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我纳闷水月雨之前嚷嚷的那些大耳们怎么还没上市之时,这款售价相对亲民的Void“空鸣”就率先上了个架。相比较于水家同期露出的另外两款高端大耳,我个人其实对这个Void印象更深,反正当时就记得这货雪白的外观比较独特,而且水月雨将它的定价也卡在了大耳领域中一个“相对入门的区间”。要我说,999的这个定价其实蛮奇妙,因为在你未接触之前,你不知道它是属于卷级产物还是“入门级”的产品,因此多少会被勾起点好奇心,这种揣测和好奇也算是部分烧友不停换新的一个动力吧。 着重强调一下,Void相对亲民的定价应该是很多水家粉丝的“第一幅大耳”,而既然是水家的首款大耳,那么从全盘的体验上就必须要做到位,所以Void在前阵子被重新小改的原由就浮出了,往下我们来查验一下产品的最终形态够不够完善,先从外观讲起。

水月雨耳机ssr(或许能得到跳跃式的满足)(1)

水月雨耳机ssr(或许能得到跳跃式的满足)(2)

从耳塞转到大耳的用户在开箱时的首波体验可能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惊喜感,这无非就是体积上带来的感知,花同样的钱但我添置了一个“大件”,消费上的满足感来的更足。Void的包装封面依旧是水式那种二次元小清新的风格,从开箱过程的体验上我个人觉得不如自家便携塞做的精致,内衬包装啥的就略单薄了。

水月雨耳机ssr(或许能得到跳跃式的满足)(3)

Void上手的那种“实物感”并不强烈,整体运用了大量的塑料材质,头梁金属调节杆设计的也有些干巴,但如果从材料运用的角度来说,这无疑给轻量化的体验积累了很大优势,估计大部分用户在上手时都会觉得这个大物件还挺轻巧,且在佩戴上不会出现我常说的压脖感,但并不确定是不是我耳朵外突还是耳罩设计的有点浅,反正在长时佩戴后耳朵外侧稍微有点膈,这个就因人而异了。

水月雨耳机ssr(或许能得到跳跃式的满足)(4)

水月雨耳机ssr(或许能得到跳跃式的满足)(5)

水月雨耳机ssr(或许能得到跳跃式的满足)(6)

水月雨耳机ssr(或许能得到跳跃式的满足)(7)

在贴合度和包裹感上并没有让我吐槽的地方,耳罩表皮运用的是皮质材料,上下两侧和内侧均有打孔,软硬程度比较算比较适中,对眼镜党还算友好,整体佩戴体验无功无过吧,不会出现咋调都不得劲的情况,上耳就能保证一个相对稳定的基础体验。如果从外观讲起,我会认为Void既凸显了略独特的家族式风格,又较好的适应了大众审美,颜值还是有的。另外线材的挑选是我一直比较喜欢的尼龙编织表皮,挺软,手感也更扎实些。

水月雨耳机ssr(或许能得到跳跃式的满足)(8)

作为一款开放式动圈大耳,它的卖点肯定包括那颗50mm的硕大动圈,透过网状外壳或者内侧都能比较直观感受的到,而用过开放式大耳的烧友应该都多少熟悉其主要的共性,那就是听感上有较为可观的自然度,例如R70X、1840这些经典的开放式大耳在乐感的塑造上是足够出色的。如果你留意过Void的宣传,你会发现官方给它贴上了一个“开放式监听大耳”的标签,经验之谈,我会认为这幅大耳的“部分”的声音特征符合“监听”的标准,而开放式的设计又扶持了一把乐感的自然发挥。

水月雨耳机ssr(或许能得到跳跃式的满足)(9)

简单来说,Void的素质表现无疑是出色的,大动圈下带来的解析完全不会令人感到“压抑”,它细节的诠释是纤毫毕现and“大大方方”的,细节能听得很清晰,而且还不觉得假。就好比相机的传感器和手机的传感器,一个是底子大带来的光线信息多,一个是在有限的底子上靠堆算法,最终呈现出的画质可能一眼差不多,但这个时候如果你细看景深控制、自然感、放大推敲等等,就完全不是一个等级了,我这么讲可能有些片面,大家大概理解我想表达的意思就好。

水月雨耳机ssr(或许能得到跳跃式的满足)(10)

我很喜欢Void那种微细节、微动态呈现出的气氛,听起来就是觉得这小声儿挺微妙的。很多曲目为了深刻情绪上的起伏,都会在开头安静的空间里轻微传出几声器乐缓缓代入,可能是拨几声弦,也可能是几声钢琴音,或者是《十面埋伏》开头里的几声琵琶。你拿Void来听这类型的曲目是相当合适的,在我看来它本身具备了两个优势,一个是声底足够干净(当然是在安静环境),另一个是开阔的空间感配合利索的定位。

水月雨耳机ssr(或许能得到跳跃式的满足)(11)

这俩优势在结合时听这类歌曲还真容易产生点什么“高深莫测”的看法,当然这幅大耳经过我随身设备和台式设备的测试后发现...,用个靠谱些的小尾巴也足以应对,首先从参数上来讲它并不属于难驱动的类型,而且重点是Void本身就没有什么极大的动态起伏而言,动圈虽大,但它并不是那种张力起伏充足、圈味儿浓烈的类型,本身而言它的基础风格是偏中性的,然后融入了一些秀丽、精致的听音特征,上耳时最大的感受是空气感够足、线条够彻底、听感够自然。老实说它这种听感不需要什么很高的控制力,亦或者说也不需要那种“潜力探测器”般的设备去开发,只要前端不是那种杂音都没控制好的,那么Void就是一副好上手、也好发挥的大耳。

水月雨耳机ssr(或许能得到跳跃式的满足)(12)

让我没兴趣探测潜力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它的低频表现,并不是说低频残废,毕竟我之前在写他家塞子的时候也提到过,水月雨越来越照顾大局了,低频在整体成份的占比中不再偏颇。那么Void论低频量感算不上缺,至少听周董《Mine Mine》的开头并不觉得空荡,氛围这块够用了。只不过低频在面积铺开的处理上是略克制的,起伏和泛音来的也不那么明显,更多是质感的刻画和层次的展示,有个有趣的地方是它的低频位置摆放在纵向线上还挺有深度(不是下潜),所以这可能让它在听流行乐时也能获得开阔自然的空间感。

水月雨耳机ssr(或许能得到跳跃式的满足)(13)

除了开放式的特点以外,中高频其实是主导这幅大耳最终听感的推手。先说说中频人声吧,人声基本上是保证了真实感的基础上做出了一点轻微不出格的清甜质感,你也可以安心信任它的结像形体,也可以享受一波带有水式家族拿手的轻微染色,Void对人声的调教在我看来就是双持加成。在厚度、密度、距离等要素上,我认为它是没有什么明显偏向的,你要说它人声发薄也不至于,厚也没厚到哪儿去,密度把不算凝聚也不算松散,轮廓倒是还蛮清晰,关于人声距离就算比较合适了,没有压迫感、也远离了埋没迹象。

水月雨耳机ssr(或许能得到跳跃式的满足)(14)

Void也可以算是一幅器乐大耳,我在头天晚上把玩时就拿它听了好几首纯器乐曲子,经过多种曲风的尝试后也更加肯定了它与纯器乐曲目的高度融合。关于高频特点,它可以把器乐的细微特质展现得井井有条,亮度微微偏亮,单纯从“亮度感受”上对比,它和自家KATO出入不大,都具备了光泽感的表现形态,当然分离之间的空隙感就不能相提并论了,一般大尺寸振膜上对器乐结像的“扩大感”是自然又饱满的。开放式的优势还额外赋予了Void高频的延申效果,主观感受上它对器乐的高频颤动和极高频的延申拿捏的很到位,这时候也并不觉得高频有所毛刺,对音源质量的要求嘛没有想象中的高。

水月雨耳机ssr(或许能得到跳跃式的满足)(15)

迎合一下开头段落,在我看来,如果Void是你的第一幅大耳,那么那种“跳跃式”的惊喜肯定会给到你,即使是熟悉水月雨的老粉也仍然不会削减多少对它的惊喜感,例如同类、同级产品中优越的空间表现、舒展开来的自然乐感都是其突出优势。声音上讲,这可能并不是一幅“大气”的产品,但却是一幅足够中正、同时那股子小精致也容易让人讨喜的稳妥大耳,看来Void立项到问世有长达三年的打磨确实充满了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