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遇一队强盗,武圣关羽箭伤小考(1)

"武圣"关羽作为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五虎上将之首,其战力之强毋容置疑。在小说《三国演义》当中,手握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宝马的关公成为了"战神"的化身,他从20岁左右便成为远近闻名的万人敌,跟随刘备从军之后更是让无数名将成为他的刀下鬼: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拖刀斩蔡阳、水淹七军斩庞德……不管是虎牢关前面对三国第一猛将吕布,还是失荆州时带伤大战东吴数员大将,关云长始终都没有任何惧色。

关羽自持武力高强,可以说是蔑视当时的一切武将,即使是自己人也丝毫不给面子——刘备收马超之后,关羽要到蜀中与之比武证明他比对方强;册封五虎上将时,关羽表示"不与老卒为伍",看不起老将黄忠。但是关公也并非常胜将军,他的一生遭遇过数次败仗,最后一役败走麦城让他丢掉了性命。纵观关羽的军旅生涯,在面对面的正面对决当中,他不惧怕任何武将,鲜有的几次败仗也并非武艺不如对手,而是出于其它种种原因的制约和束缚。不过有一样东西却在战场上让关公吃尽了苦头,使他不止一次栽倒在同一个坑里,这就是弓箭。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遇一队强盗,武圣关羽箭伤小考(2)

■武圣关羽神勇无敌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不过他在《三国演义》中却数次中箭。

四度"中奖"的武圣

《三国演义》中,关羽在正面对战当中从没有被敌将的直接兵器所伤,但却被弓箭射中过四次,我们分别来看看这四次的中箭经历。

第一次中箭是过五关斩六将时,途经第二关,洛阳太守韩福在门旗背后暗箭射中关羽左臂。关公用口拔出箭,红光崩现血流不止,但依旧飞马冲散众军校,将来不及逃走的韩福连头带肩斩于马下。虽然关羽带伤取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不过左臂的伤势使得他在保二位皇嫂千里寻兄的余下路程中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第二次中箭是战长沙关黄对刀期间,关羽和黄忠双方久战不能分出高下。长沙太守韩玄命黄忠用弓箭射杀关羽,但黄忠感念前日马失前蹄时关羽刀下留人放过他一马,因此故意没射要害,只用箭射中关公的盔缨。关羽在拼刀马时胜不了黄忠,又被对方弓箭射中,虽然没有受伤,但头顶上插着一支箭返回本方营地,其实已经算是战败了。

第三次中箭是襄樊之战时,庞德抬棺死战关羽,双方缠斗几日不分胜负,后被庞德一箭射中手臂。关羽受箭伤后败阵,因此休战数日,后用计水淹七军打败了于禁,将庞德俘获后斩首。

第四次中箭也是最著名的一次,关羽水淹七军打败于禁后继续进攻樊城,被曹仁所埋伏的毒箭射中右臂。这次关羽的箭伤非常严重,幸亏神医华佗前来救治,上演了一场"刮骨疗毒"的好戏,展示华佗超神医术的同时也凸显了关公大将军的神武气概。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遇一队强盗,武圣关羽箭伤小考(3)

■1994年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关羽中箭的镜头,这应该就是他攻打樊城时右臂所中的那支毒箭。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遇一队强盗,武圣关羽箭伤小考(4)

■高仿真模型人物还原神医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场景。

事出有因

关羽屡次中箭的原因是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体型巨大。据传关公身高九尺开外,按照汉尺折算下来,其身高在2米10左右,这种体型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身形庞大自然受箭面积也更大,试想一下一个两米多的大汉身披战甲,坐在高大的赤兔马上,对于弓箭手而言这样的目标是再好不过了。

二、兵器过重。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达82斤,进攻时威力巨大,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但在防御端却成了短板。在《三国演义》中,使枪的赵云和马超都有拨打并接住射来箭支的桥段,可见使用轻便兵器的优势,而关羽笨重的青龙刀灵活性欠佳,在防御弓箭这方面的劣势非常明显。

三、狂傲大意。关公武艺高强且腹有良谋,乃一代帅才,这是他值得骄傲的资本,但其人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狂傲无比。关羽的傲气若号称三国第二,估计没人敢称第一了。他称东吴都督周瑜为"娃娃",东吴主孙权为"碧眼儿"、"紫髯鼠辈";在与东吴和亲的事宜上,他不同意自己的女儿许嫁给孙权之子,称"虎女焉能配犬子"。关公目空一切,自以为他的宝刀宝马天下无敌,任何敌将也不放在眼里,所以才有了数次中箭的结果。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遇一队强盗,武圣关羽箭伤小考(5)

■傲气凌人、目空一切的关羽,狂傲自负导致的疏忽大意也是他数次中箭的主要原因之一。

演义与现实

众所周知,正史记录中的关云长,并没有取得小说中那么多的"辉煌战果",很多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情节都是"演义"的结果。比如"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等等,都是后人加在关羽头上彰显其忠勇的"荣誉光环"。关羽在《三国演义》中之所以数次中箭,更多也是出于艺术加工的需要,我们来细数一下其中的真伪。

关羽第一次中箭是被洛阳太守韩福所伤,因为"过五关斩六将"是基于关公从曹营回归刘备身边的故事所杜撰,韩福其人也是虚构的角色,所以整个中箭过程属于子虚乌有。

第二次中箭被黄忠射中盔缨,这在正史中也是没有的事情,是出于渲染关黄二将投桃报李、惺惺相惜而编撰出的情节。

第三次被庞德射中则是确有其事,不过据记载关公中箭的部位在前额而不是手臂。养伤期间的关羽可没有闲着,他看到连日暴雨汉江水猛涨,便心生了"水淹七军"的妙计,最终大败曹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取得了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场胜利。

第四次战樊城被曹仁的毒箭所中,这也是虚构的情节,但正史中关公确有"刮骨疗毒"一事。其发生的时间在关羽镇守荆州期间,他的手臂因在早年的战斗中被一支流矢(乱箭)所伤,虽表面痊愈可每逢阴雨天便疼痛异常。医生说箭头有毒,需要割开皮肉将骨头表面的毒素刮掉方可根治,关羽便让部下一边陪其喝酒,一边让刮骨的手术进行,施行该手术的医生也不是神医华佗。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遇一队强盗,武圣关羽箭伤小考(6)

■关羽高大英武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大众难以接受战斗力超强的"战神"在正面对决中被敌将所伤,所以他在《三国演义》中不幸沦为"中箭专业户"。

综合来看,真实的关羽至少两次受过箭伤,这一次数对于一名常年在一线拼杀的武将来说并不算高。当然除开箭伤,关公在历史上肯定还受过其它的战伤,只是小说中出于塑造形象的需要而被选择性地屏蔽了:既然我们的"战神"不能在与敌人的正面对战中受伤,这样会诋毁降低其武力值和英明神武的形象,那就只有突出各种"暗箭难防"了。在如此的“情节设置”大前提下,关羽成为《三国演义》中的“中箭专业户”,也就属于情理之中。

本铲史官已开通微信公众号,更多军事历史内容请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装甲铲史官(ID:PanzerCS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