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谈人生三大忌(人到中年处处受限)(1)

文/钮钴禄·若若

杨绛:人到中年,除了爱自己,还要明白这两个字

杨绛先生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虹易散琉璃脆”。

雨后彩虹斑斓纷呈挂天际,但它转瞬即逝。世间琉璃光彩夺目掌心上,但它性脆易碎。

美好的事物,抓不住,留不得,耗不起,一切绚烂似是一场花事,缤纷后必定归于平静。

在《我们仨》中杨绛说: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人到中年后,送别远行的子女,送走挚爱的亲人,人生步入下半场,已无来处,只有归途。

而这种感觉随着岁月增长越来越强烈,使人惶惶,令人感伤。

生命如此坚强又脆弱,短暂也绚烂。在失去与逝去中,感恩过往,珍惜当下,不失为最好的选择。

杨绛谈人生三大忌(人到中年处处受限)(2)

“珍惜”二字,意味着要及时。

何谓“及时”,杨绛给了一个很好的诠释,大抵是要从一本书说起。

杨绛打小喜欢读书,父亲杨荫杭极为支持,为了让女儿能博览群书,杨荫杭经常买书回家,特别是杨绛喜欢的词章、小说等,父亲从不吝啬予以满足。只要女儿感兴趣的书,即便书店没有,杨荫杭也会寻来供她阅读。

青少年时候的杨绛,心性未成熟,尚不能主动自觉读完书。杨荫杭看在眼里不提醒更不骂她,而是将这些长期不读的书藏了起来。

等到杨绛想起要翻阅时,喜欢的书早已不知何处了,对于爱书者来说无疑心里空荡荡不是滋味。

杨绛谈人生三大忌(人到中年处处受限)(3)

如此几次,记性见长,杨绛学会了及时阅读,那些书再也没消失过。而这件事,对杨绛一生影响颇深,她在“及时”中做好每件事、过好每一天。

晏殊说:“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已逝去的不可求,已远去的不可追,不如抓住此时此刻的拥有,珍惜眼前的不易,这才是最好的生命懂得。

所以,明白了“珍惜”二字的杨绛,在未来的日子里,在遇见钱钟书之后,在遭遇坎坷困难时,她都积极面对,活在当下,淡然处之。

杨绛谈人生三大忌(人到中年处处受限)(4)

“珍惜”二字,就是敢于争取。

杨绛与钱钟书初识,两人互为爱慕,因一个小误会,这段姻缘差点失之交臂。

杨绛喜欢钱钟书,于是向同学打听钱钟书,得知钱钟书已经订婚后,特别伤感、失落。

这种五味杂陈的心情,经历过爱情的人都明白个中滋味。

杨绛此刻的感觉就是:在错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纵然情深,奈何缘浅,让人欲罢不能,却无可奈何。

最终,杨绛碍于女生面子只得将心事暗藏,暗恋的钱钟书这件事就此作罢。

钱钟书也向朋友打听了杨绛,得知她已有“男朋友”,心中难免伤神,但那种按奈不住的喜欢让他不愿悄然无声就此错过,也就是短暂的意难平后,钱钟书亲自找到杨绛想做一次努力。

没想到的是,未等钱钟书表白,杨绛便说:“我没有男朋友”。

杨绛谈人生三大忌(人到中年处处受限)(5)

原来众口中的“男朋友”,只不过是杨绛相交多年的好朋友,两家世交,常有往来。

钱钟书当即道:“我也没订婚”。原来这一切都是误会,乌龙一场罢了。

想象一下当时情形,钱钟书的满心欢喜,杨绛的满目害羞,该是多么烂漫、温馨的场面啊。

因为彼此敢于去做努力和争取,于是,便成就了这一段世人皆知的民国爱情故事,成为烂漫爱情和圆美婚姻的时代典范。

人世短短数十载,有些选择仅有一次,不可能重来,机会只是昙花一下。所以,敢于去追、去寻、去努力,做好自己人生的主角,珍惜自己选择的权利,才会不遗憾,亦不后悔。

杨绛谈人生三大忌(人到中年处处受限)(6)

“珍惜”二字,放下后的泰然。

85岁时,杨绛最宠爱的女儿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

87岁时,杨绛痛失吾爱,一生中最好的情人知己爱人钱钟书。

耄耋之年,杨绛经历了两位最亲最近的人先后离世的痛楚,可想而知的打击。

杨绛说:“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风雨走过,数十年光阴,恍如弹指一挥间,想起那些年爱过的人,看过的书,走过的路,还有那些珍惜过、珍视过的生命种种。

杨绛谈人生三大忌(人到中年处处受限)(7)

2003年,92岁的杨绛在亲人爱人离世的几年后,写下了《我们仨》一书,以文字记忆、回忆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全书至情至深,读罢令人动容。

她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不求大富大贵,不求功名利禄,但求相亲相爱的相守在一起,即便是粗茶淡饭,也是简单美好的,只要是我们三在一起,世界皆是处处桃源。

相守这么简单的愿景,也不复存在了。杨绛心里,片刻的记得,也是圆满的。

她还说:“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

送别的路漫长又遥远,送别的人一程又一程,杨绛说:“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终究,是要失散的。终究,也要重逢的。活在没有他们的日子里,也要珍惜最后一段路的美好。

泰然处之。

人到中年,除了爱自己,还要明白和记住这两个字——珍惜,才可能活得自在随性、从容优雅。

就像杨绛,百年之后,她活成了每个人心中的先生,钱钟书永远的“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谈人生三大忌(人到中年处处受限)(8)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先生。

周国平说:“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夏衍说:“你们捧钱锺书,我捧杨绛!”

作家黎戈:“杨绛让我看到了‘过去的品质’,这是一种哑光却不暗哑,低调却不哽咽,醇香却不刺鼻的品质,它像北极光:明亮、坚韧、耐寒,在人格的高纬度闪闪发光。”

北极光,闪闪发光,应该照亮更多人,影响更多人,成全更多人。

所以,在杨绛先生逝世四年后,这本《杨绛:淡定从容,便是优雅》,以文字追忆先生平凡又不凡的一生,以文字记录先生淡泊如菊的风骨,以文字传承先生智慧包容的精神。如果喜欢,点开下面链接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