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官人法的实施是建立在一个时代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没有这样的时代与环境,是实施不起来的。我可以不夸张的说,建立这项制度,对于古今都是绝无仅有的社会形态!

在九品官人法之前,朝廷选拔人才的方式是察举制,从地方到行政再到中央去推荐优秀人才,这样做的最大的一个诟病就是全靠人情关系,推举的大多都是垃圾。再者当时每月都会举办一个叫月旦评的形式,可以点评各色人物,被评价的人物等于鲤鱼跃龙门,身价马上倍增,这样的一个形式,又造成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如今我们叫他为“泡沫”。

曹丕为什么实行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法是什么)(1)

月旦评

为什么是“泡沫”?

一个人,一经名人点评,那这个人立马点石成金,身价会几何倍数的增加放大,然后被评人做到家中只等着朝廷请他当官就可以了。这不是“泡沫“”是什么。汉代末期就是这样的神经病时代,政府威信扫地。

陈群

究竟什么是九品官人法:我们举个例子

A想当官,先得找到郡里的中正,让他给自己做一份人才评估鉴定书。“中正”是由郡里的地方官推举的,一般由本地有名望且看人精准之人担任。中正手下,想必还有一个人才评审委员会,他们见了某甲,展开细致的评审工作,比如看面相、调查家庭背景和某甲个人的简历,向街坊们了解某甲平时的品行和才能。最后出一份鉴定报告,鉴定报告必须包含三项内容:

一、你是谁的子弟,家族有没有当过大官的;

二、对此人的道德才能评语;

三、此人才应当在哪个档次。这就是九品(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

、下中、下下)。

所以,九品官人法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评定官员的品级,这项功能主要是针对汉朝旧官的。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把汉朝的官员们通通用筛子细细筛过一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择优进入即将成立的新的王朝。

那么为什么提起九品官人法就会想起司马懿,而非陈群?我想应该在多年后,司马懿在这个制度上加上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零件,这个零件几乎彻底官便了九品官人法的性质。

曹丕为什么实行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法是什么)(2)

新政九品官人法

这个零件就是州大中正。什么意思?

九品官人法初起时只有郡中正而没有州中正。州、郡虽然同为地方行政单位,但性质大大不同:郡更多具有地方自治团体的色彩,而州则是中央的派出机关。因此,司马懿设立州大中正以后,整个制度的枢纽就从地方转而掌握在中央的手里了。

有了九品官人法的支撑,汝颍世家前途有了保障,已经成为曹丕称帝的潜在支持者了。

借鉴《老谋子司马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