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作品里面,《九阳神功》跟《九阴真经》是武功秘籍的天花板。

如果是真正读过金庸武侠原著的读者,应该能知道,其实《九阳神功》更厉害。

因为《九阳神功》是斗酒僧在《九阴真经》的基础上,补足短板,进而写出的武功秘籍。

换句话说,《九阳神功》没有《九阴真经》的缺点,它的内力绵绵不绝,做到了刚柔并济。

另外单从效果来看,除了郭靖之外,没有任何一位高手能依靠《九阴真经》成为一代宗师。

哪怕是郭靖,他的主要输出武功还是降龙十八掌,而不是九阴白骨爪。

九阴真经和九阳神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大家都玩命争夺九阴真经)(1)

对于郭靖来说,九阴真经的真正作用,是完善降龙十八掌,降低降龙十八掌对内力的消耗。

《九阴真经》的短板,是无法速成,没有数十年的苦功,你连门槛都迈不过去。

无奈之下,黄蓉写了一些速成的招式,放在《倚天剑》里面。

周芷若跟梅超风一样,都是自己摸索着瞎练,想速成却速成不了,结果都是半瓶子醋。

《九阳神功》就不同了,《九阳神功》能够速成。

张君宝、觉远、张无忌,都能算是速成。

张无忌从白猿那里得到秘籍,到他练成之后出山,前后也就四五年时间。

而且,张无忌无人指点,也是自己摸索着瞎练,还身负重伤。

而觉远,更是毫无武功基础,连武功是什么他都不知道。

九阴真经和九阳神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大家都玩命争夺九阴真经)(2)

从张无忌和觉远来看,《九阳神功》的难度系数很低,无基础也能练,而且还能速成。

从这个角度看,九阳神功无疑比《九阴真经》实用很多。

而且,《九阳真经》的威力,还很大,很阳刚,很有男子汉气概。

练成《九阳神功》之后,内力绵绵不尽,一口气上五十楼,都不费劲儿!

试问哪一个英雄好汉,在挥汗如雨的时候,不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三炷香的时间呢?

此外,《九阳神功》的内力醇厚刚正,爆发力很高。

张三丰还在少年时期的时候,就依靠九阳神功,单挑何足道!

何足道的内力很强,威震整个少林,包括心禅堂七老和达摩堂五僧,都不敢大声说话。

而张君宝丝毫不怂,用九阳神功 罗汉拳,击败了何足道!

九阴真经和九阳神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大家都玩命争夺九阴真经)(3)

那么,咱们的问题来了,为什么大家都玩命去抢《九阴真经》,而没人去争夺《九阳神功》呢?

首先来说,有一个客观原因,武林中没人知道《九阳神功》究竟放在哪里。

连载版的金庸武侠,《九阳神功》是达摩祖师写的。

新修版《倚天屠龙记》,《九阳神功》是斗酒僧写的。

无论是谁写的,这部武学秘籍都藏在了《楞伽经》的夹缝之中。

而这一部《楞伽经》,则一直放在少林寺的藏经阁里面。

少林寺的藏经阁,有多少人敢去里面找东西?

也就是慕容博和萧远山这种档次的高手才刚去。

但是,哪怕是少林寺的武僧,也不知道《楞伽经》的夹缝里有一部武功秘籍。

九阴真经和九阳神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大家都玩命争夺九阴真经)(4)

让你在藏经阁找上七天七夜,估计你也找不到。

后来,金庸先生大笔一挥,尹克西、潇湘子将这一部《楞伽经》盗走。

为了躲避觉远和张君宝的追击,他俩把这部武学秘籍藏在了猿猴肚子里。

随后两人各怀鬼胎,为了这部秘籍火拼,同归于尽,没有来得及完整说出这个秘密。

直到少年张无忌被朱子柳的后人陷害,坠入山谷后,又好心替猿猴治伤,才发现了九阳真经。

练成之后,张无忌丝毫没有把这部武功秘籍公之于众的想法,而是继续藏在无人山谷内。

换句话说,除了张无忌之外,没人知道这部《九阳神功》藏在哪里。

张无忌是明教教主,身边高手如云,除了张三丰之外,怕是无人敢跟他抢东西。

除非是周芷若、赵敏这样的人,才能从张无忌那里得到武功秘籍。

九阴真经和九阳神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大家都玩命争夺九阴真经)(5)

第二点,练成《九阳神功》的条件有点苛刻。

如果你仔细看《倚天屠龙记》原著,你就能发现,九阳神功其实是一门很坑爹的武功!

你看看都是哪些人练成了这门武功?

觉远、张无忌练至大成境界,无色禅师、张三丰、郭襄练了一半左右。

这五个人,有什么特点?他们都是童子之身。

张无忌虽然后来没有坚持住,但他练成之前,也是童子之身。

对大部分武林中人来说,得到了《九阳神功》意义也不大,练不了,也练不成。

像玄冥二老、阳顶天、杨逍、范遥、成昆、谢逊这些高手,他们都练不成。

九阴真经和九阳神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大家都玩命争夺九阴真经)(6)

第三,九阳神功练至大成境界,需要机缘。

九阳神功需要打通任督二脉。

如果没有打通任督二脉,九阳真气就无法迅速循环生成,反而会慢慢消失。

张无忌打通了任督二脉,具备迅速恢复九阳真气的能力。

他是怎么打通的呢?

光明顶之战时,张无忌被布袋和尚装进了袋子里,误打误撞之下,才打通了经脉!

其实没有郭靖和张无忌的心性,无论九阴九阳一般人都练不出来神功。

你看张无忌是怎么看待《九阳神功》的:

幽谷中岁月正长,今日练成也好,明日练成也好,都无分别。就算练不成,总也是打发了无聊的日子。他存了这个成固欣然、败亦可喜的念头,一顺自然,并不强求猛进,反而进展甚速,只短短四个月时光,便已将第一卷经书上所载的功夫尽数参详领悟,依法练成。

金庸武侠作品里面的其他人,谁有这样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