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险企偿付能力报告陆续披露完毕,备受市场关注的险企偿付能力年度成绩单也随之出炉。

据红星新闻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已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64家寿险公司中,有40家寿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三季度所有下降,而中法人寿、吉祥人寿、百年人寿、珠江人寿、长安责任5家险企的偿付能力未达监管要求。

百年人寿等5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

根据监管要求,险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达B类以上,3项指标同时满足,方为偿付能力达标公司。

6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5家险企偿付能力不及格)(1)

图据视觉中国

从已公布数据的64家人身险公司2018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红星新闻记者发现,相较去年三季度,四季度有25家人身险企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及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有所上升。

具体来看,华汇人寿、和泰人寿等8家险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在300%以上,民生人寿等16家险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位于200%-300%区间范围。

而中法人寿、吉祥人寿、百年人寿、珠江人寿、长安责任等险企,偿付能力未满足监管要求。

中法人寿资不抵债 长安责任踩雷P2P

“年关”难过,用这四个字形容中法人寿似乎不为过。

近日,中法人寿发布了2018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2018年四季度,其净利润亏损1024万元,保险业务收入为零,四季度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7738.04%,严重资不抵债。

中法人寿方面坦言,公司流动性严重不足,自2005年成立以来,资本金从未得到过补充,因持续亏损,资本金已消耗殆尽,现金流持续净流出,“公司自2017年4月即开始出现流动性枯竭情形。”

6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5家险企偿付能力不及格)(2)

图据视觉中国

红星新闻记者发现,从2016年三季度开始,中法人寿的偿付能力就已经开始突破监管红线,并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与中法人寿的遭遇类似,吉祥人寿此前也多个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

同时值得关注的还有长安责任保险,该公司因为踩雷P2P而出现偿付能力不达标的情形。根据其最新披露的2018年四季偿付能力报告显示,长安责任保险核心偿付能力与综合偿付能力均为-152.6%,远低于监管线。

记者留意到,去年年末,长安责任保险与P2P平台合作的业务赔付增多,并可能先赔付(有底层资产可以追偿)数亿元。由于巨额赔付,导致偿付能力从去年二季度末的152.3%降至三季度末的-41.5%。该公司在2018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公司将密切跟进追偿资产的追偿处置进展,根据各平台实际追偿处置情况,在2018年年底之前对全年应收代位追偿款逐项再次进行可回收性评估。

6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5家险企偿付能力不及格)(3)

图据视觉中国

但从去年四季度的数据来看,长安责任偿付能力依然不达标,且没有改善的迹象。在银保监会最近一次风险综合评级中,长安责任被评定为D类。

业内人士:谨慎购买不达标公司产品

作为衡量险企经营是否正常的重要数据,偿付能力的考核对于险企而言犹如“双刃剑”。

保险业内人士分析称,若偿付能力过于充足,或表示公司发展速度较慢,资本金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尚有发展空间,但如若偏低,则需警惕后续发展能力。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粟芳表示,偿付能力数据与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相关。若偿付能力相对不足,可开源节流,内部降低费用支出,降低规模扩张速度,外部则可通过谋求注资,提升偿付能力。

对保险消费者而言,业内人士建议谨慎购买偿付能力长期不达标保险公司的产品,以避免投保后,后续无法获得及时和充足的理赔。

红星新闻记者 田园

编辑 张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