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2021山东枣庄检测)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2.(2021辽宁大连期末)2020年5月30日,浙江省余姚市井头山遗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宁波余姚举行。经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测定,该遗址的年代距今约7 800—8 300年,这一发现将宁波地区人文起源的历史在河姆渡文化基础上往前推进了1 000多年。由此可见(  )

A.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B.科学技术是考古研究的决定因素

C.井头山遗址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D.宁波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最早起源地

3.(2021山东烟台三模)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

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

B.分布广泛,多元一体

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

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

4.(2021重庆三模)2019年,在河南淮阳发掘出一处距今约4 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有各种形制的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垫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家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当时粮仓的遗迹。如判断无误,这一遗存可实证(  )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贫富分化的出现

C.社会阶级的产生

D.早期国家的形成

5.(2021山东日照期末)良渚文化是距今约5 000年的长江下游文化遗存。它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有明显的社会分化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它把中华文明起源前推到与古埃及等文明大约相同的时间。良渚文化(  )

A.形成了南北作物差异的格局

B.确立了中央集权的社会体系

C.丰富了中华早期文明的内涵

D.说明了世界文明具有同源性

6.(2021湖北孝感三模)某学者在其历史论文中先后引用了如下的材料:“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

A.阶级的产生

B.王的出现

C.早期国家的诞生

D.世袭制的确立

7.(2021广东汕头三模)据史书记载,大禹晚年决定禅位给伯益,但四方诸侯比较属意禹之子启。禹死后,伯益与启争夺王位,启杀伯益而继承王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夏朝控制地方的手段单一

B.权力继承方式发生变化

C.诸侯拥有国家事务的决定权

D.国家权力实现了高度集中

8.(2021山东济南一模)占卜是商代统治者通过贞人(专职占卜的人)借上天以神化王权的一种手段。从已发现的卜辞来看,商代前期占卜的范围非常广泛,多为贞人解释和发布;但后期的范围却大为缩小,多为商王行止的记录。这反映出(  )

A.商代后期政局更加稳定

B.商王的权力在不断增强

C.宗教祭祀活动逐渐减少

D.神权与王权正走向分离

9.(2021福建泉州三模)图1是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尊内底铸有铭文122字,其中写道“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yì治理、安定)民”。图2中的“中国”指当时(  )

先秦时期的中华文明教学反思(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

A.统治的地域中心

B.汉文化影响范围

C.封建政权的称谓

D.中华民族的总称

10.西周王朝统治稳定后,周公决定在地处中原中心地带的洛邑建立新的都城。都城开建后,据说周公看到天下的诸侯纷纷响应王朝的号召前来参加筑城,非常高兴,说:“示之以力役且犹至,况导之以礼乐乎?”由此可见,周公决定修建洛邑的重要目的是(  )

A.加强对中原地区有效控制

B.检验周王在诸侯中的权威

C.对殷商顽民进行严密监视

D.建立周王朝新的政治秩序

11.(2021湖南益阳三模)有学者论及《诗经》中的“风”和“雅”时认为,“风”是一国之音,带有鲜明的地域特点,“雅”是“四方之风”,为天下正音。这反映了(  )

A.分裂动荡的社会现实

B.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

C.多元一体的政治特点

D.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形成

12.(2020天津卷)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

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13.“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这表明周代(  )

A.对天命观持排斥态度

B.对天的认识理性化

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

D.德治思想逐步形成

14.(2021四川乐山三模)甲骨文的美术性格使书写者和读者都能发挥其想象力,创造新的审美享受和思想境界,能使同一文字互相会意,正好弥补了中国地大、方言甚多这种语音上的缺陷。材料意在说明甲骨文(  )

A.有利于统一文化的形成

B.加速了周边民族的“汉化”

C.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D.消除了区域交流的障碍

15.(2021湖北黄冈三模)2002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的西周大克鼎,是当时大贵族膳夫克为祭祀其祖父师华父而铸造的青铜器。其铸造目的体现了(  )

A.宗法血缘 B.皇位世袭

C.家庭和睦 D.中央集权

二、非选择题

16.(2021浙江宁波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桑,《说文》:“桑,蚕所食叶。”在甲骨文中可释为桑的字如

先秦时期的中华文明教学反思(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

,从甲骨文中桑字诸形反映出,殷人对桑树的三种树形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丝,《说文》:“丝,蚕所吐也。”……甲骨文中反映出殷人已懂得练丝……经过对殷代丝绸实物的研究,殷代确已开始使用简单的提花装置的织机……从甲骨文我们还可以看出,商代可能也有管理丝织业的官吏。

——摘编自罗存康《试论商代的蚕丝业》

材料二 殷墟出土了极为丰富的文物,但甲骨文是分量最重的一类。因为它是人思想的反映,是历史的直接记录,它让我们了解商代的很多事件和人物,也让我们直接面对商代的文明高度。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成熟文字,作为象形文字,甲骨文自诞生起就是美的载体,为艺术创造提供了广阔空间。数千年来,伴随着汉字的演变,也形成了举世无双、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

发现120年来,甲骨学已经发展成一个国际性学科,研究者遍布中国、美国、日本等数十个国家,成为认知中国早期历史和古代文明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闪耀三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之光——

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2019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商代蚕丝业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述纺织业在商代经济生产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17.(2021河北沧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与商王朝相比,西周的统治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内的“周礼”体系得以确立。古人喜欢用“周公制礼作乐”来表述……其三,政治疆域和文化影响区域大大拓展,这与“分封制”的大规模推行密切相关。可以说,这是一个神权下降、王权强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时代。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答案与解析

课时规范练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D 解析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进步的主要表现,故选D项。从采集到种植的转变和建筑技术的进步无关,排除A项;人工取火的出现也是生产力进步的一个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项;饲养水平的提高与从采集到种植的转变无关,排除C项。

2.A 解析 井头山遗址的考古成果将宁波地区人文起源的历史在河姆渡文化基础上往前推进了1 000多年。由此可见,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A项正确。

3.B 解析 材料“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说明各原始文化存在着文化的交流,逐渐走向“一体”,综合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B项正确。

4.A 解析 粮仓遗迹分布于台基之上,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懂得对粮食做防潮处理,这可以用来证实当时农业的发展程度,故选A项。

5.C 解析 材料中良渚文化的诸多信息说明其是比较成熟的文明形态,时间比较早,丰富了早期中华文明的内容和特征,故选C项。

6.C 解析 材料反映出当时已经有初步的行政区划,制定了刑法,建立了都城,这些都是国家出现的重要标志,C项正确。

7.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大禹晚年决定禅位给伯益,但禹之子启在禹死后杀伯益而继承王位。这说明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即权力继承方式发生变化,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夏朝控制地方的手段单一、诸侯拥有国家事务决定权,故A、C两项错误;国家权力实现高度集中始自秦朝,故D项错误。

8.B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商代后期贞人占卜范围缩小,不能随意进行占卜并发布卜辞,发布和解释卜辞更多掌握在商王手中,体现了商王权力的增强,B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涉及贞人职权范围大小的变化,并未涉及政局、祭祀的信息,A、C两项排除;商代后期,商王逐渐垄断神权和王权,神权和王权走向统一,D项错误。

9.A 解析 材料“自之乂(yi治理、安定)民”是统治百姓,由此推断“余其宅兹中国”是其统治区域,故选A项。

10.B 解析 由材料“天下的诸侯纷纷响应王朝的号召前来参加筑城”“示之以力役且犹至,况导之以礼乐乎”可知,周公营建新都城之后,发现天下诸侯都来参加筑城,周公认为,让诸侯出力都可以,那么礼乐教化更可以了,这说明周公通过修建新都城来检验周王的权威,故选B项;“有效”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修建都城,并未提及对顽民的举措,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西周王朝统治稳定后的措施,而非周王朝建立初期的政治秩序,排除D项。

11.C 解析 “风”是地方之音,带有地域色彩,而“雅”是天下正音,体现了多元性和统一性,即多元一体的政治特点,C项正确;“雅”为天下正音,说明当时并不是分裂动荡,排除A项;“风”“雅”体现的不是平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D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12.D 解析 材料中“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说明私田的所有权是国家所有,私田主人仅仅有使用权,故D项正确;井田制下无论公田、私田都不能买卖,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私田的收获物作为报酬归私田耕种者所有,不是全部上缴国家,故B项错误;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不属于小农经济,故C项错误。

13.D 解析 据材料可知,周代统治者具有“惟德是辅”“敬天保民”的德治思想,故选D项;从题干中可看出,周代统治者是想通过宣扬“敬天保民”的思想来获得“天命”,不是排斥“天命”,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德治思想而非对天的理性认识,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天子权力,排除C项。

14.A 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甲骨文“正好弥补了中国地大、方言甚多这种语音上的缺陷”,说明甲骨文可以使得人们的书写语言达成一致,这对于统一文化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故选A项。

15.A 解析 根据“为祭祀其祖父”可知,其铸造目的体现了重视血缘亲情的宗法血缘,故选A项;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家庭和睦无关,排除C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

16.参考答案 (1)状况:商代蚕丝业已经比较发达;商代已经掌握了缫丝、织造等技术;可能出现了管理丝织业的专门官吏。

地位: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

(2)历史价值:数量可观的甲骨文资料反映了商代社会的信仰、制度文化和经济生活;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对研究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有着重要的价值;是认知中国早期历史和古代文明的重要工具。

17.参考答案 示例

题目: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阐述:分封制明确了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分封制有利于周朝政治疆域的扩展和周文化的传播,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

总之,分封制使西周的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严密,巩固了统治,扩大了影响,是一种制度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