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询问对方问题时,当对方什么都不知道时,我们常常会用“一问三不知”来形容对方的状态可是这“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是哪三不知呢?,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俗语常说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俗语常说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你知道一问三不知)

俗语常说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每当我们询问对方问题时,当对方什么都不知道时,我们常常会用“一问三不知”来形容对方的状态。可是这“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是哪三不知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一问三不知”的典故最早出自于春秋时的《左传》。相传,公元前四六八年,晋国派遣大军攻打郑国,郑国作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抵挡不住攻势,就派公子班到齐国去求救。公子班到了齐国之后,向齐国的君主陈述了如果晋国吞并了郑国,就会威胁到齐国的安全,于是请求齐国派兵前来相助。齐国的君主,觉得公子班说得有理,于是就派大将陈诚子率军前往郑国。

陈诚子一路急行军,很快达到了资水河岸与晋军隔岸对垒。齐国的军队里有个名叫荀寅的人,一直听说晋国兵多将广,便心生胆怯。有一天,他对陈诚子说,有个从晋军里过来的人告诉我,他们打算出动1000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准备把我们全部消灭在这儿。陈诚子听到后极为生气,慷慨激昂地说道,出发之前,国君就告诫我们,既不要因为对方人少而骄纵,也不要因为对方人多就害怕进军,就算晋军真的出动1000辆战车,我也不会避而不战的。现在晋军的情况我们还没有看到,你就说这种话,这是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回国之后,我一定会报告国君。荀寅听了之后,很是惭愧。

而晋军这边,由于完全没有料到齐国会派军来救郑国,一时间手足无措。晋军的指挥官还看到齐国的军队阵型排列整齐,士兵斗志高昂,于是不敢出战,只能先把情况报告给了国君。后来晋国君臣再三权衡之后,晋国选择了撤退,荀寅看到晋军全线撤退了,深知自己当初说错了话。于是感叹地说了一句话,大概意思就是说,君子在谋划一件事情的时候,对事情的开始,中间的发展,最终的结果三方面都要考虑周到,然后才可以开展行动。今天我对这三方面都不了解,就贸然向上级报告,难怪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所以“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指的就是一件事的开端、发展和结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不知也有了其他含义,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明哲保身,揣着明白装糊涂。最经典的莫过于《红楼梦》第55回中,王熙凤跟平儿评论一些住在贾府里的人,谈到林黛玉和薛宝钗时说,一个是美人灯,风一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的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里面的三不知说的就是宝钗为人世故且谨慎,不随便说话,知道了也装作不知道。

现在我们在使用一问三不知的时候,基本上只用来表示对某件事情的情况,一点儿也不知道。

完全不了解的意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