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春天,在湖北省大冶县,翻身做了主人的农民们怀着喜悦之情,纷纷去城里买回毛主席的彩色肖像,张贴在了家中最为醒目的位置,在他们心中,毛主席是他们的救星,他们将毛主席视为自己的亲生父母一般尊敬,是毛主席将农民们被剥削的阴霾驱散,为他们指名了前路。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天,农民们的生活相较之前已有了天壤之别,一天,一位来自铜山口的铁匠进城务工,看着好几家户人家的正门面前都张贴着毛主席的彩色肖像,心想,原来这就是毛主席的肖像啊,真是雄伟!

铁匠上班(湖北铁匠进城干活)(1)

毛主席像

这名铁匠兴致勃勃地看着毛主席肖像,可突然间他眼睛一亮:“毛主席的面相好面熟啊,特别是下巴上的那颗大痣,难道,难道他是我的润之弟?”

在当时,知道毛主席曾叫毛润之的人并不多,这名铁匠带着揣测的心思干完了一天的活后,回家和妻子说了这件事,妻子听完后笑话他说:“毛主席怎么可能是你那结拜的润之弟呢,你可不要瞎说,小心惹来麻烦!”

后来,在一名教书先生的劝导下,他鼓起勇气给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写了封信,北京党中央却迟迟没有给他回信,就在这名铁匠感到心灰意冷时,在1952年9月,毛主席竟亲自给他回了信!

我们今天的故事便将围绕这名铁匠和毛主席之间的故事展开,这名铁匠是谁?他为什么会和毛主席结为兄弟呢?他与毛主席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感人情谊?

铁匠上班(湖北铁匠进城干活)(2)

毛主席

这名铁匠名叫朱其升,他的故事要从1891年开始讲起。

铁匠从军

1891年11月17日,朱其升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县刘仁八镇岩山村烟铺朱家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之中,朱其升共有兄弟姐妹四人,他在家排行老二。

由于家庭条件困苦,朱其升12岁时便离开家,到湖南一个叫田江的地方学打铁兼修伞,朱其升天资聪颖,三年时间便学出师了。

但是,按照当时行里的规矩,朱其升出师以后要留在师傅那里尽三年学徒义务,在这三年期间,师傅只给徒弟一口饭吃,并不会给钱。

朱其升拜的师傅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当时的湖南地区正在大发洪涝之灾,师傅每天只给朱其升很少的食物,却安排他干很重的活,久而久之,朱其升便饿得受不了了。

有一天师傅出门以后,朱其升将师傅偷偷藏在房顶吊罐里的米饭吃了,师傅回家后发现朱其升偷吃米饭的事情之后大发雷霆,他狠狠打了朱其升几巴掌,并恶狠狠地骂他是“喂不饱的猪”!

铁匠上班(湖北铁匠进城干活)(3)

少年朱其升也是个刚烈性子,他本来就忍师傅很久了,这次他偷吃了点米饭师傅就对他又打又骂,压抑的情绪在这一瞬间爆发了出来,朱其升偏着头,喘着粗气,瞪着眼,脖子和脸部涨的通红,如同要同师傅干架一般。

师傅虽然嚣张,但见朱其升这般模样也不禁感到害怕,他有些畏缩起来,径直走回自己房间,此间还不忘骂朱其升说:“我惹不起你这个猪脑壳,你趁早给我滚蛋!”

于是当天晚上,朱其升一赌气,便卷了师傅家一席被盖和几件衣服,连夜逃了出来,可赌气归赌气,朱其升在湖南人生地不熟的,从师傅家出来以后,又能到何处安身呢?

于是朱其升只得沿路乞讨艰苦度日,期间也会帮忙别人做点小工,但赚来的钱很少,并不能改善他当下的处境。

铁匠上班(湖北铁匠进城干活)(4)

长沙老照片

1907年深秋,朱其升来到了湖南长沙附近,他打听到官府正在招收新军,为了混口饭吃,他报名参了军。

按照当时清政府规定,参军的人年龄不能超过26岁,身高不能矮于四尺八寸,不能有不良嗜好,且不能有暗疾,这些条件朱其升都符合,加之朱其升身强力壮,一看就是当兵的好材料,于是朱其升通过了兵检,被选进了赵恒惕管辖的新军队伍里。

朱其升一开始所在的部队只有13个人,后来,朱其升被调往由彭友胜带领的班里,彭友胜是该班的副班长,他对打铁匠出身的朱其升印象很好,在部队训练中时,朱其升吃苦耐劳,表现得十分勤奋,行军打仗时,朱其升也勇于冲锋在前,表现得十分拼命。

表现优异的朱其升得到了副班长彭友胜的赏识,在朱其升从军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更加加深了彭友胜对朱其升的印象。

铁匠上班(湖北铁匠进城干活)(5)

赵恒惕

那是在一次暴雨天气之后,路面湿滑且充满泥泞,在行军过程中,部队的马车一下子陷入了泥坑之中,泥坑几乎有半人身高之深,士兵们怎么拉都拉不上来。

朱其升见状,不顾危险一下子便跳进了泥坑里,他用肩膀扛着车杠,使劲往上推,可就在这时候意外却发生了,只听咔嚓一声,车杠断裂,马车承受不住挤压,向朱其升猛压了下去,部队士兵们见情况紧急,急忙围成一圈拉住马车不让它继续下压,在众人的努力下,终于将马车从泥坑中拉出,朱其升也脱离了危险。

这件事情过去以后,朱其升不怕死的精神被军营之中传为佳话,不久之后朱其升便被擢升为了上士,一个月饷银八元。

书生从军

朱其升参军之初的故事便如上文描写一般,那么,他和毛主席又是怎样相遇的呢?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形势如燎原之火般愈演愈烈,不久之后,焦达峰、陈作新等革命党人带兵攻占了长沙,朱其升所在的部队响应起义,成为了一支革命队伍。

铁匠上班(湖北铁匠进城干活)(6)

武昌起义油画

武昌起义爆发后,许多进步学生纷纷参加革命军,他们组建成为了学生军,投入到了推翻清廷统治的潮流之中。

当时正在长沙读中学的毛泽东也想参加革命军,不过,他认为学生军并不能真正带动革命进程,因此,他想要参加正规革命军。

于是,毛泽东来到长沙起义军的军营,向负责招收新兵的长官说明了来意,可没想到长官却说,要参加革命军,必须要可靠且他们熟悉的人作为担保。

毛泽东恳求道:“我只是个学生,哪来的人为我担保呢?你就通融一下,让我参加革命军吧!”

“不行!规矩就是规矩,没人担保,我不敢收你。”

毛泽东与负责招兵的长官据理力争,两人争执的声音传入了中军大营里,毛泽东报名参军的部队正是彭友胜的部队,朱其升听到响动后便从军营中走了出来,只看见一个学生与招兵长官正争执不下,便从中进行劝解。

铁匠上班(湖北铁匠进城干活)(7)

青年毛泽东

毛泽东有些失望地说:“我来只是想参加革命军,可这位长官却总说要找什么担保,我一个学生,哪来什么担保啊!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朱其升见毛泽东文质彬彬的样子,看起来像是一个读书人,便和蔼地说:“这位小兄弟,你有什么事和我说,行嘛?”

毛泽东见这位长官说话有礼貌,口气也温和,便将自己想要投身革命的想法一一如实和朱其升说了,朱其升听完后直点头,对这位学识渊博、谈吐不凡的学生印象很好,于是,他领着毛泽东进兵营找副班长彭友胜说:“彭班长,这位小兄弟想参加革命军,但是无人担保,我替他担保,行么?”

彭友胜点点头,简单盘问了毛泽东几句:“你叫什么?”“毛润之。”“你是哪里人?”“我是湖南湘潭人。”“家里是做什么的?”“家里人务农为生的。”“你为什么来长沙?”“我来长沙读中学,看到革命军张贴了征兵告示,便来参军来了。”

最后,彭友胜问:“我看学生们参加革命军,都是去学生军,你为什么想来正规军呢?”

毛泽东一本正经地回答说:“他们想参加学生军,我不喜欢,因为这样的话,参军肯定得不到好的锻炼,中国未来的希望也不能依靠在学生军上,我觉得革命想要成功,还得看正规军。”

铁匠上班(湖北铁匠进城干活)(8)

青年毛泽东

朱其升也在一旁为毛泽东说话:“彭班长,我看这润之老弟是个好苗子,要不我给他担保,我们就收了他吧!”

彭友胜对毛泽东也很有好感,但彭友胜也不能决定毛泽东能不能留在军队里,于是,彭友胜与朱其升一起为毛泽东作担保,他们请示过上司的同意以后,毛泽东便以“毛润之”的名字加入了革命军,成为了一名列兵。

毛泽东加入军队以后,朱其升在方方面面都会给予毛泽东特别照顾,毛泽东与朱其升的关系日益密切,不久以后便亲如兄弟。

毛泽东刚加入军队时,没有毛毯盖,也没有衣服穿,于是朱其升便将自己新发的棉衣给他穿,晚上天冷,便和毛泽东共用一条被毯,深夜,毛泽东经常踢掉被子,朱其升便会小心翼翼地将被子重新拉好给他盖上,朱其升知道毛泽东喜欢吃红烧肉,于是部队每次“打牙祭”时,朱其升都会将自己分得的红烧肉悄悄夹一些给他。

铁匠上班(湖北铁匠进城干活)(9)

在军队训练时,朱其升也对毛泽东悉心指导,他耐心教导毛泽东“稍息”、“立正”等基本步法,并教导了毛泽东如何瞄准、射击的一些技巧,毛泽东聪颖过人,一学就会,在朱其升的帮助下,毛泽很快就学会了难度很高的动作和技巧,并在一次训练打靶时,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

朱其升与毛泽东之间的情谊就这样一天深于一天,有一次,毛泽东的枪的机头卡住了,扣不动,朱其升见状便跑了过来说道:“不要紧,我来修!”

只见朱其升三下五除二将机枪拆开,用煤油将里面洗了,又用棉纱擦拭干净后,再将机枪重新装配好,交给毛泽东,毛泽东接过机枪后扣动扳机,手感就像崭新出厂的机枪一样,十分好使,毛泽东兴奋地说:“朱大哥,你真是个能手,我应该拜你为师父!”

朱其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哪能啊,我家里穷,因此十二岁便出来做工了,这样才学了些小手艺,你是读书人,和我们不一样,读书人脑子里的知识才有大用哩!”

这时候,彭友胜正好从旁边经过,听了朱其升与毛泽东的对话之后,笑着说:“润之小兄弟通晓古今,读书又多,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铁匠上班(湖北铁匠进城干活)(10)

毛泽东连连摇手说道:“不敢当,不敢当!”说罢,又拉着朱其升和彭友胜的手说:“我将来要是真的有所成就,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俗话说‘苟富贵,勿相忘’嘛!”

朱其升突然间灵机一动,便想和毛泽东结为异性兄弟,毛泽东也很乐意与朱其升、彭友胜这些人打交道,马上就答应了。

当天晚上,毛泽东,朱其升,彭友胜三个人坐在离军营不远处的向阳坡上谈天说地,其间毛泽东将《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说给了朱其升与彭友胜听,然后郑重地说:“我们虽不在桃园,但这向阳坡上红枫似火,古时候有桃园三结义,咱们今天就在红枫坡前三拜把吧!”

于是,朱其升、彭友胜、毛泽东三个人在地上插枝为香,撮土为炉,就这样结为了异性兄弟,三个人约定,日后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上报黎民,下安社会,共同奋斗,为革命尽心尽力。

此后,毛泽东与朱其升、彭友胜便结成了生死之交,在朱其升与彭友胜的帮助下,毛泽东在军事领域的造诣进展飞快,而毛泽东也经常将自己知道的知识传授给朱其升与彭友胜,他们三人互相促进又互相依赖,三人之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铁匠上班(湖北铁匠进城干活)(11)

毛泽东参军的这段时间里,部队没有打过大仗,但一些小的战斗却是在所难免的,1911年12月的一天,部队行军转角遇到清兵,双方随即展开战斗,朱其升拉着毛泽东的手钻进了丛林间一个小土坳里,就在这时,敌人一颗手雷突然间丢了过来,落在了毛泽东的身旁。

朱其升赶忙抱着毛泽东滚进了一旁的山沟里,只听一声巨响,朱其升与毛泽东探出头来一看,原先藏身的小土坳边上一颗松树被炸断,毛泽东与朱其升额上都涔出了冷汗。

还有一次,部队需要急行军150里路,行军中途,毛泽东便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朱其升见状,便搀扶着他行动,渐渐地便落了队。

毛泽东想让朱其升快些回去跟上大部队,可朱其升却执意不从,只说:“你一个人跟在后面,我放心不下,我一定要陪着你。”

当他们经过一个叫陈家大土湾的村子时,彭友胜也返身来找毛泽东了,这时候三个人已经离队伍很远,所幸便在陈家大土湾原地休息。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三个人还在睡眼朦胧中时,忽然听到了铁蹄声,于是三个人便钻进了村中一幢茅草屋内,朱其升悄悄去打探情报,只见满村都是清兵,回来后便对毛泽东、彭友胜说:“满村里都是清兵,估计是冲着咱们来的,这些鹰爪子估计在半路设了暗哨,发现了咱们的行踪。”

铁匠上班(湖北铁匠进城干活)(12)

晚清清军

彭友胜分析说:“敌人可能天一亮便会挨家挨户搜人,我们赶紧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吧。”

于是,毛泽东、彭友胜、朱其升三个人趁着天还暗,悄悄翻过土墙,钻进了一条暗沟里,到了白天,村子里突然传出来哀惨的鸡叫与狗叫,毛泽东等人知道,敌人这是开始搜人了。

伴随着敌人“交出革命党人”的怒吼声,平民百姓们发出一阵阵绝望的哀嚎,敌人正在怒打这些老百姓,惨叫与哀嚎声传遍了整个山野,毛泽东等人怒不可遏,他们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将这些欺压百姓的清廷官兵消灭。

毛泽东气愤地说:“如今这些官兵们欺压百姓,我们却只能躲在这里,什么也干不了,以后我一定要将这颠倒的世界再颠倒回来,为广大人民办好事!”

敌人闹了三天三夜才走,等毛泽东他们安全从阴沟里出来时,三个人已经饿得发昏,嘴唇渴得发裂了,他们好不容易才回到部队,得以休养生息一段时间。

到1912年4月时,孙中山与袁世凯达成和议,因此,彭友胜的部队也收到了即将解散的命令,就这样,朱其升、毛泽东与彭友胜依依不舍地分别了,此后朱其升回到老家干起了铁匠的本行,彭友胜继续从军,但过不多时也回家务农,毛泽东则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最终成就了一代伟业。

分别后的再聚

时光飞逝,转眼间便来到了1950年,此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而朱其升也老实本分地在老家当铁匠,他生性胆小,从前参加革命军的事他从不敢对人讲半句,因此,他与毛泽东的那段往事也鲜为人知。

铁匠上班(湖北铁匠进城干活)(13)

毛主席

直到有天朱其升进城务工,看到了一家人门口张贴的毛主席肖像,朱其升越看越眼熟,这不就是当年与自己分别后多年未见的润之弟么!

兴奋不已的朱其升回家后对妻子说了这事,可没想到妻子却笑骂他说:“你在白日做梦!咱们毛主席也是你个土农民能巴结得了的?你还是别乱说话,小心遭来灭顶之灾!”

朱其升被妻子吓得一机灵,便不敢再说了,可妻子却经常将此事当做笑料与朋友姐妹们说,久而久之,大家就都知道了朱其升认识毛主席这件事。

有的人认为朱其升纯粹就是胡说,却也有人相信他说的都是事实,于是,有个教书先生劝朱其升说:“你如果真的认识毛主席,何妨给毛主席写一封信呢?”

朱其升一听有道理,便委托一名叫孟淑纯的女老师写了一封信,寄给了远在北京的毛主席。

铁匠上班(湖北铁匠进城干活)(14)

毛主席

信寄出去以后,朱其升满怀期待地等着毛主席的回信,可朱其升等啊等啊,也一直没等到回信,就在朱其升想要放弃的时候,1952年9月,朱其升收到了一封从北京寄过来的信,这封信还是毛主席亲自写给他的!

朱其升不认识字,便找到了孟老师替他朗读信的内容,孟老师开头便读到了“其升兄”三个字,朱其升泪水瞬间就流了下来:“是他!这就是我润之弟!这就是我润之弟!”

毛泽东在信中邀请朱其升来京一叙,并附了些钱给他,朱其升从毛主席的回信中得知,当时的老班长彭友胜还尚在人间,并也同毛主席取得了联系,听到这个消息的朱其升显得十分高兴。

1952年10月中旬,朱其升带着毛主席的亲笔信,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火车日夜兼程,最终终于抵达了北京,朱其升下车后逢人便问:“毛主席住在什么地方,毛主席住在什么地方?”几经打听后,才得知毛主席住在中南海。

于是朱其升直奔中南海而去,等到了中南海时,一名军官拦住了他,朱其升说明来意,并拿出了毛主席的亲笔信,这名军官才准许他入内,当天,朱其升被安排到了一处宾馆里休息。

铁匠上班(湖北铁匠进城干活)(15)

毛主席

第三天下午,朱其升被告知毛主席想见他,于是朱其升收拾妥当以后,便随着来人来到了一座古朴雅致的四合院内,不一会,一位身材高大的人从深处的房间内走了出来,正是朱其升心心念念的“润之弟”。

毛主席一见朱其升后,十分开心,他一把抱住朱其升的肩膀说道:“你怎么不早点写信给我啊?我多想见见以前的朋友们啊!”

故友相见,毛主席、朱其升都显得十分高兴,两个人聊起曾经在军营中的故事,都感慨万分,朱其升不善言辞,毛主席便将自己与他分别后的故事说给了朱其升听。

两个人聊天聊得很晚,最后毛主席不得不走了,分别之前,毛主席让朱其升留在北京多住段时间,多看看北京的大好景色,并安排了人专门招待他。

铁匠上班(湖北铁匠进城干活)(16)

毛主席

朱其升在北京住了近一个月,生怕打扰到毛主席工作,便向毛主席辞行,临行前,毛主席派人给了他五百万元(旧币,约合人民币500元),毛泽东说:“这是我以个人名义给你的,回去后用这笔钱改善改善生活吧!”

朱其升回去以后,用毛主席给他的这笔钱开办了“和平油布雨伞厂”,他召集了那些流落街头的穷苦手艺人们一起经营雨伞厂,受到了当地政府的赞赏。

1954年时,朱其升带着雨伞厂的照片,再次上北京见了毛主席一面,毛主席对朱其升办厂子一事十分高兴:“这个厂子不错,很有社会主义气概!”毛主席鼓励朱其升继续将厂子办下去,在毛主席的鼓励下,“和平油布雨伞厂”越办越好。

铁匠上班(湖北铁匠进城干活)(17)

毛主席

后来,毛主席又邀请朱其升进京面谈了四五次,他们从分田地聊到了手工业的现状和前景,朱其升为毛主席提了许多自己的看法,毛主席也为朱其升提了许多办厂子的建议,二人之间的情谊并没有因为几十年未见而有丝毫减轻,反而在这一次又一次短暂的见面中加深了。

1956年夏,朱其升在汉口病逝,他与毛主席之间的故事到这里便戛然而止,但他与毛主席之间的情谊,却一直为人们传诵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