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之黄帝1

大概据今天4000多年前,我国进入了传说时代,比神话时代靠谱了。

这个时代,五帝走上了历史舞台。趟过遮遮掩掩的禅让制,禹站出来说,算了,咱别装了。

五帝到底是谁(慢慢讲的五帝)(1)

黄帝

姬姓轩辕氏,登上黄帝集团的氏族首领地位后,形成了与炎帝集团、蚩尤集团的鼎立之势。

蚩尤是异族,先不管他。炎帝是一家人,说的两家话,这个不能容忍啊。于是先对炎帝下手了。

阪泉之战:

个人认为神农氏开创的炎帝集团,农耕文明和水利建设都很发达。应该是一个比较温和的氏族。

跟黄帝对阵受挫后,炎帝率军躲入阪泉山谷中。黄帝羡慕他们的农耕、水利、医药方面的技术,想收服他们,就没有着急攻打。而是包围了阪泉,每天耀武扬威、演练阵法忽悠炎帝,同时秘密的挖掘地道。

炎帝被黄帝花里胡哨的旗帜和阵法忽悠住了。不敢出战。3年时间,地道挖通。黄帝士兵从天而降,活捉了炎帝。

炎帝集团彻底投降了黄帝集团。炎黄集团合并,产生出很多炎黄子孙。

冀州之战:

蚩尤的东夷集团,掌握了当时非常先进的金属冶炼技术(黄帝集团还在使用新石器)。由于将新材料新工艺方面的优势应用到了军工领域,蚩尤集团是非常善战的。传说他跟兄弟们都是铜头铁额(估计有头盔了),本领非凡。

黄帝可能是利用人数优势,取得一定胜利后把蚩尤围困在冀州城中,但是不敢强攻。黄帝把优待过的俘虏,放回蚩尤部落。为了不让这些俘虏做反动宣传,蚩尤打击了他们。个别俘虏投奔了黄帝,并且交代了蚩尤害怕晴天,贪恋女色的弱点。

一个大晴天,正好蚩尤上城巡查。城外忽然逃来几个美女,远处是黄帝部落的士兵在追。晴天影响了蚩尤的判断,他马上让人开城放美女进来。可是美女一进城,马上亮出武器,控制了城门。昨晚已经埋伏好的黄帝部队,趁机冲入冀州城。

蚩尤弃城逃走,但是冀州是东夷集团重要的冶炼中心。黄帝部落从此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逐步告别了石器。战斗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五帝之黄帝2

涿鹿之战:

炎黄集团的军队和蚩尤集团的军队在涿鹿对阵。黄帝筑坝蓄水,准备水淹蚩尤的军队。蚩尤请来巫师作法,风雨大作,持续不断。黄帝搬起石头要砸自己的脚了。他们发明了指南车,才在暴风雨中找到方向,又赶紧请来管干旱的仙女,把雨止住,天空大晴。蚩尤最不喜欢晴天,在不利自己的环境下作战,最终战败。

因为黄帝集团都惧怕蚩尤,最终将死后的蚩尤分尸,葬在不同的地方。这才放心。

但是雨神和旱神,都耗尽了法力,回不了天上了。结果造成了连续几年的气候反常,干旱成灾。

现在的地址研究显示,在4700多年前,地球的持续升温停止,冰川停止消融。的确出现过一段时期的干旱。所以说,很多传说也不是完全不靠谱的。

在蚩尤的战斗序列中,有一个部落:夸父。

夸父部落是北方种族,生得高大威猛,性情豪爽耿直,喜欢打抱不平。在这场战争中,收到了黄帝和蚩尤双方的邀请。夸父看到蚩尤当时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支持弱者。战败后,黄帝集团编出了夸父追日的故事来丑化他们的领导。不过这个故事,也从一方面显示了夸父的勇猛彪悍,执着追求。

打败蚩尤后,黄帝率兵进入其统治的九黎地区(东部)。随即在泰山之巅,会合天下诸部落,举行了盛大的封禅仪式。告祭天地。仪式过程中,天空中忽然出现巨大的蚯蚓和蝼蛄(蝲蝲蛄)。天空也变成了黄色。于是黄帝便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

黄炎联盟,又吞并了蚩尤的东夷集团,形成了统一中原的华夏集团,是我们华夏族源的基础。后来在汉朝时,我们又自称汉族。但华夏民族的称号,沿用至今。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黄帝统治时间很长。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做出了很多贡献。

黄帝的正妃生了两个儿子:少昊和昌意,之后的中国,基本在他们手里。

五帝之颛顼

黄帝的正妃长子少昊,也称玄嚣。看这个别称,估计嗓门很大。黄帝死后,估计他哭的最热闹。就把首领的位置传给了他。也有说法把他算作五帝之一。但我还是采用最公认的说法吧。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少昊的部族,以鸟为图腾。他的统治时期,华夏繁荣,逐渐形成了凤凰文化。

颛顼[zhuānxū]

黄帝另一个儿子昌意之子。跟着他大爷少昊一起治理国家,逐步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少昊也就把首领的位置传给了他。

说到颛顼,必须要说共工氏。共工氏是炎帝集团的后裔。被黄帝集团吞并了之后,共工氏的心态,你懂得。

共工氏沿袭了神农氏在农业方面的优势。当时华夏地区,农田基本沿小河分布,以便灌溉。共工氏本就掌管水利。经过多年的摸索积累,他们搞出了重大科研成果:1.筑坝储水。2.把地势高的地方的土,填到地势低的地方。使整个地势趋平,方便灌溉。

看着共工氏那边搞得有声有色,颛顼坐不住了。他开动了国家机器里面的宣传机构(估计当时就是一些巫师吧),说共工这么干,破坏风水,违反天意。当时老百姓比较信这个,就团结在颛顼的周围,一起对抗共工氏。可见,笔杆子和枪杆子,都要牢牢抓住啊。

五帝到底是谁(慢慢讲的五帝)(2)

共工氏战败,同时对百姓的误解也万分郁闷。但是他坚信自己的构想是正确的。为了证明自己,他用头撞击西北方的擎天巨柱-不周山,自杀了。不周山被他撞击崩塌,随之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从此,天上的日月星辰向西运转,而地上的河川则向东流淌。共工以他的行动,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他的儿子后土,后来掌管土地。五帝之帝喾(超级老爸)

黄帝正妃的两个儿子,少昊和昌意。少昊得到了首领地位。然后把他禅让给了昌意的儿子颛顼。按照潜规则,颛顼又把首领的位子,禅让给了少昊的孙子,自己的侄子俊(帝喾)。两家轮流坐天下嘛。

作为一个正统的统治者,对他的评价嘛,当然也都是那些正面的东西。但是还是有一些惊人的东西的,我们来看看这个超级老爸的几个儿子吧:

弃:即后稷,元妃姜原生,被周族人认作是其始祖

契:次妃简狄生,商族人的后代认为是商族先祖

尧:次妃庆都生,是历史上有名的圣贤之君、五帝之一

挚:次妃常仪生,挚继承了喾的帝位,九年后禅让帝尧(给自家兄弟了)

台玺:第五子。台玺与儿子叔均都曾为周部族首领

后裔

帝喾一脉中,子契繁衍400多个姓氏,子后稷繁衍1000多个姓氏,子尧繁衍60多个姓氏,帝喾后裔繁衍古今姓氏有据可查的合计达1500多个。粗略统计当今全国300个大姓,帝喾后裔有王、刘、杨、周、吴等131种姓氏,其后裔主要散布在长江南北地区,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3%。

现在那么多研究讨论教育子女的文字,建议还是好好研究一下超级老爸帝喾的家庭教育吧。

什么是成功?成功就是让自己的基因得到最广泛、最持久的传播。生物如此,人亦然。

还是说一下帝喾的重要业绩吧。帝喾以前,人们虽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但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事农艺畜牧没有一个科学的时辰顺序,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帝喾科学探索天象,物候变化规律,划分四时节令,指导人们按照节令从事农畜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华夏农业出现一次伟大的革命,农耕文明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五帝之尧 上

我们更加熟悉的鸟生鱼汤开始了。尧即将登上历史舞台。

帝喾没有将领导地位按照潜规则,还给昌意那家的孩子。而是给了自己的长子帝挚。挚虽然是长子,但是却是帝喾最没地位的一个妃所生。9年后,他的异母弟弟放勋得到了领导地位,这就是尧。

在我们的历史书中,喜大普奔的禅让制闪亮登场了。

在当时的部落联盟中,重大事件的决策大概是这样一个规则:最具实力的几个部族头领,来到最高领导帝这里,共同商议决策。部族头领有提案权,帝有否决权。

尧想趁着自己还硬朗,决定下一任接班人。此外,近年总是肆虐的洪水,也让他有些力不从心。所以他召开了大会,商量接班人的事。

有心人马上提出,让您的大儿子丹朱当下一任帝吧。

尧咧着嘴,摆手说:哎呀,不行不行。这小子,说话办事太冲。爱跟人家争辩,又得理不饶人……

话语停顿,继续想词的时候,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逗比闪亮登场了。三苗部族的首领欢兜(您瞧这名字吧)站起来抢着说共工氏不错,他们一直掌管水利,成绩不错,深得民心。现在又是经常闹水患,让他继承帝位,应该对国计民生大大的有利!

尧和他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五帝到底是谁(慢慢讲的五帝)(3)

我们正谈论让我们家大小子当一把手的事呢,你打断了不说。看你提议这个人。共工氏。那是炎帝那头的好吧?!这么多年了,帝位一直在黄帝的两个儿子直径轮转,你看不出来吗?!

毕竟是尧啊,有素养。想了想说,共工不行啊。这帮人都是笑面虎。表面热情诚恳,背地里阴险狡诈,阳奉阴违,专干旁门左道!

您对比一下对自己儿子和对共工的评价吧……

大家继续讨论吧,想来想去,大家都觉得鲧(禹的父亲)不错。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又是昌意的后代,传给他符合两家轮流坐的潜规则。

尧咬着牙说,好吧,先考验考验他,让他负责治水吧……

五帝之尧 下

尧和鲧面对的这场大洪水,在差不多相同的时期,古希伯来神话中也有记载,后来演变成了圣经中著名的诺亚方舟的故事。除了中国和古代希伯莱以外,伊朗(也就是古代的波斯文明)琐罗亚斯特教也有这种传说,另外,在古代印度的神话中,也有大洪水的故事,正是在这次大洪水中,著名的湿婆大神大显神威,他脸上的那道标志性的兰色闪电伤疤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不仅如此,在中国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诸如藏族、回族、傣族、苗族等等,在他们的创世神化中也都有着类似的故事。在上古时代的地球上,极有可能出现过一次全球性的大洪水的。

面对这样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大的洪水。伟大的鲧义无反顾的投身其中。治水是当时天下第一大事。如果真的治水成功,鲧的接班人地位,铁定无疑。

试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尧给鲧的支持力度能有多大吧。

鲧因为9年治水不利,被放逐,死在羽山。

鲧窃帝之息壤。“息壤”是什么?字面上看,“息”是生生不息,繁衍生息。“壤”就是土壤、基础。黄帝以土为德,这个“壤”似乎也有了那么一点象征意义。那么,息壤到底指什么呢?窃走它到底动了谁的奶酪?很有想象空间啊。

五帝到底是谁(慢慢讲的五帝)(4)

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四罪吧,“欢兜、共工、三苗、鲧”。好一个心直口快、仗义执言的欢兜。尧老板正在谈论儿子接班的事,你站出来搅局。自己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不说,看看跟你一起钉着的另外哥三个吧。共工,你提议的接班人;三苗,你的部族;鲧,你搅局之后,大家折衷选出的接班人。

另外这三罪,跟你钉在一起的时候,不知道心里怎么骂你呢。后人引以为戒吧。

也许这时,你对心中景仰的尧,产生了些许看法?打住吧。从这些事的操作,你可以看到伟大君王的一个优秀品质:有担当。没有这个素质,干脆什么事也不要做了。下面我们来看看尧的伟大功绩吧:

他命羲和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华表的雏形),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1]

帝尧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得到人民的广泛爱戴。被后世儒家奉为圣明君主的典型。

现在,丹朱当不了继承人;共工直接OUT;鲧也被批倒批臭了。怎么办?只好再次召开部族议会,舜走上了历史舞台。

五帝之舜 上

自己的亲儿子被否决,外姓人共工肯定不行,同姓的有威望的贵族接班,又怕触及自己的利益……但是接班人还是要定的啊,毕竟长生不老还很不靠谱。

那么怎样才是最佳人选呢?舜走上了前台。

舜姓姚名重华。相传每个眼睛都有两个瞳孔,所以叫重华(火影啊)。

首先,舜是昌意的后裔(鲧也是,但是另一枝,尧是少昊的后裔)。符合少昊、昌意后代轮流坐庄的标准。

其次,舜之前几辈,已经家境没落。目前家庭生活非常贫困。

然后,舜很有阅历很有能力。由于家境贫寒,舜从事过多种劳作。深入基层,他的劳动和组织能力也受到身边人的认可。

最后,舜很会经营自己(炒作可能不好听吧)。舜的父亲娶了后母之后,两口子对舜非常不好。简直是虐待。后母生的弟弟更是黑心(简直是灰姑娘的原型啊)。但是舜依然非常孝顺父母,对弟弟非常友好。由于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所以舜在乡人中名气和大。

这样一个人,如果提拔起来当接班人,应该是既能做事,又会感恩吧。于是在一个适当的时机,四岳群臣把舜作为接班人的提案摆到了尧的面前。

尧说,这人行吗?我要考验考验他。于是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您这是考验吗?直接就是姑爷了好吧!还是双料的!)。又给他派了随从,给了他牛羊、土地、仓房、乐队……

天使投资啊!!!

五帝到底是谁(慢慢讲的五帝)(5)

得到了老丈人的天使投资之后,舜的事业可谓一帆风顺。他的几个项目都很成功,也能迅速聚敛人气。

按理说,现在他的亲爹后妈,后弟弟都应该转变态度,极力巴结他才对。但是历史上记录的恰恰相反。他们变本加厉的迫害舜,甚至想弄死舜,把尧的投资(包括两个闺女)据为己有。他们的这种脑袋被门夹、被驴踢、严重进水的行为,被娥皇女英配合舜,多次巧妙的化解了。而且舜依然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好。

舜通过了尧的考验,确立的接班人的地位。

五帝之舜 下

得到老丈人尧的认可之后,舜逐步涉足政坛。尧也把文字做足,在自己当政期间就批倒了的“四凶”、“四罪”都交给舜亲手搞定了。舜也以此树立了自己的威望。

最终,尧将帝位禅让给了姑爷。尧死后,舜又把帝位禅让给了小舅子丹朱(被欢兜搅和黄了那个)。但是所有的实权人物都不买丹朱的帐,舜又不得不出来执掌帝位。

舜执政以后,传说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动,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他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改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传说中舜的治国方略还有一项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但又设鞭刑、扑刑、赎刑,特别是对不肯悔改的罪犯要严加惩治,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欢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治水无功的鲧流放到羽山,坏人受到惩处,天下人心悦诚服。

舜对于儒家,又有特别的意义。儒家的学说重视孝道,舜的传说也是以孝著称,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典范。

个人以为,儒家是一门“装”的学问。装的好,可以牛叉一辈子,装漏了,或者站错队,马上就身败名裂。人活得累,也浪费各种资源。但是在“装”已经成了大环境,潜规则比明规则更具约束力的情况下,你不装也是装。大家还是河蟹一些吧。

《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此处,我觉得“隐恶而扬善”很有意思。不是惩恶,更不是除恶,而是隐恶。这一个“隐”字非常妙。善与恶本来就是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恶代表欲望与索取,善代表隐忍与给予。没有了一个,另一个也自然不复存在。

那么所谓“大中至正”的君王之道,并不是像那些超级英雄一样,匡扶正义,消灭邪恶,而是不偏不倚的走在黑白的分界线上,担起善恶,循着“道”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