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里,大家会看到一个比现实版大哥更老态龙钟的大哥。
在采访里,大哥的解释为,是导演马丁.坎贝尔时刻不停再提醒我:你不是JACK CHEN , 你是关玉明(成龙饰演的角色)!一个60岁的中老年人!
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电影是马丁.坎贝尔的,成龙大哥到底在影片中如何安排,导演说了算。而不是像之前的成龙电影,大哥是超级主角。
这次的《英伦对决》,马丁.坎贝尔和大哥的合作,金牌动作导演 金牌动作巨星。看这阵仗,俨然已经双赢了。
估计打戏太少的原因,是大哥确实老了,也没办法那么拼命。再者,由于影片加重了政治权游的戏份,导致大哥的戏份减少,打戏自然也随之锐减。
电影以其说是大哥的复仇之路,不如说是关玉明的逼供之路,在逼供的路上,牌局才越来越清晰,但这好像也不是关玉明的功劳。
关玉明在整部影片所做的,就是死了女儿,找出凶手,但毫无头绪,只能威逼最有权杖之人,一步步接近拿到凶手名字。
但实际上,关玉明并没有在推动剧情,换言之,关玉明只是在等待权杖之人拿到凶手名单,而不是自己的拿到凶手名单。
关玉明本是一名特种兵,还参与过CIA,换言之,本可以和《谍影重重》的伯恩一样,先是一名隐退的高手,然后由于各种原因出山,弄得整个情报部门团团转,那会有意思很多。
可是《英伦对决》并没打算这么做,甚至还削减了关玉明的武打戏,把影片很多篇幅放在了不疼不痒的权力斗争下。
影片剧情吊诡的地方就在于此,虽然电影的引线都是恐怖爆炸,但关玉明的复仇线根本没起到侦破作用,反而一路躲躲藏藏,威胁虽有作用,但作用太晚,前戏太长。
而布鲁斯南饰演的副部长,政治权利之间的斗争戏码,又和关玉明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因此从内核来看,这两条故事线,从头到尾其实根本没有得到实质的交集。
大哥说了,这部戏,其实是好莱坞找的我,现在是好莱坞需要我,需要中国市场。
好莱坞需要成龙,没有错。毕竟这部电影如果有大哥的加盟,中国国庆档市场,基本能稳拿电影预期票房。所以这种类型的好莱坞合拍片,想拿到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不找大哥,还能找谁?!
现如今,好莱坞的中国资本,大到动脉血管,小到毛细血管,都有中国资本的介入。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和好莱坞,不管是合拍片,分账片,投资片,等等,都能看到中国资本的影子。
但资本的注入,最希望的,是不影响电影质量。
这部电影,虽然有成龙加盟,而且是成龙的电影公司出品,但他并不是成龙式电影,他是是马丁.坎贝尔的电影。
也就是说,《英伦对决》其实并不存在超级主角成龙,而是被分成两条时长对等的主线。但正因为几乎戏份时长对等的两条主线,会让冲着大哥进电影院的观众失望。
影片平均分配大哥和布鲁斯南的戏份,动机未免也太明显,前者招揽华人市场,后者招揽西方市场。
这么做,貌似能两全其美,喜欢成龙武打戏的人,可以冲着成龙进电影院,喜欢布鲁斯南的人,可以看他如何饰演老奸巨猾的副部长。
但这就让电影的故事主线变得十分游离,感觉这部电影的剧情分布,像是大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比如成龙占多少戏份,布鲁斯南占多少戏份,打戏需要多少戏份等等。
影片改编自英国惊悚作家,史蒂芬.皮克的《CHINAMAN》(中国人)。小说剧情,比电影饱满很多,关玉明这个角色,也刻画得十分细腻。
《英伦对决》的英文原名叫《THE FOREIGNER》(歪果仁)。其实也和小说非常贴切,主要从关玉明(成龙饰演)的华人为视角,在英国遭遇恐怖袭击后的复仇计划。
影片起了一个很好的开头,来介绍关玉明的遭遇,但接下来貌似重心偏移,变成了副部长和英国政客的权力游戏,把成龙大哥饰演的关玉明晾在一边,角色不轻不重,成了一个“主配角”。
总而言之,如果影片把大哥的戏份加重,甚至让大哥来主导这一系列事件的结局,或许故事可能更刺激。
关注《大聪看电影》头条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