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一下,我选五佳相声都是选的现实主义作品,反应当时那个时代的,所以一些技巧性的,比如贯口,比如腿子活都没考虑。排名没有先后,只是按照作品的时间顺序。

第一段:李伯祥杜国芝《醋点灯》。传统相声我只选了这一段,其实类似的作品还有《买面茶》等,都是真实反映解放前穷苦艺人生活的。看这类作品,有时笑着笑着突然想哭。而李伯祥的快嘴,将旧时艺人人穷嘴欠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尽管多人表演过《醋点灯》,但我首推李伯祥版。

当第二天就要断粮时有什么感觉?我问过我的一位奶奶。她的表现就是晚上睡不着,还不敢跟孩子们说。因为今天孩子们就没吃饱,如果知道明天没饭吃会更饿。那种"饿"的惶恐,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所以我们听传统相声,讲到最多的就是吃,那句有名的:吃顿炸酱面就新鲜了,明天我们家还吃饺子呢!正代表了穷艺人们对能吃饱喝足美好生活的向往。

《醋点灯》里那个小儿子,听着甚至有点心疼。

相声大赛 经典相声(我心目中的五佳相声)(1)

李伯祥杜国芝

第二段:高英培范振钰《教训》,作者王鸣禄,这段相声表演于1981年,正是改革开放伊始,社会阵痛时,当时街头斗殴时有发生,每个街道都有自带名号的街头混混胡作非为,"和平老三"就是他们的一个代表。

而和平老三们是怎么来的,这段相声深刻揭示了这一主题。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孩子,正是有了"坐地炮"这样的家长,才教育出了和平老三这样的小恶霸。我记忆最深的是那一段:和平老三在外挨了揍,回到家被母亲一顿数落,说他窝里横,最后激的他拿菜刀找人拼命。

这种教育方式,似曾相识,毫不夸张。这段作品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高英培先生的作品一直紧贴现实,"坐地炮""和平老三"等名字在那个年代也是家喻户晓。高英培先生还曾被评为"全国十大笑星"。

相声大赛 经典相声(我心目中的五佳相声)(2)

高英培范振钰

第三段:马季等《五官争功》。没法不选《五官争功》,这段相声无论从任何方面,从结构,从笑料、从现实意义,从表演人员都无可挑剔。最关键它还是在春晚舞台上,一个最好的作品在一夜之间被全国观众熟知,没有比这再美妙的事情了。

我们还是从现实意义分析,当时正是中国女排五连冠,社会上也是各种英雄辈出的时候,当时社会讨论的一个话题是:获得了荣誉,除了感谢教练感谢领导,是不是应该感谢更多的人。我记得听过一段相声,就是讽刺这个的,连食堂的厨师都必须感谢,大家都在争功。

所以马季敏感抓住这一话题并写出《五官争功》,让相声史上多了一段佳作。

相声大赛 经典相声(我心目中的五佳相声)(3)

五官争功

第四:马志明《纠纷》。《纠纷》本来是单口,后曾被改成对口参加过相声比赛,但仅获三等奖。

都说艺术高于生活,但我觉得《纠纷》就是生活,它好像是一篇日记,或者一篇记叙文,就是这么平平淡淡的,笑料也不多,记述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当时没觉得什么,可日后想起来,怎么就那么可乐,你说这俩人是不是有病?跑派出所认了盟兄弟。

这两个当事人事后想起来肯定也会笑,在酒桌上也会绘声绘色的讲,没准王德成还会给丁文元打个电话:兄弟,你看咱们的事都被编成相声了,要不哪天喝点?丁文元肯定赞成:一切听你的大哥,谁让咱俩是盟兄弟呢!

警察事后也会笑,会拿这事教育后来者:你看都编成相声了,遇事可得冷静。

这段相声还会流传百年,因为它就是我们的生活。

相声大赛 经典相声(我心目中的五佳相声)(4)

相声电视《纠纷》

第五:郭德纲于谦《我要幸福》。今天又重听了一遍,我发现这是一个寻求尊严的段子,碌碌无为的小人物寻求尊严。

郭德纲早期的"我"字系列,大部分都是阿Q似的小人物,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却屡遭打击,看似笑料百出,实则心酸无比。《我要幸福》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

作品中的"我"想要寻求生活中的幸福和尊严,但在和地位高的人较量中,却屡受侮辱。像100元只能吃半份早点,女朋友分手,装大款吃鱼翅炒饭却遇欺诈。所以他只能在出租车司机、烤羊肉串摊贩身上寻求平衡。这像极了阿Q,在赵太爷处受尽屈辱,转过身却去欺负小尼姑,瞧不起小D,鲁迅先生几十年前塑造的人物,在今天又得到另一种真实的诠释。

相声大赛 经典相声(我心目中的五佳相声)(5)

电影《我要幸福》剧照

好了就这么多吧,全是个人理解,好像与相声越来越远了,但真心觉得,相声与所有艺术都是相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