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蔓荆子的炮制,历代对蔓荆子的炮制方法有去萼、去白膜、清炒、酒炒、清蒸、酒蒸等。现在多采用炒黄法和蒸法,少数地区还有炒焦法、酒炒法等。认为炒后可使质地疏松,便于粉碎和煎出成分,并缓和辛散之性。

蔓荆子用生的还是炒的(关于蔓荆子生用或炒用的讨论)(1)

蔓荆子

《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有蔓荆子和炒蔓荆子,用时皆应捣碎。现代对蔓荆子的炮制研究资料不多,主要是对不同炒制程度的蔓荆子进行了质量比较,如有人以水煎出物和醇浸出物为指标,对蔓荆子生品、炒黄品、炒焦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水煎出物和不同浓度醇浸出物的含量,炒黄品较生品减少3% ~10%,炒焦品又较炒黄品减少2%~5%,认为蔓荆子炒后并不利于成分煎出[中药通报,1988,13(5): 24];以水浸出物及挥发油含量为指标,对蔓荆子生品、微炒品、炒焦品、炒炭品的原药材和粗颗粒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炒捣碎品比其他各样品水浸出物含量高。炒焦品、炒炭品的水浸出物含量皆低于生品。挥发油的含量为:生品>微炒品>炒焦品>炒炭品[中成药,1988,(8):16]。以药理作用镇痛为指标,比较生品与炮制品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蔓荆子的镇痛作用炒制品强于生品。其炒制品之间镇痛作用强度依次为:炒焦品>微炒品>炒炭品>生品。蔓荆子果实是发挥镇痛作用的药用部位,而宿萼无镇痛作用[中草药,1997,29(1): 32]。然而有人报道与以上不吻合者。有实验亦以水溶性浸出物为指标,对蔓荆子生品及生碎品、炒黄品及炒黄碎品分别进行了比较,其结果为:生品6.72%,炒黄品7.29%,生碎品为10.71%,炒黄碎品为12.23%,故认为蔓荆子炒黄捣碎确能提高煎出效果。

蔓荆子用生的还是炒的(关于蔓荆子生用或炒用的讨论)(2)

焦蔓荆

古今蔓荆子入药有生、熟之分,但以炒后捣碎入煎剂居多。现代对蔓荆子炮制研究报道并不一致。有认为生用捣碎入煎为优,有认为微炒捣碎入煎为好。这可能与粉碎度、煎提条件等因素掌握不一致有关,故对这一问题,尚有待临床及实验进一步对比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