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14年抗战,华夏儿女用3500万名军民生命的代价,将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了中国。然而,你知道抗日战争期间每个省份的出兵人数各是多少吗?今天,本期节目就做一期盘点,来带您一起看抗日战争中,中国出兵最多的五个省份。

抗日战争做出贡献最多的三个省(出兵最多的五个省)(1)

(抗日战争中奔赴前线的国军)

江西

据《抗战期间各省历年实征壮丁人数统计表》(1981年版)的记载,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江西省共计征调94.7万兵员。但是,这仅仅只是1945年后蒋介石国民政府方面的数据。江西省实际为抗战做出的贡献,恐怕要远比94.7万兵员这个数据要大得多。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开始局部侵华,这也是我们官方观念中“14年抗战”的开始。然而,蒋介石非但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却采取“不抵抗”的政策,而且还将军事的矛头调转向当时仍被红军占据的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在第五次反围剿之后,中央红军为争取大部队转移时间,同时为树立起领导人民进行抗日的旗帜,特地令寻淮州、乐少华等人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从中央苏区突围,准备北上进行抗日。北上抗日先遣队下辖3个师,共计6000余人,是继东北抗日联军之后,又一支在全国较早举起抗日大旗的军队。因此,具有革命传统的江西省,在14年抗战中实际上起到了各省抗日“先锋”的作用。

抗日战争做出贡献最多的三个省(出兵最多的五个省)(2)

(北上抗日先遣队)

而在北上抗日先遣队深入国统区腹地之后,江西瑞金苏区的红军大部队也随之开始转移,进行长征。历经二万五千里的艰辛历程,有许多从江西本土的红军老战士辗转到陕北,成为后来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主力——而这一部分则通常是没有被南京国民政府所记录在册的。如果后续史学界对八路军中的江西籍中央红军的老兵数量再作统计,那么江西省对抗战的贡献恐怕会更加显著。

广东

广东省在1937年——1945年的派兵人数为92.5万人。和江西省相同的是,广东省也是一个早在1937年便打出抗日旗帜的省份,可惜的是在蒋介石国民政府编纂的《抗战期间各省历年实征壮丁人数统计表》中,也并没有将广东省37年前抗战的贡献记录在册,目前史学界也正在进行着各省在14年抗战期间派兵人数的统计工作。

在1937年之前,广东省最著名的抗战爱国壮举便是蒋光鼐、蔡廷锴指挥的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日本海军陆战队于1932年进犯上海,来自广东的十九路军毅然北上,与日军进行作战。后因蒋介石对日本侵略者的一味妥协,忍无可忍的十九路军联系桂系军阀与广东陈济棠在福建发动兵变,号召全国“反蒋抗日”,后被蒋介石残酷镇压并取消番号。

抗日战争做出贡献最多的三个省(出兵最多的五个省)(3)

(一二八事变中抗击日军的十九路军)

而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昔日被蒋介石镇压的粤军再次受到重用。珠三角一带经济发达,人丁兴旺,因此这里很快便成为了蒋介石国民政府重要的兵源地。在淞沪、南京、万家岭和广州等各大战场上,都很容易看到粤军的身影:他们在国军中最明显的特征便是会在背后挂一个“斗笠”。据广东地方的《粤政七年》统计,粤军在1937——1945年的抗战中,共计与日军爆发五次大规模战役,20余次阻击战、牵制战等小规模战役,在8年时间里总共击毙日军2.5万余人。

抗日战争做出贡献最多的三个省(出兵最多的五个省)(4)

(抗战期间挂着斗笠的粤军)

除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以外,我党也曾在广东开辟了若干块重要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并培养了一批在敌后抗战的骨干力量:其中包括著名的东江、琼崖抗日革命根据地,而在这些根据地上的华南抗日人民武装力量在巅峰时期发展到了2.8万余人,共计与日军、伪军作战3000余次,毙伤俘累积20余万人。

湖南

湖南在抗战期间的出兵总人数为157万人。湖南之所以在抗战中为正面战场提供如此多的兵员,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38年武汉会战结束后,日本占据了京汉铁路要道,如果想要进一步自北向南打开直入广州的大门,就需要攻克下在鄂、粤两省之间的湖南。而从自东向西的日军进军路线来看,湖南还是镇守当时国民政府陪都:重庆的关口,一旦拿下必然会让蒋介石为之震动。因此,日军在湖南前后投入的兵力高达50余万,在湖南发动战役的次数,也超过了全中国会战总次数四分之一。

抗日战争做出贡献最多的三个省(出兵最多的五个省)(5)

(长沙会战中的湘军)

要说起湖南在抗日战争中最突出的表现,就不得不提起前后多达四次的“长沙会战”。在前三次长沙会战中,湖南士兵在抗战名将薛岳的指挥下,多次挫败日军的重兵攻势,累计歼灭日军20余万人,是国军在正面战场会战中少有的胜利。因为湖南多次在日军的强大攻势之下都屹立不倒,所以西方后来也将抗战期间的湖南战场称为“东方的凡尔登”。

但是,在前三次的长沙会战中,湖南人民群众也为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镇守湖南的国军部队之所以能够屡次挫败日军的进攻,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湖南的青壮年在为正面战场的国军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力。据我国史学界近年的统计显示,在1944——1945年抗战尾声之际,平均每15个湖南人中就有1个上了战场。湖南省在抗战期间为中国提供兵员的人数,可能是在210万左右——这个数字要远远比蒋介石方面“8年抗战”“157万人”的数字还要多。

抗日战争做出贡献最多的三个省(出兵最多的五个省)(6)

(长沙战役中的国军部队)

尽管在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湖南省会长沙因蒋介石方面的消极抗日、指挥失误而丢失,但是这并不影响湖南长沙依然是在日军炮火中坚持最久的省会城市。湖南对于抗日战争的意义,不仅在于重庆陪都的堡垒作用,它更是中国在十四年抗战中一面英勇的旗帜。

河南

河南自古以来便被中国视作“中原之地”,是在华夏五千年历史中农业最为发达、人丁最为兴旺的一片区域。然而也正因如此,日军在1937年全面侵华后对河南垂涎三尺,这为河南人民带来了沉痛的苦难。据统计,在十四年抗战期间,河南全省的111个县中,仅有新蔡、沈丘两县未遭沦陷,但即便是在如此极端不利的条件下,河南也依旧为全国提供了189.8万的正面战场兵力,派遣兵力人数位居全国第二。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因蒋介石在华北地区的消极防御政策,日军仅在卢沟桥事变爆发的三个月后,便沿平汉铁路长驱直入抵达豫北,并在次年3月占领河南黄河以北的全部地区。若仍由日军长驱南下,逼近武汉,那么中国的南北铁路交通大动脉就将有被切断的危险。面对着作战无能的国军,蒋介石只好谋出迟滞日军进攻武汉的下策:决开黄河花园口大堤,以黄河之水阻碍日军南下攻势。

抗日战争做出贡献最多的三个省(出兵最多的五个省)(7)

(花园口决堤的受灾民众)

尽管花园口决堤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阻止了日军的南下,但河南民众也因此饱受洪涝、饥荒之苦。据统计,在花园口决堤时遇难的民众便高达89300人,而因花园口决堤造成的间接遇难者则更是高达30——80万人。在长达14年的抗战中,河南人民不仅饱受日本侵略者的屠戮奴役之苦,更一度为无能的蒋介石当局买单。但即便如此,河南人民依然任劳任怨,为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在多地沦陷、受灾的情况下,河南青壮年依然以各种方式参加抗战,在抗战期间服兵役的河南男性壮丁一度占据河南男性总人数的2.25%。

抗日战争做出贡献最多的三个省(出兵最多的五个省)(8)

(进行集训的河南士兵)

河南除了为抗战提供了充足的兵源之外,另一重要的贡献便是风雨无阻地为抗战前线提供军粮。在1941年河南开始爆发饥荒的同时,抗日战局也恰巧到了关键的时期:这使得河南的征粮总数不降反增。仅在饥荒爆发的当年,河南便向前线提供了158.28万石的粮食。而在灾情最为严重的1942年,河南更是为前线提供了245万石的粮食,在全国征粮总数中排列第五。

到1945年抗战结束时,昔日被视为“中原富庶之地”的河南早已是饱经风霜,赤地千里。抗日战争的历史,对河南人民而言更是一部充满血泪的悲壮史。

四川

在1937——1945年的抗战中,出兵最多的省份是四川,出兵总人数为257万人。如果将当时的西康省也划入在内,以今天四川省辖区来计算四川省在抗战中的贡献的话,那么四川省的出兵总人数应为289.8万人,在各省出兵总人数中遥遥领先。

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四川主要被武备系、国民党、速成系、保定系和军官系五路派系所把持,五方各自为政,互相攻伐,让昔日的“天府之国”一度陷入兵荒马乱的境地。而在面对长征入川的红军时,川系军阀也是屡战屡败,使自己成为了国民党和其他各路军阀的笑柄。但是,等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川系军阀速成系之首刘湘,便率领川军子弟拜别乡亲,奔赴千里抗日,留下了“敌军一日不退国境,川军一日决不还乡”的铮铮誓言,令全国自此对川军另眼相看。

抗日战争做出贡献最多的三个省(出兵最多的五个省)(9)

(抗战期间的川军部队)

在抗战期间,川军不仅为国军在正面战场上提供了高达百万的兵员,更在正面战场上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国民政府的战后统计数据显示,在抗战中阵亡的326万国军士官中,有64万人是川军,占据国军阵亡士官总人数的19.63%。而在国军被全部歼灭的85万部队中,川军占据26万。川军的“不怕死”,在抗战的各路报国志士中有目共睹:据统计,川军还是在抗战中被俘几率最低的一支部队,在1937年——1945年中,仅有2.4万人被俘,而蒋介石倚重的“中央军”仅在安徽战役中便有4万人被俘。在抗战的后期,川军更是取代“中央军”,成为了国军部队的主力,占据国军中所有战斗力的部队总人数的40%。

作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四川人民也为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由于华东、华中等各大地区的相继沦陷,四川这片“天府之国”一度成为了国统区中最富庶的地带。在抗战后期,四川一省便承担了国统区近一半以上的军粮、赋税,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难怪在抗战之后,有人感叹道:“川军,不负国!内战外行,外战内行!”

抗日战争做出贡献最多的三个省(出兵最多的五个省)(10)

(告别家乡的川军部队)

除上述的五省之外,中国的其他各省也均为抗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其中,作为红色抗日革命根据地的陕西,在抗战期间出兵88.8万广西出兵87.8万,但兵员占据总人口比例却位列全国第一,因前线作战骁勇更有“广西出狼兵”的美誉;湖北、贵州、安徽则分别各自出兵69万、58万和56.3万,其余各省出兵的数量也多数在20万以上。

以上便是抗日战争期间,各省出兵人数的全部盘点内容。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因为全国各族人民的英勇抗战,才有了14年抗日战争最终的胜利,才有了今日来之不易的和平!让我们为那些英勇报国的前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