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邓超给孩子鼓励(你不教孩子逼自己)(1)

(图片来自网络)

01

今年十一档,很多电影都火了。然而我今天要说的却是一部我没有看过的戏,他是由邓超孙俪夫妇主演的电影《影》。

因为一直在外旅游,能够去影院看片子的机会少之又少,那么你一定会质问我:看都没看过有什么资格议论影片呢?这句话本身没错,但你可能误会了,因为我可不是来给你安利电影的,因为让我觉得最吸睛的是邓超在拍戏过程中的“变化”过程。

因为电影剧情需要,他一人分饰两角,一个是要求特别壮,另一个要求很文弱,他先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健身增肌,体重增加了20斤,然后又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迅速减肥,把自己整得骨瘦如柴,体重下降40斤。

邓超给孩子鼓励(你不教孩子逼自己)(2)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变化跨度之大,让我不得不为之叹服。

邓超先拍完境州的戏份,接下来才拍子虞的戏份。子虞跟别人比武受了重伤,患上了重病,所以身体暴瘦,健康状态极差。邓超为了演出子虞那种病入膏肓的状态,需要疯狂减肥,这比增肥难多了。

迅速减肥首先是严控卡路里的摄入:每天就吃少量食物,而且主要是麦片、水果、面包这些淡而无味的东西。

邓超的体重在2个月内迅速从83kg降到63kg,整个人都变得瘦骨嶙峋了,工作人员轻轻松松就能把他抱起来,但他的身体也出现了很多毛病:乏力、低血糖、嘴角长泡、舌头溃疡、眩晕……多次在片场晕倒。

就在这两天,微博上也翻出了邓超在拍摄《烈日灼心》时的故事,为了让自己饰演的角色在被注射死刑的戏份逼真,邓超还亲自体验了一回,注射和医生都是真的,只不过注入他血管的液体换成了葡萄糖。

作为一个演员,邓超是成功的,他逼着自己完成着一项又一项的挑战,他的突破与实力有目共睹,高晓松对谈张艺谋时,高晓松问张艺谋导演,邓超属于哪一种演员,张艺谋回答道,邓超应该属于祖师爷赏饭吃的,练出来的努力、刻苦、琢磨、用功,把自己折磨,虐自己,到那个程度,几个月全部从心到形。

邓超曾在《开讲啦》这样说道:“有一次整个年级要展开英文比赛,朗诵或者唱歌,我说这种比赛不就是我们(C班)不在吗?因为我们的词汇量太差,连一个整句都说不了。但相信我能做到。最后直到老师说停!你们给我滚出去。我非常感谢那次老师们没有给我们处分。”

邓超给孩子鼓励(你不教孩子逼自己)(3)

(图片来自网络)

人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但在很多的时候,通往成功的路,往往都是被“逼”出来的。

02

朗朗,著名钢琴家。如果说他不喜欢钢琴,恐怕没人相信。但是,曾有那么一段时间他对钢琴甚至产生了厌恶、逆返心理。

但是他的爸爸在关键时刻的强硬教育,逼朗朗将“不喜欢”的事做成了“喜欢”的事,最终走进了艺术殿堂。

郎朗的这段经历对于很多家庭的教育来说,都颇有启发,朗朗三岁时候开始学琴,每天至少有6个小时都要和钢琴在一起。枯燥厌烦是必然的事情。但当他对音乐的信念产生动摇时,郎朗的父亲硬是将他拉回了钢琴前。

曾经在采访郎朗的一个视频中了解,在朗朗因“不再喜欢”而想放弃钢琴时,父子俩产生了激烈的争吵,失去理智的父亲甚至把小朗朗推向窗台来“要挟”他。

正是近乎偏执狂的父亲将朗朗的“不喜欢”逆转到了“喜欢”的轨道上。用朗朗自己后来的话也反省说:有的时候人在面对种种压力的时候,经常会选择回避或者放弃,我觉得这是不成熟的表现。

邓超给孩子鼓励(你不教孩子逼自己)(4)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没有父亲的“逼迫”教育,世界上也就少了一个天才钢琴家。

如果仅仅是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很可能一件事也无法坚持到底。

据邓超讲到在他初中之前一直是一个阳光的花儿少年,有一次特别突然的机会,看见了有人跳迪斯科,于是跟家人说想学这个,但马上遭到了家里人的反对与质疑。

他就自己偷偷去学,学业就一落千丈。在想表达个性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阻力,还是一直坚持着,最后真正地站上了那个舞台,他说他就是喜欢那个,摆一个造型,当那束光打在你身上的时候,就开始扭,扭一晚上,三、四个小时也不停的样子。

韩寒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过想要的生活。”邓超演绎的就是这样的一句话,将自己喜欢的事情坚持下去,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份信念与坚持让邓超走到了现在的高度。

邓超给孩子鼓励(你不教孩子逼自己)(5)

(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态度值得所有人尊重和学习,于是也引来不少中学生为之效仿,但太多人因为缺乏意志力与“厚度”放弃。

03

这几年,“快乐教育”论调大行其道,认为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不该逼孩子做不想做的事情,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表面来看,这个观点并没有错,甚至有顺应孩子的个性的味道。

但是,如果一味随孩子的“天性”,那或许就犯下了大错。因为孩子哪里懂得那么多?他哪里知道不学习的人,未来要多吃多少苦,要经历多少生活的磨难?然而好的教育,就是要帮孩子克服这些知难而退、半途而废、避重就轻的天性,让他成为更自律、更上进的人。

父母的逼迫,不是不顾客观事实的一意孤行,而是在孩子想偷懒、想放弃时,逼他不要半途而废,坚持陪他度过最初的艰难期、中途的瓶颈期。

这种“逼迫”,最根本的目的,其实并非只限于成绩,更多的还是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对一件事的原则意识和对事情保持专注的能力。

这将是影响孩子终生的。

龙应台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将这段话反过来思考,也就是如果不努力,就可能会被迫谋生,做着认为没有意义的工作,失去成就感,甚至剥夺尊严。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有无数的“果”在告诉我们“因”是如何。

龙应台的这句话,简而言之就是:逼自己优秀,然后骄傲而自由的去生活。邓超在自身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后,仍然“逼”自己去挑战,这种态度伴随着他的成长直到成名,也未曾消失,他值得我敬仰。

邓超给孩子鼓励(你不教孩子逼自己)(6)

(图片来自网络)

你有多优秀,世界就会回报给你多少自由和尊重。各位爸爸妈妈,请记住,如果想让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体面,能够受人尊重,有选择自由地生活,就要学会正确的“逼”孩子变得优秀。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0-15岁孩子的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