一,有金燧和木燧之分。木燧是以前古人看见大鸟啄木出火,于是认为木头里藏有火,几番试验,才创造出人工钻木取火的方法,人来才开始拥有自己取的第一把火,这个方法也一直延续到后代,经历了数千年之久。金燧又叫阳燧,是古人们利用太阳取火的青铜工具。最早是在先秦至汉代使用,到了宋代,仍然流行金燧取火之法。此后直至发明取火工具,大概许多年轻人并不知道,金燧实际上就是今天的凸面玻璃镜。

后来,在南北朝时期,北周与陈国联合攻打北齐,北齐被双面夹击,有宫女发明了利用硫磺制成火叉来取火,这边是早期火叉的雏形,只不过当时生产力低下,产品质量也不高,没有办法批量生产,也就没有在民间推广使用。所以也有这么一个说法,就是A地方人家要到B地方人家去借火,由于山路较远,火没法保存,只能用草等物品把火包住。

清朝火镰子是什么东西(清代火镰盛行一时)(3)

除此之外,打火石也是远古先人使用的主要取火方式之一。打火石体积小,便于携带和保管,操作也十分简洁,可随意打火。

3、清代火镰的起源

火镰的大致起源方向,主要分为两条路线传入:一条是从西域地区的回鹘、西夏、新疆等胡人传入,从出土的草原石人身上所佩戴的袋囊和敦煌石窟供养人壁画可以看出,当时火镰作为胡人贵族、军士随身携带的打火袋囊;另一条是从俄罗斯边境西伯利亚地区生存的通古斯野人,逐渐发展为少数民族部落,其部落后裔依靠渔猎的方式不断南下,经过自身民族的不断更替、繁衍,又经女真后裔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余裔部落攻兵南侵,再由后金女真余裔皇太极带兵入关,入主中原,统治全国,火镰开始流行于中原。东北地区作为清朝的发祥地,其自然环境、地理位置、铁矿资源等天然条件,极大地促发火镰在东北地区的发展。

这两条路线是火镜传入中原的重要线索,可以看出两条线索具有共性和个性,其中共性是地理位置和气候相似性,中国的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作为高海拔的严寒之地,火种是生存的关键;个性是西北地区多处沙漠、缺水易旱,而东北地区则靠近沿海地区,雨水充足,为南下提供条件。

清朝火镰子是什么东西(清代火镰盛行一时)(4)

4、清代火镰的概述

火镰是渔猎民族不可代替的打火工具,随着火镜与汉人文化相结合,火镰的艺术有了新的提高,出现了火镰袋、火镰荷包、火镰套等物,并且火镰的样式有了新的变化,不同于宋、元、明朝时期的火镰,那时的火镰仅是铁片,会在锻打火镰的时候根据本民族的文化锻制一些镂空图案或者不规则形状等,并没有像清代时期那样,在铁片上包裹一个牛皮革小包,用来装放火石和火绒,这样的火镜更加简便,造型别致,精巧,方便打火。

清代火镰的艺术特色与应用

火镜作为取火工具,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升火是自古以来重要的问题,也是人们所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所以,作为打火器的火镰时刻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火镰产品的纹样多,造型各不相同。

清代火镰的基本按用途、风格、材质、使用人群、产品种类进行细分。一般都是用于日常生火,比如做饭、抽烟、生火等;也经常使用于火药炮弹,起到引火的作用;或者是天子用来赏赐武将功臣的奖赏,行军打仗常常需要打火;最后就是用来当做腰间配饰。游牧、渔猎民族用的会比较多一点,因为火镰不需要考虑天气如何,是否潮湿,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性,取火非常方便。

清朝火镰子是什么东西(清代火镰盛行一时)(5)

清代火镰也有不同的造型,有贵族风格、豪气风格、文雅风格、平民风格。一般皇室贵族使用的为贵族风格,而且还必须具有一定权力地位的人才能使用的气,因为此类火镰做工好费时间、财力、精力,有些贵族还会选择在上面向前各种珠宝来炫耀身份的显贵,所以价格也比较昂贵。

而有位阶官品级别的人使用的就是豪气风格的火镰,一方面这是清朝服饰佩戴制度中要求官员腰间佩戴火镰,另一方面是一些富商世族贵胄为了显摆自己身份的高贵。文人雅士佩戴就则是文雅风的,一般上面会雕刻一些兰花、梅花等雅致的团,以此来彰显佩戴主人的文雅情怀。平民百姓使用的就是平民风了,款式大多较为普通,材质也比较低劣,品相一般。所以火镰除了实用以外,也成为了一种身份象征。

清代火镰的传承和创新

在民国时期,火镰的造型已经多种多样了,可以随身携带20世纪50年代左右,一些偏远地区还在使用火镰,而经济发达的地区已经开始流行火柴,人们开始使用火柴取火,不过贫穷人家用不起火柴,只能继续使用火镰,且使用人数不多。像一些海拔较高的地方,人们都还在用火镜。小小的火柴,轻轻一划便产生了火花,相较于火镰,火柴的取火速度深受人们的喜爱,于是火镰慢慢退出了取火的历史地位,但是其文化涵养依旧影响着当代的杜会发展。

清朝火镰子是什么东西(清代火镰盛行一时)(6)

二十世纪中期,掀起了一波户外运动的热潮,人们开始登山、探险、野外生存。由于户外运动者所去的地方大多都是原生态,而且环境比较恶劣,天气潮湿,取火难度较大,一般的取火工具都无法使用。人们改进火镰的造型,并且提高实用性,使其更适合野外环境使用,主要有以下部分组成:打火石、刮片、求生口哨。其用法是将打火石放在面纸上,用刮片刮打打火石,产生的火花落在撕碎的面纸上,要用力,快速多试几次,才能更容易打火。

现代打火石的设计、其打火的姿势、动作、材料主要得益于火镰的使用技巧所做的参考,所以即使火镰在民国时期被火柴代替,但是户外运动又把火镰带向了一个新的创新局面。打火石的诞生就是火镰的一个华丽转变,使其继续为人们取火做出贡献,只是载体发生了改变。

小结:

从元谋人学会用火,再到后代发明钻木取火,可以看出我们的饮食结构从生食转向熟食,身体结构也因此发生变化,之后,古人又发明了取火的工具金燧,利用太阳取火。随着精美高档的火镰包出现,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打火工具,还能当作腰间的挂饰,具有独特的魅力。

清朝火镰子是什么东西(清代火镰盛行一时)(7)

虽然在民国中期还有人在使用火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的各种因素,火柴和打火机的问世,火镰不得不被淘汰。这里,我们不得不感慨,这个每个时代的发展都有其使用的物件,即使火镰被淘汰了,后人们也应记得其曾在历史上所付出的巨大贡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