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最经典一段话(毛姆的一个手法)(1)

鲁本斯画《海伦娜·芙尔曼肖像》

钱锺书在《宋诗选注》文同小传中说:“具体的把当前风物比拟为某种画法或某某大画家的名作”,是“从文同正式起头”。如钱先生所举的:“峰峦李成似,涧谷范宽能”,“独坐水轩人不到,满林如挂《暝禽图》”,都是好例子。我后来读毛姆(W.S.Maugham),发现毛姆在描写人物外貌时,也用到这种比拟,就是说,他把书中人物的长相,写得具体地像某大画家名作中的人。

《寻欢作乐》(CakesandAle)第14章写那个为女主角画像的小画家:“他三十五岁,外表很华鲜,看起来好似凡·戴克的肖像画中的人,只不那么出群,而有的是好性子。”(Hewasamanoffiveandthirtyandofaflamboyantappearance.HelookedlikeaportraitofVanDyckinwhichthedistinctionhadbeenreplacedbygoodhumour.)

在《作家笔记》(AWriter’sNotebook)1904年,毛姆又写道:“她有十足的妇人的魅力,玫瑰色的脸,金黄的头发,像夏季海水般湛蓝的眼睛,并且线条圆美,胸部丰腴。她稍见微胖。她属于鲁本斯所画的《海伦娜·芙尔曼》中那一种妩媚迷人的女性。”(Shewasawomanofripeandabundantcharms,rosyofcheekandfairofhair,witheyesasblueasthesummersea,withroundedlinesandfullbreasts.Sheleanedsomewhattotheoverblown.ShebelongedtothattypeofwomanthatRubenshassetdownforeverintheravishingpersonofHelenaFourment.)

鲁本斯是十七世纪最大的画家之一,这是大家知道的,海伦娜·芙尔曼是他在1630年娶的少妻,那时他五十三岁;他为她画过好几幅作品。凡·戴克(1599-1641)是鲁本斯的助手,画风是学鲁本斯的,有些传世的鲁本斯的画,据考证其实是他捉刀的。毛姆借这二人的画来写他的人物,可能是出于偏爱。在《作家笔记》中,也还提到受了鲁本斯大影响的华托(1684-1721):

“这场景像华托的人物组画,站在草坪上的那人,就像画中的吉尔斯,一身白衣裤,一对粉红的蝴蝶结,系在考究的鞋上,看人的眼神,带着倦怠和嘲弄。”(AfitsceneforagroupbyWatteau;andstandingonthelawnonethoughttoseeGilles,habitedinwhite,withpinkbowsonhisdaintyshoes,lookingatonewithtiredandmockingeyes.)

“轻松、卖弄的做作,为找乐的挑衅姿态,就像安东尼·华托画的《淡漠者》中的那个讨喜的家伙,精明而优雅,永久地游荡在画布上,穿着蓝缎子的紧身上衣和马裤,缀玫瑰的鞋,袖口有褶饰边,一只胳膊还漫不经心地搭着轻斗篷。”(Abreezy,flauntingaffectation,adefiantposesurpriseforfullentertainment,likethatdelightfulcreature,allartsandgraces,trippingimmortallyonthecanvasofAntoineWatteau,L’Indifférent,indoubletofbluesatin,andhoseandshoesofrose,rufflesathiswrists,andalightcloakflungnegligentlyoveronearm.)

“永久地游荡在画布上”一句,意思是画在画中,所以其动作经久恒在;这个意思,自是本济慈(Keats)的名篇《希腊古瓮颂》(OdeonaGrecianUrn)的。在《作家笔记》1929年的最后一节,毛姆讨论到人物外貌的描写,认为是写作中的棘手事,并且一般人读了小说的描摹,也很难拟想出实在的样子;如非要呼之欲出,扪摸得着,那就得等插图画家去配图,就像菲兹为匹克威克、坦涅尔为爱丽丝所做的。我觉得,这个说法是诚实的。另有一例,是他写人物的手指:

“他的手指修长好看,手也敏感、灵巧、有力,就像布龙奇诺画的那位雕刻家的手。”(andhehadlongfashioningfingers,thenervous,adroit,activehandsofthatportraitofasculptorbyBronzino.)

也用了名画中人来比。布龙齐诺(1503-1572)是意大利的画家,比鲁本斯早七十年,他画了大量的肖像画,像但丁、彼特拉克及薄伽丘等大文学家,他都造过他们的像。在《刀锋》(TheRazor’sEdge)中,毛姆又推拓这种手法,不是用名画,而是用名小说来比拟他的人物所处的某个地方:“我们坐的咖啡室很小,……那些桃花心木的家具,寒伧相的皮椅子和一股霉味,给人一种古怪的感觉,仿佛是狄更斯小说里的咖啡室似的。”“坐在这间屋子里,人仿佛生活在法国那些伟大的小说家时代似的。我望着玻璃罩子里的帝国式时钟,就会想到一个头发梳成小发卷,穿荷叶边衣裳的美丽女子,当初说不定在一面望着时钟的长针,一面等候着拉斯第耶克登门拜访;这个拉斯第耶克就是巴尔扎克在小说里写的那个向上爬成性的人。”(据周煦良译本,见《周煦良文集》第3卷246页、284-285页)这种写法的效果,与《红楼梦》第五回写秦可卿的卧房,是可以一比的。

在我国的文人,也有过借画写人的写法,譬如晚清的陈衍。他的《石遗室文续集》中有两次,都把传主比作现成的名人画像,虽然不是肖像画,但用意是并无二致的。如《马贞榆传》:“贞榆貌古瘦,极似画像中钱大昕。”(见《陈石遗集》上册)马字季立,是一位刻苦的学者,生平与梁鼎芬相善,著有《尚书、左传口义》。另一篇《杨守敬传》则云:“君躯干修伟,丰髯,声如洪钟,神似画像毛西河、冒巢民两先生。”(见同前)西河是毛奇龄,巢民是冒襄,在那时的知识界,都是用不到介绍的大名人。所以这种写法,可以省去不少笔墨,而予人以较深的印象。

另外,与陈衍同时的沈曾植,在《海日楼题跋》卷三《赵(爻 疋)盦太守画册跋》形容画的作者说:“赵于密太守,心古,貌古,谈笑古,嗜欲古。予尝戏语乐庵、伯严诸人,此汉壁画象,陈老莲人物画稿。”(中华书局本,138页)这也比得陈衍的写法,也是一种新鲜的说法。“人物画稿”的“稿”字,是强调那人长相的不整,但也似乎另有一个所本,那就是龚自珍的《人草稿》。并且,钱锺书《谈艺录》(补订本)云:“西方典籍亦每拟人之丑弊者为‘草稿’、‘未定稿’。”(中华书局本,463页)这也是中西相通的。

附带一提,荣如德译的《奥立弗·退斯特》(TheAdventuresofOliverTwist)第24章:“她那张变了形的脸现出一副努嘴斜眼的丑相,与其说这是造化之功,毋宁说象一张信笔乱涂的漫画草稿。”最后一句的原文,是作:“resembledmorethegrotesqueshapingofsomewildpencil,thantheworkofNature’shand.”只说是“用铅笔胡乱勾勒的”,并无“漫画草稿”的字样。《围城》的开头,说苏文纨的身形,“像方头钢笔画成的”,与狄更斯的这句,作意是相似的。这是临时想到的,姑且记下来,也许不是坏事。

作者:王培军编辑:谢 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