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英语话剧(英语课上看话剧)(1)

老师参与学生们的分组讨论。 孙建一 摄

本报记者 朱 怡

一起梳理剧本逻辑,一起分析人物性格,一起研究二次创作,最后把剧本描写的故事演出来……这并不是电影拍摄现场,而只是一节普通的英语课。

日前,在长春外国语实验学校二年一班教室内,学生们兴奋地等待着上课铃声响起,这节课是英语课《sniff》的第二课时,按照常规学生们要登台演绎课文中的故事。

期待中,看着英语老师拎着道具走进教室,学生们开心地翻开课本复习,为接下来的表演做准备。

“同学们,我们再梳理一下课文的脉络,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怎样帮助邻居照顾小狗?”

“他们带小狗去公园玩。”

……

师生间流利的英文交流将课文分成人物、地点、事件、情绪等不同板块,在此基础上分小组继续进行深入解析。

梳理、分析等一系列流程后,学生们终于等到表演时刻,纷纷举起小手抢表演角色。

得到角色的学生兴奋地冲上舞台,戴上老师提前准备好的头饰,进入角色。

小狗sniff追着一只鸭子跑,小朋友拿着树枝和小狗一起玩耍……经过两课时的学习,学生们把新句式以及对课文的理解融入表演,生动呈现课文中的内容。

“我喜欢这样的英语课,教材像绘本,在读故事中就能学到新单词。”“我最喜欢上台表演,一边玩一边检验学习成果。”

听着孩子们对英语课的真情表白,英语学科主任李婷婷露出欣慰笑容:“学校始终推行全语境浸润式学习模式,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们在学习、模仿、复述、再呈现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提升学习兴趣。”

这样一堂别出心裁的英语课之所以被称为“普通”,是因为学校所有班级都有同类课堂。“一篇课文分上下集,第一节学基础,第二节做二次创作,这是一个完整的知识内化的过程。”李婷婷介绍,学校针对英语课设计了“6 2”课程体系,在保证每周6节课时的基础上,增设了社团课和学科活动课,根据不同年级培养目标开设了唱韵童音、“模”音大咖、迷你百老汇、模拟联合国等特色课程,定期举办英语跳蚤市场、英语公益课堂等活动,通过多元课程丰富活动,营造语言学习情境、语境,让学生们用喜欢的方式浸润在学习中。

来源: 长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