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279年,忽必烈消灭了流亡中的南宋残余势力,统一了全国。忽必烈是历史上第一个由游牧民族建议的大统一国家的开国者,在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又继续对亚欧许多国家展开征伐。
虽说元朝期间的战争不断,但是忽必烈在位期间是元朝征伐最频繁的时期。
我们都知道在元朝时期中国的版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甚至许多现在没有在中国版图上出现的地域也在当时成为了元朝的领土,这些都是元朝对外征伐的功劳。
但是除此之外,忽必烈频繁征伐战争还造成了哪些影响呢?
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加强忽必烈在位期间,西北边疆地区的诸王由于对忽必烈的统治十分不满,经常在西北边疆挑起战争。元朝投入了大量兵力与其作战,对抗了很长一段时间。
位于东北的诸王也不愿意接受忽必烈的统治,想要推翻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忽必烈带兵亲自前往东北,东北诸王的兵败逃往高丽,元兵又追到高丽击毙了残余的兵力。
从此之后中国西北和东北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出现过大规模的战争。
除了西北和东北,忽必烈的征伐也对中国东南和西南两个地区加强了控制。中国古代历来的王朝在北方建都比较多,元朝也是一样,定都大都(今北京)。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元朝作为大统一国家对北方的控制要强于南方许多。南北方无论是政治还是文化都与北方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历代统治者对于南方的统治都不是很稳定。
但是到了元朝忽必烈时期,他的频繁海外征伐改变了这一现状。
由于忽必烈常年对外征伐,用兵海外,而东南地区由于临海,当地人对用船比较熟悉,所以忽必烈在东南地区征集了许多士兵、水手和船舶。
忽必烈在征伐东南亚的时候,在与缅甸交战的过程中,云南地区的壮丁不断被派往前线战斗,损失惨重。
这些对外战争所导致的东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壮丁流失惨重间接消耗了东南、西南地区抵抗的中坚力量,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控制。
元朝的军队在海外征兵时期,也在西南、东南地区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停留,在此期间发生的民众起义都被元朝军力所镇压。
大规模的军事调动以及战争导致的流民增多使得南北地区的人员在不断流动,这也间接促进了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为了战争的需要,忽必烈任用一批蒙古人为东南、西南地区的地方官署长官,命诸王镇守边境,这些措施从军事、文化、政治上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此外,忽必烈在对东南亚发动征伐时期,为了军队的粮草需要,还在东南、云南一带设立大量的屯田,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元朝由于驻扎在东南、西南地区,而这些地区的粮田无法满足军队的军粮储备需要,所以元朝就在东南、西南一带广设屯田。
元朝下令“户籍人户七百四十户立屯”,这有助于搜集当地的漏籍户口,促进有效控制更多当地百姓。
所以忽必烈发动征伐不仅间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还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对国内百姓造成极重负担
忽必烈频发动征伐战争,就需要招募士兵,军粮、船舶也是很大的开支,但是元朝初建期间百废待兴,国库还不丰盈,只能将这个负担转嫁到国内百姓身上。
元朝对外征伐期间,不提数十次用兵排除的征伐部队数量就超过了三十万,仅九次流产的军事行动就耗了兵力二十万。
由于需要的士兵人数太多,许多士兵都是在各个地区新征集的当地壮丁,这种频繁的对外战争、大规模的军事调动造成国内壮丁伤亡流失惨重。
“绝丁破产之家”这种情况时常出现,可见忽必烈频繁发动战争对国内百姓造成的负担有多重。
被征伐的国家多居海岛,因此战争中需要大量的船舶以及水手便于作战。
由于元朝长年发动战争,需要的战船非常之多,建造出如此多的船舶是是一项十分大的工程,不仅需要大量的木材,也需要大量人力。
据记载当时一株大树需要二三百人拖曳,翻山越岭,行百里才能到造船厂,造成搬树木的工人死伤惨重。
官员为了按时完成造船任务也肆意掠夺百姓的木材,对百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战船还需要水手,但是水手在战争中往往生命得不到保障,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充当水手,因此元朝采取强迫征集的办法来保证战船运行。
甚至将服兵役开运河的人调去充当水手,以免顾此失彼。在这种情况下,元朝所征集的水手很多都不是专业的水手,也不是很擅长于撑船。
这样一来,元朝所强制征集的水手不仅不利于元朝的远洋征伐,也激化了百姓与元朝朝廷的矛盾。
上面说到忽必烈在长期对外征伐期间为了保障军队的军粮供给,在东南、西南地区设立了大量的屯田,促进了当地的发展,但是这些屯田实际上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元朝的屯田分为军屯及民屯,屯田大量增加也需要大量的军屯户和民屯户来屯田耕作。
由于元朝连年征战,青壮年都被征调战争,年老弱者也得去耕作,导致当地百姓苦不堪言。到了忽必烈统治后期,屯田由于各种原因也逐渐废弛。
忽必烈频繁发动对外征伐,而百姓又遇饥荒,由此引发的流民及民变问题增多。
百姓劳役繁重,但是往往没有什么收入,造成流民增多,而流民增多往往会引发一些动乱。
百姓没有了谋生的手段就会滋生一些盗窃事件的发生。忽必烈征伐日本期间,国内民间骚动,盗窃多发,社会动荡不安。
至元朝中后期,官员贪污腐败、欺压百姓、又加上自然灾害的发生,又加剧了民变的发生,造成民众起义迭起,规模大,持续时间长。
对元朝与海外诸国的商贸往来造成了影响忽必烈频繁发动对外征伐不仅对本国百姓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也对元朝与海外的贸易造成了一定影响。
由于战争需要,元朝限制与海外的商品交易如粮食、兵器等征战需要的物资。元朝还禁止两浙、附件等地区的商人航海出行贸易。
在忽必烈统治晚期,由于早年海外征伐失败多次,甚至一度实行“禁海”,禁止元朝与海外的贸易。
但是即使是禁海期间,仍有外国人要求来华进行贸易。所以忽必烈的海外征伐对元朝当时与诸国的贸易往来实际上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但是忽必烈也不是一直禁止元朝与海外的全部贸易,元朝始终倡导“四海为家”的思想意识,因此忽必烈也曾鼓励海外贸易的发展。
忽必烈曾向东南沿海的当地官员下诏说东南亚的各国如果有因为敬仰想要来朝的,不限制在元朝的商贸往来,可从心所欲。
还为了鼓励海外贸易的发展,统一了商税。实际上忽必烈这些做法,还是意在通过贸易往来让诸国对他统治的元朝产生敬仰之情,从而达到不战而威震四方的目的。
忽必烈除了鼓励敬仰元朝的诸国来华贸易,还通过对外征伐频频要求海外各国来朝进贡,这种政策也促进了元朝与海外贸易发展。
当时在印度洋上有着重要商业地位的俱蓝国没有来朝进贡,元朝便几次派人去此国出使,后来俱蓝国也派遣了使臣来到了元朝纳贡。
其他很多国家也经常来元朝进贡,进贡的有银器、棉布等物品。
日本国在当时也常与元朝进行贸易。在离第一次征伐仅仅过了三年之时,日本国就派商人持金来贸易,元朝同意了与其交易。
甚至在第二次征伐日本之后,两国的贸易仍然保持着往来。据史料记载,虽然元朝几次征伐日本,与日本关系形势严峻,但是日本与元朝之间的往来却意外地频繁,可见元朝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往来多么频繁。
在元朝和东南亚国家激烈交战的时候,竟然也没有阻止两者的商贸往来,期间有许多元人私自向东南亚国家运输武器、粮食等物品以获取收益。
但是元朝在之后就禁止了这类贸易。在对外征伐战争中,元朝出于军事需要对云南通往缅甸的通道加强了建设,还在一些地方设立驿站,这也为西南地区与缅甸的经济交流开创了新局面。
总结
忽必烈如此热衷于发动征伐,这与他从小深受蒙古军事征伐的影响有关,也是他唯我独尊思想的一种体现。
战争无论给当时的元朝百姓还是交战方诸国造成的损害是巨大的,长期的征战也是元朝后期国库亏空的原因之一。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积极方面的影响,频繁对外战争促进了元朝士兵与交战国地区的文化交流。
但是总体来说,忽必烈频繁发动的征伐战争是弊大于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