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作已完结,让人失望的最大因素可能是在于落差过大,如果说巨人在138话前的编剧有99分的话,那么结局回应谜团与伏笔的部分大概只有70分,这无比巨大的落差,就是失望的主因。

进击的巨人神作中的神作(神作完结评价两极)(1)

《进击的巨人》宣传画/图片来自FB

注意:本篇文章有《进击的巨人》结局重雷,建议没看过的朋友先回避

漫画《进击的巨人》在近日迎来最终(139)回,身为巨人的众粉丝,相信也会在凌晨第一时间观看吧?

在看完结局后,是不是刚开始感觉是“好的”,毕竟每个角色的结局都很圆满,利威尔兵长、让、柯尼等生者见到思念的逝者,亚妮(阿尼·利昂纳德 Annie Leonhart)终于见到父亲,变成无垢巨人的人们也恢复原状。地鸣也停止,九大巨人的十三年性命诅咒也被解除。

另外艾伦和米卡莎(三笠)之间的爱情也相当凄美、感人。

不过,一股“怪怪的”感觉一直持续盘踞在心里。

难道是对巨人完结的不舍吗?毕竟大家也追连载追了很多很多年,但好像又不是?那股感觉像是身体里有个不知名的地方在闷痛。

两极化的评论

网上关于结局的评论非常两极,一部分的人认为结局很棒,另外一部分人认为烂尾。

这种情况和《冰与火之歌》的情况不一样,毕竟是“公认级”的烂尾,也就是“大部分的观众都认为其结局不如预期”。

但巨人的情况很明显不是如此,而是更偏向两极化的趋势,或许这正是谏山创老师理想的结局:引起“争议”。以老师优秀至极的编剧能力来说,或许这个结局正是老师精心设计出来的结果。

不过,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呢?

情感优先还是逻辑优先?

先讲结论,巨人的结局在“情感”层面的处理上是非常优秀的。

正如前面所说,读者对角色所累积起来的情感,几乎都获得了某种程度的释放。

进击的巨人神作中的神作(神作完结评价两极)(2)

《进击的巨人》/图片来自IG

从个人层面上,阿尔敏(阿明·阿诺德)最后与艾伦互相了解,兵长对调查兵团的英灵们有了最后的交待,让和柯尼起死回生还见到莎夏(萨莎·布劳斯),亚妮(阿尼·利昂纳德)终于见到父亲,法尔科成功守护了贾碧,莱纳与皮克解除了十三年的寿命诅咒,女王喜获女儿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从群体层面上,地鸣已被解决,始祖解除了艾尔迪亚人的巨人诅咒,帕拉迪岛也借助地鸣得到的喘息空间重振国力,得到新的希望。

进击的巨人神作中的神作(神作完结评价两极)(3)

《进击的巨人》剧照/图片来自IG

另外艾伦与米卡莎(三笠)的悲恋也令人动容,最后飞鸟为米卡莎(三笠)围上围巾的画面,令人不禁眼眶含泪。

所以,为什么还有人不满意结局?

最主要的原因,是故事的谜团与伏笔几乎没有解开。

对于为什么要发动地鸣踏平世界的理由,艾伦回答“不知道就只是很想这么做”。

对于最关键的“被困2000年的始祖为什么在米卡莎(三笠)身上得到救赎”,艾伦回答“谁知道呢?”。

一切的源头“怪诞虫之谜”,在139话则是完全没有提及。

渴望巨人最终回一切谜团水落石出的读者,想必都失望透顶。

第二个次要的原因,是角色动机的扭曲。

阿尔敏最后对艾伦说:“谢谢你为了我们选择成为杀戮者,我发誓绝对不会让你犯的错白费了”。

或许是因为欠缺足够的铺陈,所以这里阿尔敏的态度转变很突兀,这个阿尔敏,真的是当初不顾一切想阻止地鸣的阿尔敏吗?人命原来是可以讨价还价的,完全灭世不行,艾伦你给我打八折,灭个八成就可以。

倘若听到这句话,前面为了阻止地鸣而牺牲的伙伴们,棺材板怕是要按不住了吧!

虽然结局在情感上面刻画得很圆满,但在剧情的逻辑上面,可说是完全违反了巨人一直以来的超高编剧水准。

当然,139话只有短短的45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没有增加页数的情况下,要在有限的页数里要兼顾情感和完整解释伏笔,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在这两者冲突的情况下,到底是情感重要还是逻辑重要呢?

如果是要达到“尽可能让最多人满意”的效果的话,情感比较重要。

这个道理在韩国电影里被运用得非常淋漓尽致,举韩国非常卖座的电影《釜山行》为例,电影剧情中不乏逻辑矛盾的吐槽点,但一定也会安排“哭点”,在气氛及演员出色的演技下,观众会跟着向母亲忏悔的儿子一起落泪,会随着孔刘为了拯救女儿牺牲自己而潸然泪下。

进击的巨人神作中的神作(神作完结评价两极)(4)

《釜山行》剧照/图片来自IG

在不同的编剧理论中,这个名词有不同的称呼,简单来说,就是观众与角色“共情”了。

一旦做到共情,观众会对角色产生好感,好感也会进一步延伸至整部作品。基本上你不会听到看完电影的观众说“在看某段时我哭了,不过这部电影是烂作品”。

共情就是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并不是每个观众都精通逻辑思绪明晰,就算逻辑清楚也不一定会以“合理性”作为评断一部作品的唯一考量,但把一起哭与笑过的对象视为朋友是我们共同的本能。

回到主题,这不是很矛盾吗?既然巨人结局已经最大程度顾及情感面向,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不满意巨人的结局?

一部故事吸引读者的“主诉求点”

这就要回到“巨人这个故事为什么如此吸引我们?”的命题上来了。

在写一个故事、编一份剧本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作品的主诉求点。

例如写一个爱情故事,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全力描写令人怦然心动的爱情;如果是做推理剧本,那当然是要构思精巧的谜团,最后水落石出;

总之,“希望主诉求点能被满足”可说是“观众之所以会追着这部作品看的理由”。

世界上的人成千上万,每个人对于作品的诉求点都不一样,有可能是喜欢作品里的某个角色(或某对CP?),或者是喜欢作品的情节、想感受心情上的震荡与刺激、或者是希望能在作品里获得现实中未能满足的渴望……

当然谏山创老师是自由的,能够以任何形式表现自己的作品。而且身为作者,要满足所有读者几乎不可能,太过于迁就读者的作品也很难是好作品。

不过,相信有为数众多的读者,包括我自己在内,之所以会在多年内追着巨人的连载,都是被巨人严谨的编剧、精妙的伏笔所吸引。

进击的巨人神作中的神作(神作完结评价两极)(5)

被粉丝昵称为“创哥”的《进击的巨人》作者谏山创/图片来自TW

谏山创老师能在10多年的超长时间跨度里,持续编绘出如此在逻辑上严丝合缝,伏笔无比精妙的作品。所以总是怀着一股非常崇敬的心情在追着巨人这部作品,也很期待巨人剧情里的种种谜团,能够随着结局而水落石出。

用比较直白的话来说,大家不是为了看一个爱情故事,才追着巨人那么多年,所以结局走向令人失望也就不在话下。

绝大部分对巨人结局不满意的人,大概都有相同或者类似的想法。

结语:138话前99分,结局69分的巨大落差感

如果要回答“巨人烂尾了吗?”这个问题,回答是“其实也没有”。

毕竟把“故事的主要冲突合理解决,活到结局的大部分主要角色得以善终”这个结局放到其他作品上面,其实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结局。巨人的结局绝对不是《冰与火之歌》那样藐视观众智商,摧毁一切角色性格与逻辑的宇宙终极大烂尾。

最后还有一个非常不能理解的点,那就是这样的结局对米卡莎(三笠)来说,真的是从无限种未来里面挑出来的最好结局吗?

以米卡莎(三笠)的个性,或许与艾伦一起死去,或是为了守护艾伦而死,可能会比较幸福吧?对米卡莎(三笠)而言,被独自一人留在世界上永远思念爱人,会不会才是最残忍的惩罚?

难道作者没有想过这个可能性吗?但同样的事情在白夜也发生过一次,在团长和阿尔敏之间,兵长知道此刻让团长安祥死去,才是对团长最幸福的方式。

所以作者不可能不知道这个点吧?总觉得最后的选择对米卡莎(三笠)而言,就像是把始祖尤弥尔为爱所受的痛苦直接转移到她身上一样啊……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本来就不一样。

总之,巨人的结局并不坏,但对一些人来说,这的确是一个令人很失望的结局。

《进击的巨人》完结预告

#进击的巨人##连载11年《进击的巨人》完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