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范也青一个明媚的春日,太阳晒得人暖洋洋的,记者来到杭州市江干区九堡街道蓝桥社区,寻访一位长寿老人,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换一个简单又可爱的手账本?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换一个简单又可爱的手账本(百岁热衷写手账)

换一个简单又可爱的手账本

通讯员 范也青

一个明媚的春日,太阳晒得人暖洋洋的,记者来到杭州市江干区九堡街道蓝桥社区,寻访一位长寿老人。

开门的是老人的小儿子。此刻,老人正坐在窗台旁的写字桌前,桌上整齐摆放着笔筒、书、报纸、本子、放大镜等。灰色毛线帽下露出的眉毛又白又长,他一手压着书,一手拿着放大镜,全神贯注地看着,并未注意到家中有客到来。

在儿子的提醒下,老人发现了我们,起身欢迎。“最近天气越来越好,我也可以多出去走走了。”他高兴地说。

老人叫王树樟,1918年在北京出生,今年已103岁。

铁路系统退休

没坐过高铁是遗憾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王树樟从北京到了广西,在铁路上做过小工,也在公路上做过运输管理工作。他告诉记者,期间他遇到过好几次日军轰炸,万幸的是,每一次都死里逃生。

“那几年过的是逃难生活,吃了不少苦头。”王树樟说。1947年3月,他辗转来到杭州,几个月后把妻儿接了过来,日子逐渐安稳下来。之后,他一直在铁路系统工作,直到1978年退休。

王树樟有两个弟弟,一个在成都,一个在北京。至今,兄弟间还常常通电话,谈起今夕往昔,有说不完的话。他最喜欢聊的,自然是与铁路有关的话题。

那时,王树樟做调度工作,当时铁路上调度全靠打电话,忙碌而繁琐。“那时电话信号传输慢,不太听得清楚,一天下来喉咙都喊哑。”说到这,老人不禁感慨科技的进步,“现在铁路调度中心都是智能设备,大屏幕上各种信息一目了然,时代真是越来越好了。”

王树樟虽与铁路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至今没有坐过高铁,这对他来说很是遗憾。

“坐高铁要去火车站、要候车,我一把年纪,确实不方便。”王树樟说,因此平日里,他特别关注高铁相关的新闻,“解解馋”。

记录每日点滴

生活充满乐趣

王树樟也非常关注国家大事、社会新闻,每天紧盯新闻频道,报纸也订了很多种。读报过程中看到感兴趣的内容,就会剪下来,贴在专门的本子上。这一习惯他已坚持多年,现在家中剪报已有六七十本,每一本都标注着日期。他时不时会翻出这些内容看一看,“时间过得真快,今昔对比,读起来是另一种风景。”

王树樟家中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册子,比如英语句子摘抄、每天记录的血压、走路步数等,内容丰富,记录详细,像极了当下年轻人中流行的“手账”,字字句句都显示着他对生活的热爱。

公益活动也是王树樟热衷的事,他曾多次参加蓝桥社区开展的“春风行动”爱心捐款。他说,要多多发挥余热。

采访中,老人兴致勃勃地吹奏了一段口琴,还唱了段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而这些只是他众多爱好中的一小部分。练习书法、研究围棋、背诵唐诗……对他来说,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生活充满乐趣。

“孙子前两天刚来给我理发。”王树樟乐呵呵地说。老人有二儿二女,如今家中已是四代同堂,儿孙绕膝。平日里,四个子女每人一个月轮流照顾他,孙辈、曾孙辈也常常来看望。

_________/ 解读长寿密码 /

戒烟戒酒 早起按摩

王树樟对某位健康教育专家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十分赞同,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他说,这几个原则他已经坚持多年。

他30岁戒酒,60岁戒烟,饮食方面荤素搭配。通常晚上9时多睡觉,早上5时多起床。不过,因前列腺有些问题,经常起夜,有时一晚要起来五六次,较影响休息。所以,下午常常会补一觉,以保证每天能有6小时睡眠。

早起后,王树樟会给自己做按摩,脚心搓100次,脚踝按100次,小腿揉100次。

天冷时,他很少外出,但在家里也会坚持多走动,从记录走路步数的本子可以看到,老人平均每天会走2000步左右。此外,他还会举一举哑铃,锻炼手臂力量,增强关节灵活度。

来源: 浙江老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