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真实事件的俄罗斯影片《太空救援》近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中两名苏联航天员在太空中克服万难维修失灵的“礼炮七号”空间站的经历让人印象深刻。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礼炮七号”的拯救过程更为曲折,它的经历堪称人类太空史上的奇迹。
“礼炮七号”是苏联“礼炮”系列空间站的最后一个。它长约16米、重约19吨,设计寿命4年以上。1982年4月19日,“礼炮七号”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此后,它不断改写航天员在空间站的停留时间,最终创造了1984年3名航天员在太空连续飞行237天的最高纪录。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85年2月11日,空无一人的“礼炮七号”在轨自动飞行时,地面指挥中心注意到它的反应有些不正常。根据遥测信号,指挥中心认为可能是电力系统出现问题,导致过电流保护跳闸。地面指挥中心人员原本认为跳闸没什么大不了,重启就是了。可发出重启指令后,不但电力系统“无动于衷”,连无线电接收机也罢工了,这下“礼炮七号”同地面彻底失去联系。
面对已经失控的“礼炮七号”,苏联人犯了愁:最简单的选择是彻底放弃这个接近服役期限的空间站,但后续的“和平”号空间站要一年后才能发射,而且“礼炮七号”原本进行的大量科学与工程试验也只能半途终止。另一方面,冷战特殊时代背景下,承认空间站任务失败对苏联太空项目打击沉重,尤其是美国正在大肆宣扬航天飞机的成就。
另一个选择就是运送一个修理小组进入“礼炮七号”手工修复。但这个方案的难度很大,要想修复“礼炮七号”,航天员首先得搭乘“联盟”飞船与它对接。但考虑到“礼炮七号”的失控状态,原先的自动对接已经行不通,只能由航天员在轨道上手动对接。不仅如此,“礼炮七号”内部情况到底如何?哪些装备还能用?空间站是否已经成真空或冻成冰窟了呢?这样的话如何维修?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苏联航天部门还是决定展开修理行动。这将是一场需要技术与勇气的行动。前往“礼炮七号”的维修组必须满足两大条件:首先应有手动对接的经验;其次对空间站也得非常熟悉。当时只有3名航天员完成过手动对接,分别是列奥尼德·奇兹米、尤里·马利舍夫和弗拉基米尔·贾尼别科夫。奇兹米此前刚从空间站返回还在恢复中,马利舍夫航天经验有限,因此贾尼别科夫被选为这次任务的主驾驶员。而经验丰富的航天工程师维克托·萨维尼赫曾登上过“礼炮六号”,原计划下一批次就前往“礼炮七号”执行任务。就这样,到1985年3月中旬,贾尼别科夫和萨维尼赫成为这次空前维修任务的主角。
在随后的短短几个月内,苏联技术人员制订了各种应对计划,并对“联盟”飞船进行大规模改造,拆除自动对接系统和一套航天员座椅,加装手动对接需要的激光测距雷达、夜间对接时可能用得上的夜视仪以及尽可能多地携带食品和水(事后证明此举至关重要)。
“冷,非常冷”
1985年6月6日,在“礼炮七号”失联近4个月后,“联盟”T-13号飞船载着贾尼别科夫和萨维尼赫飞向太空。经过两天飞行后,孤零零的“礼炮七号”进入航天员的视线。随着距离的缩短,他们注意到“事情有些不对劲”:“礼炮七号”的太阳能电池板没有朝向太阳,意味着空间站的电力系统出现严重问题。更糟糕的是,“礼炮七号”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停滚转。贾尼别科夫必须凭借自己的经验,手动操纵飞船跟随“翻来滚去拒不配合”的空间站,随时都可能发生不可预料的危险。而且稍有闪失就会发生碰撞,后果不堪设想。
贾尼别科夫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他缓慢但稳定地驾驭着“联盟”T-13号飞船向空间站靠拢,最终完美地实现对接。这被称为“人类太空史上的重大胜利”,首次证明“在太空中用任何物体都有可能实现交会和对接”。
但这还远不到庆祝的时刻。两名苏联航天员对“礼炮七号”内部情况一无所知。在地面指示下,他们打开对接口舱盖,带上防毒面具,小心翼翼地进入空间站。幸运的是,检测结果显示空间站内部气体成分正常,说明没有发生火灾。萨维尼赫回忆说,进入“礼炮七号”后的印象是“冷,非常冷”,像是“进入被遗弃的老房子,耳边一片寂静”。他们还看到航天员先前留下的饼干和盐,这是俄国人欢迎朋友的传统礼节。
由于处在没有重力的太空轨道上,“礼炮七号”的通风系统又不工作,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堆积在自己周围,很容易出现二氧化碳中毒。地面控制中心建议两名航天员交替工作,一人在空间站内检修,另一人在“联盟”飞船内监控。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饮水供应。由于没有电力,供水系统不但停止运转,连橡胶管都冻得跟岩石一样。尽管起飞时已尽量多携带饮用水,但也只能维持8天,而此时已经是飞行任务的第三天。
苏联地面人员梳理空间站的各种问题后发现,“礼炮七号”的根本症结是电力系统,只要有电,各系统仍有望起死回生。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利用“联盟”飞船给空间站供电,但谁也不知道空间站的电力系统有什么问题,万一短路把“联盟”飞船的电力系统也弄坏了,航天员将被困死在太空。地面控制中心指挥两名航天员检测空间站的电池组情况后发现,8组电池中有6组还基本可用。接下来,航天员在接近零度的空间站内,徒手用十几根电缆把电池组和太阳能电池板连接起来,避开可能的短路问题。然而空间站的电池板没有朝向太阳,他们还得返回“联盟”飞船,利用飞船发动机带动“礼炮七号”滚动,将空间站电池板的方向调整到位。萨维尼赫在日记中描述说,在繁重的维修任务之余,前途未卜、补给不足、寒冷疲惫等负面因素不时困扰着两名孤单的航天员,“我们只能把焦虑埋在心里,尽量避免讨论它们”。焦急地等待了一天之后,5组充满电的电池被连入“礼炮七号”的电力系统,“我们终于有了亮光”。
修复电力系统后,接下来的维修终于开始按部就班地进行。6月13日,通信系统恢复,莫斯科时间当天下午,地面控制中心与“礼炮七号”重新建立起联系,自动对接系统也得以恢复。6月16日,供水系统恢复全面运转,即将断水的两名航天员总算安心了。至此,“礼炮七号”的命运得以改写。
但这两名航天员的任务还没有完成。6月23日,“进步24号”无人货运飞船与“礼炮七号”成功对接,带来了后续维修需要的设备和补给。贾尼别科夫最终在“礼炮七号”空间站上工作了110天,萨维尼赫更停留了169天。为表彰贾尼别科夫和萨维尼赫的英勇壮举,他们两人都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1986年“和平”号空间站投入使用后,“礼炮七号”于1986年8月停止载人飞行,但仍在继续自动收集和下传各种科研和工作数据。直到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崩溃后,“礼炮七号”彻底失去维护,于1991年2月7日坠落在南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