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行跨界,如果你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不在赖床界或者吃货界或者购物界混出一片天地,还真不好意思见人……

424分怎么过司考(430分大神揭了司考这八大科目的)(1)

与其在赖床界激烈竞争,倒不如在法考圈杀出一片天地。这不,继中国政法大学两位双学科大神在2017年取得441分的惊人成绩后,新闻、法学双学位、2017年司考成绩430分的大神来啦↓↓↓

424分怎么过司考(430分大神揭了司考这八大科目的)(2)

钱瑾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法学双学位,平时法学成绩一般,已学过16门必修课,期末均分80左右。大三下学期在新华社实习,同时开始准备司考。预热期3个月 冲刺期3个月,备考时长6个月。总分430,卷一112,卷二96,卷三112,卷四110。

第一部分 各学科特点分析

刑法:记忆案例模型

刑法和刑诉算是司考中最难的两门课,不同于刑诉记忆杂碎,而是其思维逻辑缜密,有种“玄学”之感。司考不直接考察法条的背诵,而是以千奇百怪的案例形式出现,应付这种考法最好的状态是记住案例模型

✎大神做法

我当时的做法是将真题吃透记不住的重点案例全都记在二轮复习司考资料上,所以几乎每重温一页二轮精粹书,就相当于重新记住了5-6个案例模型。以因果关系为例,其一般是出一道多选题,包含介入因素、特殊体质、相当性的判断、累积因果关系等几个考点,努力做到每一道案例模型都把结论记清楚,否则考场上经常会出现我记得这道题,但记不清答案的情况。

刑分的难点便是罪数和罪名之间的辨析,这需要多总结,尤其是二、四、五、八、九几章,是命题的重点。这里的学习方法依然是记住案例模型,将案件简化记在一起做对比。有些变态的罪数规则,是刑法强行规定为一罪,只能反复记忆。关于刑法学说其实不必过于纠结,它一般在主观题中出现,而且都是耳熟能详的理论,我后期总结了一下卷四,发现高频考点有以下几个:

✎高频考点

1.返还请求权是否可以成为抢劫对象;

2. 数额属于加重构成要件还是单纯的量刑规则,是否存在未遂;

3.结果提前实现;

4.侵占不法原因给付物是否构成侵占罪;

5. 事前故意;

6. 因果关系的条件说和相当因果关系说;

7.拿走尸体的财物属于盗窃罪还是侵占罪。

其实总结下来需要掌握的学说没有多少,不用过于纠结于此,大部分的客观题还是没有争议性的,如果不确定,以法条和司法解释为准。

民法:知识点多、重复率高

民法的入门基础低,难点在于知识点多,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记忆经典案例。民总一定还是今年的命题热点,要着重注意新法且17年未考过的知识点。感觉所有知识点中最难的是担保物权,题目特别长,稍不留神就会在其中一步判断错误。

✎大神做法

我的经验还是把真题吃透,至少那些担保物权的真题我做了至少6-7遍,然后你会发现其实考点重复率还是满的。对于自己粗心和记不牢的知识点可以写在书显眼的位置,例如我好几次都掉入了命题人陷阱,明明最先判断出是有权处分,结果一看又以合理价格登记,还有权利外观,便勾了善意取得。这个坑我反复错过三次,很多时候不是你不会,而是对这种隐形陷阱忽略了,觉得自己下次谨慎就可以做好。但其实如果反复提醒自己,下次做题时还是会忽略这个要件,多可惜。

关于知产,重点在于侵权和著作权法,由于很杂碎所以很多人会感到很头疼,后期我发现一个技巧便是善于运用对比,例如专利侵权和专利外观侵权的对比,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生效时间的对比,会很快能识别出混淆选项。

行政法:八考点年年必考

行政法和民诉是司考中偏简单的两科,因为它命题有规律。行政诉讼法是命题“富矿”,占有30多分。而年年必考的考点(包括但不限于)有:

✎高频考点

1.六个基本原则;2.行政机构设置编制;3.许可处罚强制三部曲的比较;4.政府信息公开;5. 复议和诉讼的对比;7. 受案范围;8. 管辖。

这些命题都很中规中矩,注重整理,考前加深印象。例如,行政机构设置编制可以自己画表格对比国家机构和地方机构,客观题的任务是把答案选项辨别出来,而不是复述出来,不对比直接背诵特别容易混淆。

民事诉讼法:得分富矿、侧重记忆

民诉法条少,重点在于15年司法解释,知识点的命题富矿集中于管辖、当事人、证据、一审二审再审(重中之重)、执行程序、仲裁和诉讼的对比

✎大神做法

我当时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工作,做完一章刑诉和民诉的真题之后,在二轮书上标注好哪些知识点各考了1次、2次、N次的标记。当时在7月份,所以感觉工作量并不大,后期发现在复习时真的会有所侧重背诵,思路清晰很多。大家可以通过机构资料或者自己总结,在反复出题的地方做好标记,尤其是反复考过的时间问题,会很有用。

刑事诉讼法:知识点散、难度大

超级无奈的一科,但也是不能放弃的一科。编口诀、画表格、做对比我都尝试过,依然没有发现这门科目的记忆好办法。然而刑诉占比80分,建议大家尽早开始拿130表等复习资料背诵,考前一个月左右,每天抽出半小时背诵。喜欢背口诀的小伙伴要记得及时总结,否则很可能出现想不起来是关于哪个制度的口诀的情况,关于强制执行的批准、决定、执行机关,所需证件,时间等等,可以画表格对比帮助记忆,侦查羁押期限等可以画时间轴帮助记忆数字,我考前刑诉真题做过4遍,二轮后期130表从头到尾背过4-5遍,依然感觉记不住,所以建议大家尽早准备,它和民诉不是一个难度级别。

✎高频考点

管辖、辩护与代理、强制措施、侦查、审判(重中之重)、特别程序

商经:小法多、难掌握

商法和经济法考试特点不同,前者是难理解,后者是难背诵。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的考点出资瑕疵、股东、章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对比、普合和有合对比,考点比较集中容易把握命题规律。而票据、证券、保险、破产等其他“小法”,每一个都占3-5分,经济法也是囊括了10 个“小法”,考点不易掌握,放弃又很可惜,而且本科很多都没学过,特别让人无奈。我考前商法视频反复看了3遍,勉强看懂了一些票据证券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法条。这些“小法”加起来占30多分,肯定不能放弃,只能反复记忆。商经还有一个命题特点是,除了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往年的真题明显不够,每年都会出很多新的考点。后期可以适当做做模拟题作为补充。

三国法:各有特点、逐个击破

总共29分左右,却是最容易拿分的一项。国际法是“背多分”,除了使领馆等知识点可以做对比记忆以外,反复背诵便是最大的技巧。国际私法重点在于法律适用法,但特别容易混淆。我当时是拿了一张纸自己画步骤记忆,考前晚上背诵一两遍,考试时就印象很深刻。国际法和国私是偏向于考以往没考过的知识点国经不同,是“重者衡重,轻者衡轻”,重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考前我没有上过国经的本科课程,感觉直接听司考视频也没有太大难度。

理论:早点记忆、适当放弃

凭借朴素价值观最好拿分的一科,中特、法理和职业道德不难,最让人痛苦的是宪法,命题无规律,还喜欢抠字眼,让人很无奈。尽量早点背诵,对于难缠的制度,例如每年只考一题的选举制度,实在背不下去可以放弃(当然不能一开始都放弃,整个宪法占比分不少)。6分的法制史我当时是当做解闷听的课程,要背诵的话性价比不高。

第二部分 备考时的常见问题

时间安排

大三下学期时我在院里安排的单位实习,所以并没有全部6个月都集中火力准备。3月-5月底看完民法刑法视频做完大部分真题6月底我要备考学校期末考试,所以看完刑诉民诉视频,并将刑法民法刑诉民诉四科真题都过了两遍6月底到7月中旬,以一天8-10个视频的速度看完全部视频课程做了部分真题,完成一轮复习7月中旬-8月中旬过完二轮精粹书,所有真题做完并每科反复研究2遍以上8月底-考试,我空闲出一个月的时间用来背诵,并每天开始研究卷四、做部分模拟题、研究错题。

✎大神做法

从7月份开始,每日的作息安排为8:00-9:00背诵英语单词;9:00—12:00,14:00—22:30学习;23:30睡觉,800-1000个小时的学习时长确实是取胜的先决条件,但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注重效率和学习方法,还觉得自己超励志,所以最好每天回顾一下自己学习了多少内容,而不是在图书馆呆了多久。

背诵记忆问题

备考前可能有这种错觉——司考大部分都是选择题,理解了就会做。事实却大相径庭,背诵是最重要的一环。自己整理易混淆知识点,做对比、画表格然后反复记忆,比直接拿法条背诵效率要高很多。后期背诵时,一本书看两遍比看两本书,对于加深知识点印象效果更好。难背诵的如刑诉,越是逃避到后期就越难记忆,不要心存侥幸觉得背的早忘得快,没有背诵的基础上何谈理解。

✎大神技巧

司考由于大部分是客观题,所以对于纯粹考察记忆的选项,我们做到的是辨别它,而不是复述它。有些专有名词特别长,圈出特征字词,保证自己在考场上辨别出来就好,谐音法、画图法、编故事法等一些“歪门邪道”都可以使用,还可以在复习的过程中解闷。

复习资料选择问题

主流的机构和老师一定是不差的,但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对于你认为讲的比较好且全面的老师,可以自始至终跟着他的节奏去听课。对于你无法适应的老师,尽早换掉,不要心疼你曾经做过的笔记,毕竟知识点最终目标是记在脑子里而不是整齐好看的笔记上。如果觉得最初跟着的老师知识点不全面,但听另外一些老师的课程来不及,可以买他们的二轮复习资料,画出第一本资料上没有的知识点,剪下来贴到你的书上。我当时刑法、民诉、刑诉都各看了两个老师以上的书,尤其民诉补充了很多2015年司法解释细碎的知识点,考场上遇见的时候觉得特别幸运。

复习遍数

司考要背的知识点太多,理解难忘得快,如果仅仅只有两轮复习时间,我觉得是不够的。如果有本科课程的底子,第一轮对于民法刑法要细致理解,其余的可以快速过一遍。往往我们的现实速度是比计划要慢很多的,还有很多邀请你看电影吃饭的现实诱惑,所以一开始一轮的目标就定在七月底,往往八月初才能搞定。如果今年法考时间还是老规矩,建议七月中旬过完一轮,八月中旬过完二轮,其余时间用来背诵、查缺补漏、做模拟题、研究卷四。什么“战线拉长会后期精力不足”“零基础三个月”的说法都是不靠谱的,宜早不宜迟。

真题和模拟题

真题的价值不用多说,我当时刑法民法真题反复看过4遍以上,其余都各看过两遍以上,不包括后期分年做题。对于真题首先是弄懂原理,看到选项甚至能大致复述后面所附的知识点解析。二轮复习时,我将常见真题的易错点、刑法案例题、高频考点都写在了二轮复习书上。二轮的重要性在于形成一本知识点全面易于背诵的书,所以我后期每回顾一遍二轮书,都相当于把真题又回顾了一遍,这样算下来至少每道题我都看过5-6遍以上。后期(8月底)分年做题时我每卷都能保持120—130分,我觉得在不背诵答案的情况下,110 会比较正常。

模拟题一般8月后期才会出,周围人可能会暗自炫耀自己做过多少资料。别慌,还是以真题为准。对于不给电子版解析的模拟题,不做也罢,时间这么紧迫的情况下再看视频解析太浪费时间。对于大纲新加考点(很重要)、商经、国公、国私等喜欢考新知识点的学科,可以适当做一做模拟题。做模拟题特别打击自信心,我当时做过刑法和刑诉,错了一大半,还没有电子版解析,不知道错哪,很让人崩溃。所以后期你若是做模拟题做到怀疑人生,别慌,我们都一样,真题和模拟题差距还是很大的。

主观题备考

主观题的案例相比于客观题简单一些,难点在于三个半小时真的写不完。对于“小作文”,不用每天都练,背诵些套话,掌握论述技巧,审题清楚,考前练几遍就差不多了(我是练了5遍左右)。其余主观题考的还是客观题知识点,客观题学到一定程度自然会说法言法语,不用专门练习。

✎特别提醒

主观题答题要全面,例如刑法案例,不法层面—主体责任—罪名—是否存在数罪并罚现象—是否构成共同犯罪—量刑情节—最后总结,每一层都不能拉下,即使是多么显而易见的判断,因为最终是踩点给分的。

大神的Tips

1. 掉头发和失眠很正常,考前凌晨两点睡不着不要慌,第二天画上最好看的妆,用自信碾压他们

2. 选考场、定宾馆要及时,提前踩点,考试时备好咖啡少喝水。

3. 如果自制力不强,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备考。战友的作息、平时学习能力、性格、搜集情报能力都很重要,毕竟要朝夕相处三个月。

4. 卸载不必要APP,定期关机,关闭朋友圈,你会发现效率高的不止是一点点。

5. 新大纲非常非常重要!及时关注老师和机构微博,有热点解读、书籍更正还有心灵鸡汤,当然为了避免干涉日常学习,这个工作可以放到睡前完成。

6. 经验贴是属于“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遇到瓶颈及时“打扰”师兄师姐,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最适合自己的,所以我的经验也只供参考哦。

7. 拿到试卷,发现很多不会的知识点很正常,因为机构老师不可能讲到所有知识点,尤其是新大纲增加,由于缺少题目训练,会显得更陌生。大胆去做,相信自己第一感觉。

8.考前要预备一些时间,模拟考试。由于我卷四准备得晚,没来得及计时训练,考场上卷三卷四都没做完,监考老师也是完全不留情面的ヘ(;´Д`ヘ)

9. 我当时的考场,最后卷四考试时,几乎走了一半的人,所以相信自己,坚持到最后,就是最棒的ヾ(✿゚▽゚)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