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1)

来源:物道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2)

读书君语:

哪怕我们不能回家,吃不到家乡的粽子,不能赛龙舟,不能热热闹闹节庆,端午依然是一个祝福“平安”的节日。

衷愿天涯的你,别来无恙,岁岁安康。

五月五日,端午节。

家家户户采艾而归,捆扎成束,悬挂在大门门楣。灶间炉火滚烫,熟悉又清新的粽叶香,再一次缭绕人间。河边鞭炮声劈里啪啦,一阵“喔~扒龙船啦喂......” 的声音瞬间贯穿耳际,端午序幕,就此拉开。

记忆中的端午节就该是这样,强烈、热闹、欢乐,如天上艳阳照耀,如地上万物繁茂。在我们那儿,端午也唤作“时节”,颇有一时一节,享岁时之乐之意味。

今日之端午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仍然需要端午。在激流勇进的日子里,它就像一个可停靠的码头,让人喘一口气,歇一歇脚,与家人一起好好吃个饭,把生活好好过一过。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3)

图|蛋炒饭 ©

过去端午是古人为向自然祈祷生命的保障而生,后来日渐懂得如何更好驱虫避灾,端午变得欢乐喜庆,是难得的大型娱乐活动。

今日的我们什么都有,似乎不再需要端午,然而端午却是第一个列入世界非遗的中国节日。民俗杂志《汉声》的黄永松老先生说:“传统意味着延续火种,而非崇拜灰烬。”

过端午,并不是怀旧的情绪,延续的是对健康的重视,对生活的珍惜,这是在病毒未尽、岁月变动的时代里端午的意义。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4)

图|傲谷 ©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5)

五月五日,古人认为这是一年中最不吉利的日子。

《礼记》记载此时节,“阴阳争,死生分”。“争者,阳方盛,阴气起也。”五月五日,至阳之日,也是埋伏地下的阴气渐出的日子,一些喜阴的动物植物就该出来了。

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毒出没,人间不宁,五月被视作阴恶的害虫萌生之月,五日为恶日。恶月恶日,人们会驱五毒,提醒人们要注意“安全”。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6)

图|糖六七 ©

这一日大早,大人会出门采艾蒿、菖蒲,扎成一束,挂在门楣。巧手的人儿,还会把艾蒿制成虎状,蒲叶裁成剑状,称“艾虎蒲剑”,来守护一家人的安康。

这些草药气味芳香,在五月药性达到最强。人们还会准备醒脾的藿香,化湿的白芷,还有苍术、艾叶,缝制到香包里,挂在身上,芳香可化浊,在溽热的仲夏可使人清爽愉悦。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7)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8)

图1|cocacolakulo ©

图2|关山明月 ©

小孩子也会被父母叫醒,在脸上、鼻尖、耳根涂抹雄黄酒。这是大人在初一,就将雄黄用酒泡好,放在太阳下晒熟的,“人佩之,鬼神不敢近;入山林,虎狼伏;涉川水,毒物不敢伤。”

梁实秋回忆说,他家的小孩子这一天想着吃的,但老太太总是记得:“今天是端午节,应该把钟馗捉鬼图,悬在壁上,孩子脸上抹些雄黄酒,辟邪辟邪。”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9)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10)

图2|徽视 ©

不管真真假假,只要尽了心,人们就相信灾祸可以避开,安平一直都在。

更令人动容的是,时节虽恶,人们没有恶语相向,恶事相待,而是温柔地,美好地,去接受并消释人世间的灾祸。这在今时今日意味深长。

今日端午,请记得珍视身体健康,在此赠君一枝艾,祝君岁岁安。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11)

图|你好Y陈同学 ©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12)

此时节,小孩子最常说的话,当是这句了:“今天不知是哪一天,就说应该吃粽子!”

不知是哪一天,当山坡上叶形披立,肥阔饱满的粽叶,发出清新的竹叶香的时候,也就到了端午。节日的气氛,也在人们准备粽叶、包粽子的时候,兴高而采烈了起来。

老家是一个常年喜吃粽子城市,但粽子叶常用旧年采摘,挂在屋檐下,经风历霜,日晒雨淋不知多少时日。用的时候,方拿下来,清水煮熟,软化了用。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13)

图|山鸡 ©

也用当年的鲜绿粽叶,作为包裹在外面的那一层,新新旧旧,几许风味交叠,颇具时间之美。

糯米、花生、赤水豆早早泡好,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加入配料拌拌,一碗咸鸭蛋也配齐,就把两片叶子卷成角,齐齐装入,绳子系紧,如同牛角一样的粽子就包好了,在古时这也叫“角黍”。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14)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15)

图1 2|光影 ©

中国地大物博,粽子的包法不一,配料巨多。北方多爱甜,一颗干红枣,两粒花生米,或单单的绿豆沙红豆沙馅的粽子就很受欢迎。

南方多爱咸,猪肉、咸蛋黄、鸡肉都可以包成粽子。岭南之滨的潮汕,甜咸组合,有豆沙,亦有肉,还有海鲜,如虾米瑶柱,食材丰盛,裹成一团,吃在口中,滋味万千。

无论是哪一种,粽子都是每个人端午最深刻的记忆。即使如今城市里的节日氛围日渐淡去,但在生命中刻下鲜明记忆的粽香,随着时光久远,变得愈加醇厚。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16)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17)

图1|梨花看雨 ©

图2|Patrick锐 ©

有那么一瞬,在一个寻常巷陌间,闻到一股熟悉又陌生的粽香,宛如老家灶台上氤氲缭绕的端午味,无论今夕何夕,都恍入旧时风景。

张爱玲在她小时候,有一愿望:“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圆,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

谁知道,在天涯做客的你我,端午竟成了最难消化的一缕乡愁,想念家乡粽子的味道,想念曾经的人,曾经的岁月,曾经的烟火。

端午,是每个人的常常相忆。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18)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19)

“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这是沈从文在《边城》描述的人们端午看龙舟的盛况,也是很多南方人的记忆。

南方河流纵横,仲夏时节雨水磅礴,容易成灾,饱受灾祸之苦的人们,便以木做舟,唤作龙船,在端午当天祭祀龙神。

“起龙船”,把旧年沉到河里的“龙身”请出,谓之“起”,和“喜”同音。因为端午是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在天的日子,普天同喜。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20)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21)

图1|肖雄 ©

图2|陈文杰 ©

龙舟祭,准备香烛纸钱,供以鸡、米、肉、粽子于岸边。待鞭炮上的火星子串上细线劈里啪啦燃烧起来,鼓点也慷慨激昂地密奏着,尖尖长长的龙船“咻的一下”顺水而出,龙舟祭燃到高潮,赛龙舟正式开始。

一条坐着十几人的龙舟穿水而行,扒手粗壮的手臂踩着鼓点,时而缓,时而急,呼哈呼哈划动木桨。若遇到竞渡,则瞬间激动,飞速划桨,水花如飞如溅。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22)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23)

图1 2|黄牌-qinqin- ©

大人和小孩也不落后,纷纷顺着河边的青石路奔跑,追船而去。这一项水上竞技,几乎是让所有人都“燃烧”起来的运动,宛如前半年辛劳的一次集中的释放和狂欢。

无论前半年如何孤独无助,这一刻又让人手握力量,破水前行,把命运握在了手中。

一年一年,端午的盛况延续了千年;一年一年,人们自强不息,奋力向前。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24)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25)

图1 2|如尘 ©

然而也在短短的时间里,河道阻塞变成死水,石桥换成水泥桥,两岸的粉墙黛瓦变成被人抛弃的老宅。端午再不复盛况,驱虫辟邪、粽子、赛龙舟的礼俗,已是昨日风光。

犹然记得,2009年把端午列入非遗的时候,心中欢喜,觉得真好,在这么重要的节日里放假,可以开开心心地去过。如今回想,心中不安,如果不是人们与端午渐行渐远,又怎有非遗一说。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26)

图|水冬青 ©

也许多年以后,人们只能在文字里领略端午的礼俗、饮食、欢笑,就如今日之我们在书里领略着古人的端午。若无风俗,何谓佳节?若无欢度,何谓端午?

于是怀着这样的愿望,

愿你这一天过得浓墨重彩,不负时节之意;

愿你这一天庄重对待自己,破水而行,奋力向前;

遥祝天涯的你,刚刚解封的你,上半年步履维艰的你,

端午安康!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27)

图|傲谷 ©

文字为物道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 近期好书 好物 推荐 ~

端午安康岁月无恙(端午别来无恙岁岁安康)(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