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济南区域协同创新机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济南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山东研究推进济南-郑州-西安数字同城化)

济南区域协同创新机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

2月15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发布《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此规划是山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是编制专项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实施重大工程的重要依据。

其中,规划提出,支持菏泽、聊城等市与河南商丘、濮阳等市建设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打造两省合作桥头堡。研究推进济南—郑州—西安数字同城化,建设黄河流域区域合作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

山东将共建黄河流域合作发展平台、主动融入区域重大战略全方位。

对接黄河流域城市群。深化省会经济圈与郑州都市圈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合作,支持胶东经济圈建立黄河流域城市陆海联动开放发展合作机制。共同谋划鲁豫对接通道建设,推动两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支持菏泽、聊城等市与河南商丘、濮阳等市建设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打造两省合作桥头堡,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研究推进济南—郑州—西安数字同城化,建设黄河流域区域合作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搭建与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对接平台,推动与兰州—西宁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优势互补、高效协同发展。

携手打造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加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郑洛新、西安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合作,共建科技园区、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构建资源优势互补、产业配套衔接的科技创新链,打造黄河中下游协同创新共同体。支持联合开展黄河流域重大科技攻关,携手推动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与转化,推进技术转移服务一体发展,建设黄河流域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平台。加强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和北京分院(河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合作,搭建耐盐碱植物分子生物育种、盐碱地高效生态农业系统集成、智能农机等领域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协同攻关盐碱地绿色开发关键技术。

共建黄河流域现代产业合作带。聚焦农业、制造业、能源、文旅等优势产业,依托平台型龙头企业和园区,以产业链为纽带,深化与沿黄省区合作,在航空航天、电子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机械设备等领域,推动建设黄河流域数字产业高地,共建超算产业合作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开展煤化工、石油化工等领域绿色环保能源技术联合研发,建立鲁陕蒙煤化工产业发展联盟。加强鲁豫粮食生产、现代高效农业合作,开展绿色循环高效农业试点示范。加强农业科技、物流配送、检验检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领域合作,建立农产品绿色通道。开展现代农业产能、技术和进出口贸易合作。深化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品牌打造等领域的合作,实施黄河湿地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计划,推动建设“黄河故道”生态文化旅游协作区,联合推出历史文化游、自然生态游、研学体验游等优质旅游产品,共同开展黄河旅游节庆活动和特色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

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先导,坚持资源共享、产业协作、创新协同、生态联保,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探索建立汇聚高端要素的优势主导产业联盟,精准对接服务雄安新区建设。高标准建设济南“京沪会客厅”,打造全方位高效率合作平台。

深度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长三角城市,加强科教、人才、金融、信息、文旅等领域交流合作。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城市,在“一带一路”、海洋经济、金融、中医药、科技等领域开展合作。深入对接长江经济带,在大江大河治理、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等领域加强合作。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和淮河生态经济带,以航运通道对接、文化旅游融合、生态保护联动为切入点,密切与沿线城市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