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原则:治神守气,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针灸调气的方法?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针灸调气的方法(针灸治疗原则治神守气)

针灸调气的方法

针灸治疗原则:治神守气

针灸治疗原则就是针灸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是确立治疗方法的基础。《灵枢·官能》说:“用针之服,必有法则。”针灸治疗的病种众多,针灸方法也多种多样,所以从总体上把握针灸治疗原则具有执简驭繁的重要意义。针灸治疗原则可概括为治神守气→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标治本和三因制宜。

一、治神守气

治神守气是充分调动医者→患者双方积极性的关键措施。医者的治神守气→患者的意守感传,往往对诱发经气→加速气至→促进气行和气至病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医者应端正医疗作风,认真操作,潜心尽意,正神守气;患者应正确对待疾病,配合治疗,安神定志,意守感传。治神守气既能更好地发挥针灸疗法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又能有效地防止针灸意外事故的发生。

(一)治神

中医学的“神”是指整个人体机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气血→津液外在表现的概括。治神是要求医者在针刺治疗中掌握和重视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机体变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在针灸操作过程中,医者专一其神,意守神气,患者神情安定,意守感传;二是指在施治前后注重调治患者的精神状态。治神对于针刺操作手法是否成功→针刺疗效能否提高都有其重要意义。《素问·宝命全形论》记载的“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及《灵枢·官能》记载的“用针之要,勿忘其神”,意在强调治神在针刺中的重要性,旨在表明“治神”是针刺施治的基础和前提,在针刺治疗中居重要地位。《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的“粗守形,上守神”也强调了“治神”在针刺治病过程中的重要性。精神因素在针灸临床治疗中与医患双方都有密切关系。

(二)守气

气,主要指经气。守气,意即守住所得之气。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要求医者仔细体察针下感应,并根据患者的变化及时施以手法,主要体现在行针过程中要专心致志,做到“神在秋毫,意属病者”,一旦针下气至,就要“密意守气”,做到“如临深渊,手如握虎”;二是要求患者专心体会针刺感应,配合医者治疗,促使气至病所,达到治疗目的。

在这些因素中,医者的治神守气,往往对诱发经气→加速气至→促进气行和气至病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患者的意守感传,亦能为守气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能在医者进针→行针过程中配合做呼吸运动,其意守感传的效果会更好。

延伸阅读:

针灸名家周德安教授

微信服务号:培医; 微信订阅号:岐黄明师大讲堂

本文由培医教育(tcmedu)整理发表,关注我们,学习更多中医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