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在我国被列为二类疫病,病猪表现为发热和严重的毒血症状,早期发现治疗后大部分能治愈,但严重病例治疗不及时会有较高的致死率,影响猪场效益和食品安全,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链球菌可以引起的疾病?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链球菌可以引起的疾病(秋天谨防链球菌病困扰)

链球菌可以引起的疾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在我国被列为二类疫病,病猪表现为发热和严重的毒血症状,早期发现治疗后大部分能治愈,但严重病例治疗不及时会有较高的致死率,影响猪场效益和食品安全!

 1·发病原因及危害

 猪链球菌病的发病原因有多种:  一是病菌毒力变异,这会感染猪发病,病死猪体内的细菌和毒素再传染给其他猪群;  二是病毒通过开放性伤口、呼吸道进行传播;  三是疫病流行期间,猪群容易发病。  该病可导致猪发病,出现体温升高、败血症等症状,不仅威胁养猪业的正常发展,还给相关养殖人员带来巨大的健康隐患,引起人发病。

 2·临床表现

  败血型 主要由C、D、L群链球菌引起,仔猪发病最多,架子猪次之,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关节炎型)3种。  最急性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不表现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体温高、呼吸急促,腹下有紫红斑,多在24h内死于败血症。  

急性型的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急促、鼻腔流浆液状或脓性的分泌物;结潮红、流泪,在颈部、耳廓、腹下和四肢下端的皮肤呈紫红色且有出血点,多在1~3d内死亡。  慢性型的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跛行或瘫痪,最终因衰弱、麻痹而死。  

脑膜炎型 由多种C群链球菌引起,多见于4~8周龄以下的哺乳或断奶仔猪。临床表现为:病猪的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厌食、出现磨牙、口吐白沫、共济失调、后肢摇摆不定、全身抽搐,倒地四肢滑动似游泳状,最后因麻痹衰竭死亡。此类型的病程较短,短则数小时,长则1~5d,病死率极高。虽然部分可转为慢性,但也有生长不良、关节肿胀等问题,影响生长发育。  

淋巴结脓肿型 主要由E群链球菌引起,主要特征是咽部、颌下、颈部等处的淋巴结化成脓和形成脓肿。其中以颌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最常见,其次是咽部和颈部的淋巴结,表现为局部隆起、触诊硬固,有热痛感,影响正常采食、咀嚼、吞咽、呼吸,直至脓肿成熟,可自愈。此类型多发于架子猪,传播速度慢、发病率低。病猪的脓肿破溃后会污染饮水、饲料和环境,病猪治愈后可带病菌达半年之久。  

心内膜炎型 此类型多发于仔猪,临床表现为:病猪突然死亡、呼吸困难、皮肤苍白或体表发绀、死亡突然。其不易在生前发现和诊断,并与脑膜炎症并发。

  猪链球菌病是对养猪业危害极大的一种病,患病猪临床表现比较多,很多与其他猪病症状类似,一旦未及时治疗,就会导致病猪的病死率增加。养猪人尤其是猪场兽医工作者,一定要在这几个月做好预防工作,对待病猪一定要及时诊断,对症治疗。

猪链球菌病最佳治疗方案:

  1、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治疗。应该根据猪发病的情况,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马上采用大剂量高敏感抗菌药进行静注,连续多次,疗程要足,这也是减少感染病猪死亡率最有效的办法。抗菌药物的选择。为了选择高敏药物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很多大规模猪场都普遍实行了药敏试验。  注:一般大于15mm为高度敏感,10~15mm为中度敏感,小于10mm为耐药。  因此,采用头孢菌素即可以降低用药成本,也防止耐药性出现,使用结果表明取得较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