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陈汝佳歌迷,网名“夕阳”】

金钥匙9● 佳音管探索

(二)

鹦鹉发掘出打开歌唱之门的“金钥匙”,是真实无欺的!老师们都说,我们唱歌时要打开三腔,胸腔、口腔、头腔。

打开头腔,难道要在头腔凿个洞去打开?打开的就是这条上传下达的输送的管道哦!

这条用“安妮的律动”开发,用“含水发 r 练声法”打磨的发音管,我们且称之为“佳音管”吧!“佳音管”并不是无中生有出来的,它是原本就潜伏在你“三腔”之间的“通道”,或许会因为你也长久不懂运用,它只是一道扁扁平平的缝隙,没有发育成为对声音共鸣反射良好的隆起的“管道”。

“安妮的律动”是为开发“佳音管”打基础,为“含水发 r 练声法”作准备,未必一定要练,实在是因为鹦鹉的腔体过于狭小,还有病态的畸长,不纠形无法尝试,所以必须要练!

练习这个也不费事,睡前运动运动、早起再躺躺就完啦,睡觉听歌也可以训练发声机能,这方法也只有“天下第一懒”的神灵才想得出来哈哈!

鹦鹉说,如果你也需要借助“安妮的律动”开发“佳音管”,练习到一定程度感觉脑袋中央有个空间在打开,就要注意掌握方向把力量往眉心引导,眉心会被撑得打结,这时用手摸着鼻子,会感觉鼻梁在隆起一点,鼻翼下垂一点。

如果感觉鼻子往上皱,鼻翼撑开张着鼻孔就不对啦,不但管道没有正确打开,还会塑造出丑哒哒的朝天鼻。

如果练错也不必太闹心,鼻子是软组织,只要把力量尽量往高处引导练对回来,立即就好啦!

原来我们的轮廓是可以由内里塑造的,前些年不是出来个模仿邓丽君很像的吗?还附会上什么转世之说!她是从小就开始模仿邓氏的唱腔,自然发育出邓氏的腔体,腔体的形态塑造出外在的表象,原本有三分像邓氏的胚子,也就长成七分相似啦!

音乐通史全集(音乐笔记连载四十四)(1)

陈汝佳生活照

含水发 r 时,由于喉咙不能动作,就必须依赖横隔膜的弹动和用哼的感觉带动发声,有效改变说话唱歌喉咙用力的习惯。

收缩紧闭嘴巴将水往后位吸住,逼使腔体后壁扩开,上下拉抻成为连通三腔的管道,发声时又把管道锻炼得更通畅更韧性,气流摩擦坚韧通畅的管道,容易获取通畅干净的音色,管道半通不通时,或者状态刚好卡在某个节点,也会出现发沙的音色,这种发沙感跟声带疲劳或病变带来的力竭嘶哑不一样,是一种神奇的磨砂质感!

我想,如果追求一种带沙的粗犷的唱法,大可不必以伤害声带作为代价,刻意控制在管道某个点阻碍气流摩擦气流应该是可以达到效果的。

我记得佳哥走四乡时,他的嗓音还很嫩,就是接近女中音的状态,所以他可以模仿徐小凤很像,但是也唱很多男星女星的歌,他唱日语的《姿三四郎》时,声音很不一样,特别粗犷愤懑,可是转眼他又去唱甄妮的高音,声音还是清清亮亮的,一点没受影响!

噢……鹦鹉偶然尝试了一下,找到一种感觉,就是发音管的末端不上提去找眉心,而是刻意降下来抵在鼻梁山根底下用力,把气息堵在这儿摩擦就出来一种带沙的音色,带上吼的意识就是压抑感和愤怒感,山根一放松声音向上竖着走就回复清亮,一点也不影响声带!

我记得有一个外国老头,他独创的“怒音”唱法,也不是撕扯声带的,他的嗓音保护得很好,七十多岁还在全世界巡回开演唱会,他的唱法很多人想破解,鹦鹉这次尝试算是破解了这老头的“怒音”,还是发现了另一种“怒音”唱法呢?

声带是声音共鸣的根源,也是发声组织中最薄弱最需要保护的器官,这样不以伤害声带为代价发出的“怒音”,也算是一种技巧吧!

含水发 r 练声前要准备多点凉开水,因为含一口水不能维持太久,水会随着换气呼吸一点点渗入食道,渗漏多啦就得换另一口水哦!

还要注意不必过于勤奋,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管道”的二次发育,身体各个组织需要时间去适应协调,唱歌是一辈子的喜好,为此耗上半年几月时间其实也短暂,这个过程不会影响如常唱歌。

(未完待续)

【声明:本头条号所发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版权均属《环宇佳音》工作室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