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迈入信息时代,但是汉字却面临着生死劫难。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发现相对于汉字而言,因为电脑是从英语世界发展起来的产物,其键盘自然也是按照西文思维设计,26个字母即能拼出所有英语单词,所以拉丁字母更加容易输入。方块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如果你想输入汉字,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去哪都带着有上万个汉字的字模盘,然后从中逐字挑选汉字。 直到现在,外国人都很好奇中国人是怎么在电脑上输入汉字的。

汉字输入法设置不了(中文输入法拯救了汉字)(1)

所以,有人断言:计算机是汉字文化的掘墓机。国内外也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称中国的方块字必将消失,中国文字注定要走上拉丁化道路,并呼吁中国赶紧将汉字拉丁化,以跟上时代。

中文输入法阻止了汉字拉丁化,拯救了汉字的生死存亡。 这并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是许多中华儿女前仆后继的成果。我们广为熟知的是发明五笔输入法的王永民。

汉字输入法设置不了(中文输入法拯救了汉字)(2)

1943年12月,王永明生于河南南阳鸭河工区贫农家庭,1962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后来,当王永民看到汉字因难以输入电脑而快要被淘汰时,便一头扎进了发明简捷方便的输入方式之中。 经过4年时间的日益研究,他终于在1983年8月发明了我们熟悉的五笔输入法,俗称五笔。而靠着这项发明,王永民也获得了印刷界的最高奖——毕升奖。

汉字输入法设置不了(中文输入法拯救了汉字)(3)

其实在王永明之前,就有许多前辈为中文输入法做出贡献。台湾胡立人、张源渭、黄克东发明三角编码法,根据字形特点将汉字分为三个部分,取角顺序为从左到右,自上而下。而每一角对应三个基本符号(共六位数)。如“角”字用“72 78 41”表示。美国电脑大王王安基于三角编码法的99键输入法,只用数字键即可操作,但却并不是只用9个键就能完成输入,而是真的共有九九八十一个键位。而且它的每个键位都包含了好几个字根,还需要用辅助键的方式,才能精确选字。著名文字学家、享誉海内外的《英华大词典》主编郑易里教授经半个世纪对汉字字形结构的研究,后期和女儿郑珑高级工程师共同创造郑码。王永民的五笔输入法就借鉴郑码。

汉字输入法设置不了(中文输入法拯救了汉字)(4)

​在王永明之后,出现了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拼音输入法。当前市场上主流的拼音输入法主要有搜狗、紫光、和智能ABC等。搜狗拼音输入法是搜狐公司开发设计的一款输入法,它与传统输入法不同的是采用了搜索引擎技术,根据搜索词生成的输入法互联网词库覆盖所有类别的流行词汇。紫光华宇拼音输入法 1999 年问世,是我国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输入法。紫光华宇拼音输入法词库能自动更新并支持 16 个分类词库,其提供快速添加自造词和批量添加自造词的功能,在互联网语料的基础上重新确定字频和词频并可根据用户前一次的输入情况,动态调整汉字的优先选择顺序。智能ABC输入法,曾经是中国大陆使用人数最多的输入法软件。智能ABC输入法是北京大学教授朱守涛发明的,开发于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

正是这些中文输入法的出现,堵住了那些说要废了方块字,将“汉字拉丁化”的人的嘴巴,直接否定了“汉字拉丁化”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