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张图片。

和100多年前吸毒品上瘾一样,人们无法自拔地沉迷于手机。

女子从35岁开始只吃奶不吃饭(的成年人每天都在)(1)

图片来源:百度

早晨醒来第一件事。

就是拿起手机,将社交软件右上角的数字一一清零。

上班路上,匆匆赶路也好、等地铁也好。

每个人都成了低头族,聚精会神地看着手机。

下班到家,你感觉忙碌一天很累,开始刷短视频消遣。

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就过了两小时。

睡觉时,你又抱着手机上床。

朋友圈的状态一个都不能错过,一定要刷到昨天看到的地方,并一一点赞回复,不做完这些你都睡不着。

第二天又开始重复。

手机成为了你最亲密的伴侣。

要是早上出门忘了拿手机,你一整天都会很焦虑,好像与全世界失联。

然而晚上回到家,拿起手机一看,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消息,原来你并没有那么重要。

但你还是离不开手机。

因为游戏要玩、朋友圈要刷、八卦热点要看、综艺节目要追、折扣要抢...

你以为你在玩手机,殊不知是手机在玩你。

你以为你是根据喜好在浏览信息,其实是别人制造了信息在操控你。

2

吴晓波曾介绍过一个“奶头乐理论”。

女子从35岁开始只吃奶不吃饭(的成年人每天都在)(2)

他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球精英聚在一起开会。

得出全球化最大的问题是贫富悬殊,即世界上20%的人将占有80%的资源,另外80%的人会被“边缘化”。

为了避免阶级冲突,让被”边缘化“的人可以发泄不满和精力,布热津斯基提出了一个战略“tittytainment”(奶头乐),即给80%的人塞上一个“奶头”。(关于“奶头乐”是否真的由布热津斯基提出是存在质疑的,但不妨碍我们讨论这个现象。)

“奶头”的形式有两种:

1、发泄性产业。

比如SE情、游戏、赌博等。

2、满足性产业。

比如肥皂剧、偶像剧、明星八卦、真人秀等。

这些“奶头”,借助网络和手机,让人们轻易接收到各种信息。

这些信息,你不用思考,就能得到。

《自控力》中说过:“做决定的时候,大脑总会默认选择最简单的。”

于是各种“奶头”,不知不觉中,占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放下手机,发现什么都没干,一天又过去了。

你一直在放松,但是你并不快乐,甚至更焦虑。

因为这些“奶头”,并不会帮你解决下个月的房租,也不会让你升值。

你也意识到了问题,于是安装计时软件,试图控制手机使用时间,甚至卸载了某音。

但一超时锁屏,你会不自觉地点“延时使用”、“今日使用不设限”,没过几周又重装了某音。

是的,光靠自控力是无法抵抗诱惑的。

因为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样有极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殆尽。

3

要想轻松又彻底地拒绝“奶头乐”,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点:明确目标,排除干扰。

前段时间,妈妈陪女儿一起考研、一起被录取,上了热搜,被网友称赞为“神仙母女”。

女子从35岁开始只吃奶不吃饭(的成年人每天都在)(3)

妈妈白永琪是一名护士长,50岁。

女儿露露,25岁,两次考研失利。

2019年露露第三次备考,但是复习状态不好。

白永琪为了鼓励女儿,说:“我也报名,陪你考,看看谁考得好,谁能考上。”

那时,已经是9月底,距离考研只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赶在报名截止前,白永琪报名了女儿要报考的学校。

第二天开始,她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每天上班前学习一小时,下班后闷头开始做数学题,一做做到凌晨一两点。

英语词典不离身,不管是上厕所排队,还是等红绿灯,一有空闲就背单词。

看到妈妈这么用功后,露露也像变了个人似的,工作之外的时间全力以赴备考:“学习比我用功、刻苦,她这把年纪还考研究生,如果她考上了我没考上,我自己都会不好意思。”

明确的目标,让她们心无旁骛,最终双双考研成功。

李嘉诚说:“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目标就是最好的闹钟,提醒你不要刷手机、不要停止努力。

4

第二点:执行目标,摆脱消极环境。

古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人都有从众心理,所以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

当所有人都在玩手机的时候,你很难不玩。

但如果你能做到不玩,那么你将逐渐把他们甩在身后。

我的同事卓绝,在专业做写手之前,是健身教练,更早之前是在工厂打工。

每天下班后,男孩女孩都蹲在宿舍前的院子里,只有两个声音:男孩在玩游戏、女孩在追剧。

在流水线上工作了一天,这是他们难得的休息时间。

但玩手机不会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工作。

卓绝深知这一点,于是他把所有的休息时间,都用来健身。

他没有钱办健身卡,就跑到田埂上一圈又一圈地跑步、练体能。

后来他如愿成了健身教练。

当教练之后,他发现更喜欢写作。

没有任何经验,学习又不好,但他利用工作间隙,开始看书、写作、投稿。

起初,同事都嘲笑他:“你一个健身教练还看书?有啥用啊!”

女子从35岁开始只吃奶不吃饭(的成年人每天都在)(4)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在经历了一个月被拒稿20篇后,卓绝成了专业的写手。

短短几年时间,从工厂到健身房,再到明亮的写字楼,卓绝完成了华丽的蜕变:从工人变成了教练,现在是优秀的写手。

而当年的工厂同事还在流水线上,下班继续蹲在墙角玩手机。

嘲笑他的教练还在撸铁、拉单做业绩。

而卓绝每天只需要吹着空调、喝着咖啡、动动手指,就能挣到以前不敢想的报酬。

此外,如今的同事因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大家彼此鼓励帮助,一起变得更好、走的更远。

在这样的环境中,卓绝以后只会更优秀。

当然,并不是说努力就一定能成为上层的20%,也不是说剩下的80%就一定不幸福。

而是说面对碎片化的、海量的信息,你要学会从“信息的消费者”变成“信息的使用者”。

你要让信息为你服务,而不是成为信息的奴隶。

在这个过程中,目标是方向,指引你前进,环境是土壤,让你走的更好。

当然,这一切只有真正去做才有意义,而且是立刻、马上去做。

一如“神仙母女”。

一如卓绝。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你的“树”种下了吗?

如果没有,现在开始种吧!

女子从35岁开始只吃奶不吃饭(的成年人每天都在)(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