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194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闻人之恶虽隐不疑,善则显亦疑之。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戒之。

【解说】受人的恩惠,虽然很多很深厚也不想法报答,一旦有怨恨,即使很少很浅也要千方百计报复;听到人家的过失,即使很隐约也深信不疑,而对于人家的善行,再明显也不肯相信。这种人可以说刻薄冷酷到了极点,做人应该严加戒绝。

以牙还牙能解心头之恨(嚼菜根忘恩报怨)(1)

【我的感悟】

01 “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品行中最不好的”

单田芳在评书《白眉大侠》中说道:“马有垂缰之义,犬有湿草之恩,羊羔跪乳报母恩,猿偷仙果自奔。蛛织罗网护体,鼠盗余粮防身,梅鹿见食等成群,无义之人可恨!” 英语有句谚语:“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品行中最不好的。” 古今中外有很类似的名言告诉人们,心怀感恩是做人的基本品德,忘恩负义是终食其果。

有人需要你帮忙的时候,或者说,想利用你的时候就不遗余力地拍马屁、献殷勤、套近乎;不需要你的时候,即使以前你曾不遗余力帮助他,事后就跟没事似的,疏远,冷眼,另寻新的“有奶的娘”。如俗语所言“用人靠前,不用人靠后”。

更有甚者,良心泯灭,卸磨杀驴,不但知恩不报,事成之后还变本加厉,重演农夫与蛇的故事。这种人往往“看人下菜碟”,趋炎附势,自私自利,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缺乏与人真诚和谐相处的素养,缺乏做人的基本底线。

02 好事都是自己的,坏事总是别人的,这怎么可能呢?

有那么一种人,遇上好事积极往自己身上揽,遇上坏事恨不得全推给别人,自己毫无责任。也有这样的人,自己的些许好事恨不得说给所有人听,很少谈论别人的好事,即使谈到别人的好事,他总能找到可以挑剔的地方,尤其喜欢打探别人的消息,探到一点别人过失或坏事,就以此为谈资,到处传言,甚至向领导打小报告。

这种人之所以这样做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内心匮乏,自卑,担当不起责任。与菩萨所说的“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这种心量恰好相反。二是向外求关注,无聊,期待肯定与认可。三是嫉贤妒能,报复打击。自己不如人,就想方设法去诋毁别人,或有人得罪了他,就抓个小辫不放。

这种人不是通过反思来觉察自己,不去靠奋斗提升自己,不会真心与人为善,而是通过“比较”、“碾压”、趋炎附势等手段来达到损人利己的目的。

以牙还牙能解心头之恨(嚼菜根忘恩报怨)(2)

03 身边有这样忘恩抱怨的人,怎么办?

如果身边有这样忘恩报怨的人,的确可恶,刻薄。那怎么办呢?不妨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方面,大千世界,什么人都有,只是这种人的生存方式和自己不同而已。不一定是他忘恩负义,有可能是自己看错了人,对人期待过高。对于这样的人,帮忙是一种选择,愿意帮就帮,帮了也不千万别奢求他的感恩。

另一方面,直面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明确期待。人与人之间总难免会有矛盾和冲突,坦然面对,求同存异是一种智慧。如果感觉对这类人没有办法,那就随他去。你走你的阳光道,他钻他的小黑洞,远离为妙!如果看不开,放不下,受委屈受伤害的就是自己。

曾国藩说:“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凡事终究有得有失。知恩图报,见贤思齐,与人为善;忘恩抱怨,“逆风扬尘,尘不至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