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很美的小词《风来露凉》,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风凉诗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风凉诗句(一首很美的小词风来露凉)

风凉诗句

一首很美的小词《风来露凉》

年青时,读过一首小词,因为它具有一种奇特的美,所以记忆到现在。它的出处似乎是《夜雨秋灯录》。词是这样:

风来露凉,云归月茫,

银河界,破秋光,

坠飞星——过墙。

蕉荫半窗,藤荫半廊,

回首悄问檀郎:

是情长——梦长?

这首词里,分明有两位主人公,是一对恋人,整首词写的就是他俩的感受。

好的作品,从来不孤立地写景,总是景中有情,景中有人。用景物烘托感情,景后面含有感受景物的人。

为什么说“风来露凉”呢?——我们好像看见这对恋人正拥偎在窗前,一阵风吹来,觉出凉意。一个“露”字,点出好几层意思:是在秋天,是在夜里,而且是后半夜,快黎明了。

抬起眼睛看看:云儿——归了,月儿——淡了。一道白亮的银河,把秋高气爽、澄明纯净的夜空割成两半。一颗流星,曳着白线,闪电般掉向墙外。

短短三句,勾勒出如画的夜景。这对恋人,沉浸在爱的酣情蜜意中,完全忘记时间的流去。

夜深的一阵风,才让他们返过神,回到人间,来面对现实。现实是什么?一个“破”字,透露出不祥的消息。那一道隔开织女和牛郎的“界河”,阻挡和破坏爱情的河,横亘长天。两人的爱情,也前途未卜,将来是怎样的结局?是幸福——还是反面?

缠绵中,一片愁。

眼光再向回收:芭蕉的阴影,爬上半个窗子;藤蔓的阴影,遮了半条走廊。而刚刚不久,还月在中天,廊明窗亮呢。时光流转,人生多变,美好情景,犹如流星,它的存在,只是瞬间。

那女的回过头来,小声问她的“檀郎”:是我们俩的爱情长久——还是梦境长久?现实里情短,梦境里情长,让我们俩永远浸在梦里,地久情长吧!

“檀郎”是美男子的代称。这首词的词牌叫“醉太平”。

古代的词,是有曲谱能够唱的,各种曲谱格式叫“词牌”。词,不能没有限制的随意写,而是按照词牌的格式往里填,所以叫“填词”,这样就有了难度。词比诗更不容易写,因为受的限制多,不仅要注意平仄、音韵,还要讲究“抑扬抗坠、声情缓急”,要朗朗上口,唱得出来。

这首词,音韵美、气势美、遣词美,情景境界也美,耐吟诵,有很好的欣赏价值。

欣赏古代诗词,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多念几遍,最好念出声来。越念越增加理解,越念越有滋味,才能品出它的美来。

很多人有这种印象:好像古代人都是些古板、呆滞、婚姻多、爱情少的人。要知道,古今中外,爱情,是个写不完的永恒主题。古人也同样知道爱情的美,会享受爱情的甜,也懂得一点浪漫呢!然而,在那个年代,两性结合,唯一的“正途”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年轻人“自行相恋”,就被看作不“合法”、不“道德”,是违反“礼教”的行为,甚至是罪行。所以,两个主人公的爱情,是那样无助,那样悬心,脚下茫茫,如履薄冰。

有人可能会说:“诗词的美,在于朦胧,你不应该解释得太具体,牵强附会,像编话剧”。——但我想,对于刚刚接触古诗词的人来说,解说得详细点,有助于他们理解,引发美感。以后欣赏能力提高了,再向朦胧上升华。

我国古代诗词,讲究凝炼,千敲百打;又要含蓄,忌讳直露。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甚至一音一韵,都隐含着很多信息,耐人寻味,耐人咀嚼。林黛玉读《西厢记》,说读过以后,满口含香,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自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在。

现在有的歌曲,词也白水,曲也白水,唱也白水,整个一杯纯净水——不,纯净也谈不上,只是一杯水,或许还是垃圾。“教人如何去爱它!”

“银河界,破秋光”一句,也可以标点为:“银河,界破,秋光”,把“界”作为动词理解。这样,就可与下半阙那一句“回首,悄问,檀郎”保持对仗关系了。而且,一般醉太平词,上片的第三句,也是使用三个双字词的最多。

欢迎转载 马健谈保健 Mjtbj.com 作者: 沈阳 马健

笔者注:前天我上网查询,查到了这阙词的出处,确是《夜雨秋灯录》。现在把查到的文字引用如下,请大家参阅。时隔50年,人脑的记忆能力,的确是很强的。从心理学上讲,人脑记忆的牢固度,与印象深浅和充分理解有关,这大概就是记得住的原因吧?

错了一个字。这首词的词牌“醉太平”,我并没有记住,是写稿前现查诗词类书籍查到的。

《夜雨秋灯录》:女仙降乩词

前在西湖太和坛扶乩,有女仙降坛,书《醉太平》词一阙,云:「风来露凉,云归月茫,银河界破秋光,坠飞星过墙。蕉荫半窗,藤荫半廊,回头悄问檀郎,是情长梦长。」请仙姓氏,则乩已寂然矣。绎其词旨,轻茜清圆,宛似弹丸脱手。吾杭频乡女史,以词名。成庙宣庙时,为赵秋大令入室弟子,所著《频香词》若干卷,神似香消酒消一编,为词中别开生面。此词风致颇为近之,岂频香精灵不昧,尚来往于六桥三竺间乎?顾以姓氏请,则终不应,何也?

吾闻频香所适非天,大有淑真断肠之戚,常画饮酒读骚乔影,自谱北曲一套题之,慷慨淋漓,铜琶铁板,每以豪纵为解嘲;而词中则呢呢私语,韵致凄凉,竟判然如出两手,岂尚不忘绮语之结习耶?抑遭兵火,另有才女,抑郁以死,而不能自秘其情耶?姑具所见,以俟知者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