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川 高中(鄂东名校梅川高中的超人楼)(1)

闻名遐迩的鄂东名校梅川高中,地处扬子江北侧横岗山南麓的梅川古镇。这里原是广济老县城。和着新世纪的步伐,踏着新时代的节拍,梅川高中至今走过了116年的风雨历程。

聚焦2002年10月3日,近二万人莅临“庆祝梅川高中建校100周年大会”。大会在新建的雄伟的“超人楼”前隆重举行。那是海内外校友翘首盼望的大喜之日,也是武穴市教育史上的一件盛事,标志着梅川高中步入了百年来最好的时代。

梅川镇自公元579年设县以后,成为全县的文化教育发祥地。现代的梅川高中,从千百年无数先贤的足迹中走来,历经“义学”(1392年)、“梅川书院”(1739年)等诸多校名,至“广济县文普通中学堂”(1902年),成为全国最早的公立中学之一。

梅川 高中(鄂东名校梅川高中的超人楼)(2)

1998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委员、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先生回到阔别五十余年的母校——梅川高中。

郭超人社长(左五)和湖北省委宣传部部长王重农(左四)、黄冈市委领导刘光彩(左三)、胡全蓉(左六)、武穴市政府市长陈楚珍(左一)、教委主任范从政(右二)等,视察校园后在二重门前合影留念。

名校英才载史册

从学堂师生中走向社会的代表人物,有许多英才均载入史册。

辛亥革命元勋居正,先进人物饶汉秘,中共早期共产党员张其雄少将,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郭锡章中将,解放军火箭军司令兰吉银将军等。还有刘博平教授,1969年校庆之日,中国《新闻简报》电影中,专题介绍和颂扬,他在武汉大学工作五十年的教学和学术成就;库书,是鄂东广济县(今武穴市)知名度较高的教育家;居文焕,少时随母讨饭,1949年历任广济县长,1954年调武汉师范学院,担任人武部部长等职;周颂万,任“广济县立中学”校长四年,用人唯贤,治学有方,注重文化环境熏陶。他执笔创作校歌:灵山兮毓秀,梅浦兮流长,奠吾中兮桑梓,裁吾小子兮猖狂……

1944-1946年, 湖北省第二高中(即黄冈高中)连续三届招收的新生中,榜上第一名均是“广济县立初级中学”的毕业生。梅繁,在“广济二中”(今梅川高中)工作十年,历任教导主任、校长和党支部书记。他激发学校进入鼎盛时期,引领师生勇夺闻名全省黄冈地区广济县学校的红旗牌子……历年至今,被广大师生和家长乡民赞誉他为人民的好教育家;李曾怡(1927.1-1949.9)解放前,毕业于汉阳高级工业学校。读书时代思想进步,品学兼优,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活动。1948年回到家乡,到“广济县中学”执教,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9年广济解放后,他任县政府文教科负责人,9月去黄冈开会,途经石佛寺破头山,遭国民党残匪杀害,壮烈牺牲,时年22岁。乡政府为他建了革命烈士墓。

梅川 高中(鄂东名校梅川高中的超人楼)(3)

居正

梅川 高中(鄂东名校梅川高中的超人楼)(4)

郭锡章(左二)

梅川 高中(鄂东名校梅川高中的超人楼)(5)

兰吉银(左一)

梅川 高中(鄂东名校梅川高中的超人楼)(6)

刘博平

郭超人两次回母校

郭超人,曾用篮汀名,1946年就读“梅川中学”,父亲郭仿仪在本校执教英语。学生时代,他天赋聪颗,才思敏捷,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堪称学友的楷模……投身新闻事业后,两次探望母校。

1987年秋季,轻车简行,回到母校。到当年的教室、寝室(南斋36号)及在古旧的魁星阁前,留连忘返。

1998年春暖花开的日子,在省、地、市领导陪同下,考察武穴市,回到梅川母校,驻足“魁星阁”门前。面对经受世纪风雨侵蚀的古代健筑,满怀深情地告诉随从人员:“这座魁星阁,相当于一个小礼堂,对此楼阁,我的记忆犹新。这是我们当年的学生接受孙中山总理遗嘱和校长训话的场所。”

他漫步校园,察看旧地,到接待室就座,详细询问教学和建设情况,审视了学校为“二次创业”绘制的改建工程平面规划图,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还观看了母校保存完好的学籍档案,翻阅了自己的“学业成绩记载册”,不禁会心地微笑,从座位上站起,摘下风镜,感慨万千,说:“在我的记忆中,母校当时是鄂东最好的名校。”大家听了,一齐鼓掌。

离开母校时,他深情地仰望老门楼,巡视旧操场说:“操场怎么小了!”又神采奕奕地挥手:“请校长一起来留影”。他拉住王火云校长的手,亲切地说:“我曾是这里的学生,来,我们留个纪念。”离别时,他特意面对站在操场周围的教职员工,抱拳告别,高兴地说:“我和大家再见!”大家不停地向他招手。

在京城全国人大期间,他关切地询问黄冈市委书记刘友凡同志:“梅川高中建得怎么样了?”“魁星阁怎么样了?”……他是中共中央委员啊,多么关心母校啊!……

不料,时隔二年零二个月,2000年6月15日,正当母校欲将综合教学楼竣工的彩照和汇报信准备投送邮局时,却惊闻郭社长病逝的消息。全校师生员工,顿时,想到他说的“再见”,竟成了“永别”,倍感悲痛。学校看到新华社发来的讣告,连夜电信传真,向新华社郭超人社长治丧领导小组发了唁电。笔者和几位领导,含泪写祭文《心香一瓣祭超人》,在黄冈日报7月2日头版发表。在此前年,笔者受领导指令,写信给郭社长,请他为母校题字。他收到信后,由办公厅回信,说明高级领导有纪律规定,“不能题字。”在百年校庆时,他的亲属托人捎来了郭超人先生的大型画册,赠给母校。

梅川 高中(鄂东名校梅川高中的超人楼)(7)

少年郭超人

梅川 高中(鄂东名校梅川高中的超人楼)(8)

超人铜像立梅高

2010年6月15日,郭社长逝世10周年纪念日。当日上午,在母校举行纪念铜像安放揭幕仪式,实现了他生前的心愿——回到了故乡。1934年出生于广济县,1956年从北大毕业,投身中国新闻事业四十四年,书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新闻佳作,堪称中国一代新闻巨擘。自1992年起,他任职新华社的社长和党组书记,中共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亚太地区通讯社组织第9届主席。他为后人,为新闻工作者,为我国新闻事业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武穴市委市政府将投资建设“郭超人图书馆”,列入文化项目建设工程,永远记念他。

梅川 高中(鄂东名校梅川高中的超人楼)(9)

丰功伟绩传千古

一枝巨笔,书写了时代心声;一颗红心,彰显了为国为民。这是郭超人社长一生的真实写照。

踏进梅高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综合教学楼上高立的“超人楼”三个大字,格外醒目,映衬着旗杆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和楼顶上树着“梅川高中”四个行体大字,给人眼前一亮。

郭社长,我们梅高杰出的校友!他年青时就读于湖北名校“广济县立初级中学”,历经苦难,追求真理,爱国保民之心,使后生为之动容。大学毕业,从北京到边区穷区去工作,是与百万农奴共同埋葬农奴制的革命者、战斗者。十五年间,和藏族同胞一道揭露农奴制的罪恶,一起欢庆新西藏的诞生,既是新闻工作者,又是一位新时代的见证人。

在当年没有高科技的情况下,他丝毫没有经过登山训练,却敢冒生命之危险,随同中国登山队员,踏上了征服珠峰之路。登至海拔6600米时,挥笔写下《国旗插上珠穆朗玛峰》的巨篇,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自力更生、无高不攀的革命精神。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登攀珠峰峰顶的高级记者。

在投身中印边界反击战中,他穿梭于枪林弹雨,坚持战地报道,书写事件真相,向世界传递正义之声。他以勇士的行动证明:记者不只是动动嘴皮,更多的是以已所闻所见,抒已所感所受,以如椽之笔,记录真实的历史。

在文化大革命时,他忍受打击和迫害,独善其身,深入到关中、陕西、陕南的农村去调研,奋笔写出一组《安康调查》文稿,“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梅高师生永远怀念,郭社长这位时代楷模。他生前四季奔波,劳累不止。每至腊月年关时,他马不停蹄,到常驻海外的新华社记者站慰问。如今,他英年早逝,离我们而去。他的光辉形象是一座丰碑。他的铜象矗立在“超人楼”院内的花坛前。他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子在新时代的大道上奋进。

梅川 高中(鄂东名校梅川高中的超人楼)(10)

“市长工程”慰民心

1998年,中共武穴市委、市政府把梅高重建工程作为“市长工程”来抓。两年时间,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的名校,一改书院式旧貌,把一栋英姿壮观的“回”字型建筑群,耸立在魁星阁前。楼体高大雄伟,气势非凡,美观之至。

湖北省教委副主任于凤盛,看到建成的梅川高中,伸指称呼:“全省农村学校第一楼”!为了纪念郭超人先生,学校将大楼定名为“超人楼”。49届老校友郭锡章将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八十周年华诞之际,为母校寄上“超人楼”的亲笔题字。全国政协委员方掬芬女士,回乡视察梅高,赞颂说:“这座大楼真建得好啊!”

北京、上海、武汉、黄冈各级有关领导及校友,对梅川高中,无不高看一眼,抬爱三分。在中国农村高中百花园内,梅高始终弦歌不辍,自强不息。今天,在这既无冻馁之辛苦,亦无炎热之炙烤的现代化学堂里,高峰期有三千学子同窗共读,这是1998年的6倍!

梅川 高中(鄂东名校梅川高中的超人楼)(11)

郭锡章将军回母校梅高视察

魁星耿耿照梅川

魁星阁,是中国独特的一种传统楼房。“魁星”又名”文曲星”。道教尊为文运兴衰的神,遂建“魁星阁”,以崇祀之。这尊宝阁,唐时鼎盛,香火不断。至宋、元、明、清时代,多次被兵火毁坏,累经庶民重建。走进新时代,国运昌盛,魁星重光。在世人心目中,它既是一宗神圣的印象,又是一项深厚文化的积淀。它闪现乡贤培育人才的可贵精神,护卫乡梓英才走向社会平安济事。

进入两千年,跨进新时代,千年历史遗存的魁星阁,已修缮一新。这是一件善事,既将老朽破落、朽柱危檐的险象,落架重起,彩绘一新,又使百年名校继往开来,增添了高天厚地的光彩。正是新时代崇善教育、振兴农村、普级高中的见证,是中国人民尊师重道精神的高度发扬。老校友郭执忠先生赋诗曰:“魁星阁下英才聚,乡梓园中志士稠。”但愿“魁星耿耿照梅川,翠翠南山育俊贤。”

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为应对高考改革,梅高率先抢占先机,实现跨越发展,创办“泉源班”,助力乡梓考生,应招能享受大幅降分录取新政策。梅高,已被省教育厅指定为武穴市唯一享受新政策的高中。2015年,“泉源班”正式起步,现已取得显著成绩,获得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漫步梅高校园,超人楼书声琅琅,魁星阁重放光彩。前几年,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遣来中国湖北执教的洋专家邦芬·恩加姆,接受邀请,到梅高免费讲学,一进校门就惊羡说:“哇,你们学校真美丽!”的确,这里春天繁花似锦,夏日浓荫遍地,秋季丹桂飘香,冬时寒梅绽放,令人徜徉其间,流连忘返,心旷神怡。年年有海内外校友成群结队,回母校集会观光,齐赞广济县(今武穴市)兴市重教,成就辉煌。

世人皆知,日月可鉴,梅川高中与人民同呼吸,和祖国共命运,师生决意为新时代奋力抒写新篇章!

梅川 高中(鄂东名校梅川高中的超人楼)(12)

2018年6月13日

【超人楼简介】

踏进梅川高中的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综合教学楼上高立的“超人楼”三个大字,旗杆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和楼顶上竖着的“梅川高中”四个行体大字,引人注目。

一座高质量建成的“市长工程”,使鄂东震古烁今,令人歆羡。湖北省教委原副主任于凤盛视察时,伸指称呼:“这是全省农村学校第一楼!”学校为了纪念老校友郭超人先生,将这集教学、实验、办公为一体的大楼,定名为“超人楼”。49届老校友郭锡章将军早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八十周年华诞之际,为母校寄上“超人楼”的亲笔题字。这座英姿壮观的“回”字型建筑群,高大雄伟,气势非凡,让进校人眼前一亮。

中共武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梅高重建工程,用两年时间(1998-2000年)使历经百年风雨沧桑而危房破落难办的鄂东名校,一改书院式旧貌。北京、上海、武汉、黄冈各级领导及海内外校友,对武穴市(原广济县)梅川高中,无不高看一眼,抬爱三分。在中国农村学校百花园内,梅川高中弦歌不辍,自强不息。今天,在这既无冻馁之辛苦,亦无炎热之炙烤的现代化学堂里,高峰期有三千学子同窗共读,这是1998年的六倍!

乡梓名校,梅川高中师生员工们欢呼“普及高中”新时代的到来。只要竞争公平,不分轻重,一视同仁,梅高的校旗就不会褪色!

梅川 高中(鄂东名校梅川高中的超人楼)(13)

【魁星阁简介】

鄂东名镇梅川,自公元579年即为历代县城。魁星阁雄峙于南山,俯瞰着山城,系广济县城坐镇之宝阁。在梅川高中校园内,实为中国独特的一种传统楼房,配置南山寺边。“魁星”又名“文曲星”,道教尊其为文运兴衰的神,遂建“魁星阁”,以崇祀之。唐时鼎盛,香火不断。至宋元明清时代,多次遭兵火毁坏,累经庶民重建。

抗战时期,1941年5月,蕲广中心县委书记赵辛初来到广济县梅川中学(今梅高)召集学生义聚魁星阁。有十多名学生秘密奔赴蕲广边区,投笔从戎,参加抗日。参加新四军战士的余志超连长,将其保存六十六年的《毕业证书》,献给母校百年校庆时展示。

解放战争时期,宝阁因处于梅川古镇的制高点,而驻军屯粮,支援渡江作战。

魁星阁前的铜钟,曾为县城中学司令九十余年。这里是海内外校友情有独钟,乡情难忘回乡探亲留恋的处所。

从魁星阁前,走向社会的英才数以万计。史册记载有:辛亥革命元勋居正,中共中央委员、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郭锡章中将,外交部副部长陈家康,中国文字音韵专家、武大一级教授刘博平,世界上第一个发现水杉者、《辞海·林学篇》主编干铎,红军长征路上“红星”纵队32位女战士之一的周越华,中共早期党员、土地革命先锋张其雄少将,红军时期广济县委书记宋振东,中共地下党员李曾怡,志愿军英雄战士杨德英······他们在宝阁前吮吸过知识的琼浆,沐浴过“神星”的雨露。他们是鄂东的名星!

走进新时代,国运昌盛,魁星重光。为发展文化经济,兴旺子孙后代,千年遗存的魁星阁,得以修缮一新。这是一件善事,既将老烂破落、朽柱危檐的险象,落架重起,彩绘一新,又使百年名校继往开来,增添了高天厚土的光彩,成为新时代崇善教育、振兴农村、普及高中的出色见证,是国人尊师重道精神的高度弘扬。

梅川 高中(鄂东名校梅川高中的超人楼)(14)

梅川 高中(鄂东名校梅川高中的超人楼)(15)

消息来源:广济文化 版权归原著所有 作者:田序凯

更多资讯请关注广济印象淘宝店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