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小暖

如果不是高加林和黄亚萍高调的、频繁的秀恩爱,或许张克南的妈妈也不会那么快的揭发高加林。

原著中,高加林和黄亚萍谈恋爱时的高调,远不止电视剧里演的那些。

高加林爱巧珍还是亚萍(高加林和黄亚萍穿泳衣秀恩爱)(1)

高调的恋爱

原著中,高玉德带着德顺爷爷去县城,劝高加林不要迷路,别把自己的根儿忘了。

高玉德质问自己的儿子说:听说你现在找了个洋女人。

高玉德为什么说黄亚萍是“洋女人” ?

因为,高加林和黄亚萍恋爱期间,行为举止确实很“西方化”。在黄亚萍的“调教”下,高加林身上已经看不到一丁点“黄土的气息”了。

高加林爱巧珍还是亚萍(高加林和黄亚萍穿泳衣秀恩爱)(2)

关于他俩高调的恋爱,原著中这样写道:

他们的恋爱方式完全是现代的。他们穿着泳衣,一到中午就去城外的水潭里游泳。游完泳,戴着墨镜躺在河边的沙滩上晒太阳。傍晚,他们就到东岗消磨时间。

按理说,穿泳衣戴墨镜,追求现代的恋爱方式没有错,确实新潮。

可在那个年代,那个落后的小县城,那个人人都穿着蓝大褂军用鞋的群体里,“泳衣墨镜”的装扮,未免也太招摇过市。

这样,很容易就会成为全县城的焦点,沦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高加林爱巧珍还是亚萍(高加林和黄亚萍穿泳衣秀恩爱)(3)

除此之外,黄亚萍还会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把高加林重新打扮一番,原著中这样写道:

她给高加林置办咖啡色大翻领外套,天蓝色料子筒裤,米黄色风雨衣。

她给自己烫了一个时兴的卷发,显得非常浪漫。

两人常常从野外回来,骑一辆自行车,好像故意让人注目似的。

他们的确太引人注目了,全县城都在议论他们,许多人骂他们是“业余华侨”。可他俩并不在乎,完全沉浸在罗曼蒂克的恋爱中。

其实,我很佩服高加林和黄亚萍对世俗评论的不屑一顾,但同时我也很为他俩的狂妄自私感到焦灼。

高加林爱巧珍还是亚萍(高加林和黄亚萍穿泳衣秀恩爱)(4)

穿着时兴没有错,高调恋爱也没有错。

可问题是,他们才刚刚跟自己的前任分手。

张克南那么爱黄亚萍,黄亚萍享受张克难的鞍前马后足足三年的时间,可如今说变心就变心。

张克南沉浸在痛苦中,还没能自我消化,黄亚萍就高调的和高加林各种秀恩爱。

况且,县城就那么大, 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

巧珍和张克南的处境一样,他们都还沉浸在悲痛中,无法消解失恋的苦闷。

所以,高加林和黄亚萍的举止,无意是在张克南和巧珍的伤口上撒盐。

他们以为这样的恋爱方式很时髦,可我却始终觉得这是一种极度的自私,只考虑自己的欢愉,却从不在乎“旧人”的悲喜,好歹都是爱过他们的人,为他们全心全意付出过的人。

有时候,“良心”这玩意儿,不见得人人都有。

高加林爱巧珍还是亚萍(高加林和黄亚萍穿泳衣秀恩爱)(5)

德顺爷爷大老远跑到县城说高加林:你现在就是个豆芽菜!根上一点土也没有了,轻飘飘地,不知道你是上天呀还是入地呀?

人一旦忘本,必然会栽大跟头。

本来,高加林和黄亚萍在一起,张克南的妈妈刁美兰就气不打一处来,现在,整个县城都在议论他俩的恋情。

人们越是议论高加林和黄亚萍,刁美兰的面子就越挂不住,毕竟之前,全县城的人都知道,黄亚萍是她刁美兰的准儿媳,现在儿媳妇被人抢跑了。

周围人的议论纷纷,加剧了刁美兰报复高加林的速度,她报复的越快,就越能挽回自己被高加林“践踏”的面子。

高加林爱巧珍还是亚萍(高加林和黄亚萍穿泳衣秀恩爱)(6)

我在想,如果当初,高加林和黄亚萍在一起,低调一点,欢愉的时候想一想张克南和巧珍的感受,心里装一点别人,而不是全都装自己,这样,就不会引起整个县城的议论,也不会让刁美兰的面子太挂不住。

或许,刁美兰就不会那么快揭发高加林了。

现实里多的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人。

高加林爱巧珍还是亚萍(高加林和黄亚萍穿泳衣秀恩爱)(7)

高加林抛弃了巧珍,选择了黄亚萍,真的会收获幸福吗?

被欲望支配的情感

黄亚萍确实很大方,一个月的工资,基本上全部贴在了高加林身上。

原著中这样写道:

她会给他买春夏秋冬各式各样的时兴新装,还托人在北京买了一双三接头皮鞋。平时罐头、点心、高级牛奶糖、麦乳精、咖啡、可可粉不断地给他送来,这些东西连县委书记恐怕都不常吃。

她还把自己进口带日历全自动手表给了他,这些方面,亚萍是完全可以做出牺牲的。

我曾经在《蜗居》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人之所以慷慨,是因为拥有的比付出的多。

以黄亚萍的家境,根本不在乎这点金钱上的付出。

可对于高加林而言,这样的生活品质,是他遥不可及的。

或许在高加林看来,亚萍这种付出很珍贵,可我却觉得,当巧珍把全年挣来的92块钱的一半塞给高加林的时候,那种感情才珍贵。

高加林爱巧珍还是亚萍(高加林和黄亚萍穿泳衣秀恩爱)(8)

黄亚萍真的爱高加林吗?

我一直认为,当一个人愿意为你付出他弥足珍贵的东西,这才是用心的的爱一个人。

巧珍为高加林付出的一颗真心,而黄亚萍为高加林付出的是自己九牛一毛的金钱,和一半的真心。

我一直觉得黄亚萍这种女孩子,只能同甘,不能共苦。

在高加林被揭发后,黄亚萍揪扯着头发在床上打滚,她无法忍受这个打击所带来的痛苦,路遥在原著里这样写道:

她痛苦的焦点在哪里呢?

这是不言而喻的:她真诚地爱高加林,但她也真诚地不情愿高加林是个农民,她正是为这个矛盾而痛苦。

如果有一个方面的坚定选择,她也就不会如此痛苦了。假若她不去爱高加林,那高加林就是下了地狱也与他无关;如果她为了爱情什么也不顾,那高加林就是下地狱她也会跟着下去。

说白了,她爱高加林,又怕高加林当农民,更确切的说,她只爱生活在城里的高加林。

高加林爱巧珍还是亚萍(高加林和黄亚萍穿泳衣秀恩爱)(9)

黄亚萍对爸爸说,这是生活在捉弄她。

路遥老师却说:生活对于黄亚萍这样的人,总是很无情。如果她不确立和坚定自己的生活原则,生活就会不断的给她提出这样严峻的问题,让她选择。

不选择也不行,生活本身的矛盾就是无所不在的上帝,谁也别想摆脱它。

其实,我理解的很简单,人一旦处于什么都想要的状态下,就什么也得不到。

高加林爱巧珍还是亚萍(高加林和黄亚萍穿泳衣秀恩爱)(10)

其实,最后高加林知道自己的结局时,就知道黄亚萍会离自己而去,因为他实在无法抓住这个女生。

在人生经历了一番起起落落之后,高加林学会了反思,首先反思了他和黄亚萍的关系,原著中这样写道:

他进一步想,假如他跟黄亚萍去了南京,他这辈子就真的会幸福吗?他能不能就和他幻想的那样在生活中平步青云?亚萍会不会永远爱他?南京比他出色的人谁知道有多少,以后根本无法保证她不去爱其他男人,而把他甩到一边,就像甩张克南一样。

可是,如果他和巧珍结了婚,他就敢保证巧珍永远会爱他。他们一辈子在农村生活的苦一点,但会活得很幸福......

生活就是这样,只有在真正失去的时候,才会悔不当初,可惜生活没有如果,只有因果。

高加林爱巧珍还是亚萍(高加林和黄亚萍穿泳衣秀恩爱)(11)

当考验来临时,黄亚萍离他而去,他们的爱情风花雪月可以,却经不起风浪。可生活从来都不是只有涓涓细流,还会时常突发风暴。这个时候,越坚定的爱情,越不会被风浪击垮。

生活需要一个坚定的跟你站在一起的伴侣,她爱你的光芒,也爱你的暗淡;她爱你的骄傲,也爱你的卑微。

高加林爱巧珍还是亚萍(高加林和黄亚萍穿泳衣秀恩爱)(12)

原著结局的时候,高加林抱着德顺爷爷痛哭,他弄丢了那么爱他的巧珍,弄丢了金子一般的巧珍.....

写在最后

在原著的结尾处,路遥老师给青年人留下了两段话:

现实是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如果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离开了地球。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人生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

我很赞同路遥老师这句话,因为我一直把高加林的失败看做是他的“心智还不能匹配他的才华”。

高加林确实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可他的心智却极其的不成熟,出身农村,却从不接纳自己的农民身份;遇到挫折就埋怨老天的不公;面对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就会愤恨的跺脚......

高加林爱巧珍还是亚萍(高加林和黄亚萍穿泳衣秀恩爱)(13)

他太想要走出大山,太想要成功,太想要别人看得起自己,以至于他想通过“捷径”抵达自己的人生巅峰。

所以,景老师最后说:你好几次都想走出去,却都没能走出这里,为什么?因为你现在的能力还不足以去闯外面的社会。

我认为,景老师口中的“能力”,除了才华,更多的是成熟的心智。

高加林爱巧珍还是亚萍(高加林和黄亚萍穿泳衣秀恩爱)(14)

路遥老师在结尾处的第二段话是:

作为青年人自己来说,重要的是正确的对待理想和现实生活,哪怕你的追求是正当的,也不能通过邪门歪道去实现啊!而且一旦摔跤了,反过来会给人造成一种巨大的痛苦,甚至能毁掉人的一生。

其实,电视剧后面关于高加林的剧情走向,很符合原著结尾时他对人生的反思和认知。

高加林回村后,再次出发,在上海开启人生的征程,很明显,他整个人变得谦逊了很多,身上那种自负感慢慢的没了痕迹,他明白自己只是沧海一粟,对生活要有谦卑之心,对理想要有敬畏之心,所谓“捷径”早晚会是“深渊”。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苦难也是一种财富。

经历本身没有意义,关键在于,我们赋予它怎样的意义;而我们赋予经历怎样的意义,我们就会变成怎样的人。

高加林爱巧珍还是亚萍(高加林和黄亚萍穿泳衣秀恩爱)(15)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走过岁月的青涩和壮丽,踏过生活的荒芜和赤诚,我们终会明白,生活于我们,正如日月于山河,在它照向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在眺望着它们。

作者:张小暖,愿你我在温暖而舒心的文字里相逢不晚,共同成长!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