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里“语言”叫做“言叶”,这意象很美,好像我们说出来的每句话都有自然生命,由音律、节奏、意象长成了叶子, 叶子串成枝条,枝条汇聚树林,言语越充盈、越丰盛,绿海就越茂密(有部著名的动画片叫做《言叶之庭》讲的也是言语的力量),只言片语、点滴汇聚最终会成为 一片大海。

有一群日本人想要捕捉这种语言之美,他们准备编撰一部古今大百科字典《大渡海》,收录到《大渡海》的词条一定要有音律和节奏及意向。这么美好的理想和实践当然只存在艺术世界,这个故事是日本电影《遍舟计》。

电影里以 一个编辑组四五个人的力量,编撰这艘船只的平凡又伟大的举动,耗费数十年的时间,将散落在人间的各类只言片语从“言叶之海”搜集、晾晒、汇聚、分类、展示 的工艺,就是“编舟”。他们耐心搜罗词汇,并且勤奋用纸笔记录抄写,制作成无穷的卡片和词条时,在那个没有计算机的年代,是多么需要耐心、决心和天分。

编舟的少年从快要被枯燥的辞海淹死到度尽劫波修成正果,人生四季的不同心态都预示着人性的成长,故事的男人工是一个白衬衣,卷发,戴眼镜,不善社交和交谈的宅男。这个人设很符合日本当下年轻人的形象,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只是希望一个人静静地呆着直到生命的终结。宅男一个偶然机会进入《大渡海》编辑组,他喜欢收集书籍,他能够认真且有耐心的研究每一个文字细节,这很符合编辑组的要求。

扁舟少年小光在枯燥的《大渡海》编撰工作中忘我工作,他差一点就被枯燥淹死了,这个时候他遇到一个心爱的女子,为了表达对这个女子的喜爱,小光用日本古语(也就是汉字)认真写了一封有一封的情书,女子被这么可爱的人感动了,他们走到了一起。小光变成了大光,他将自己对妻子的爱编成一个词条,那个词条里有节奏、音律,温度。走出词条,现实生活中,编舟男人与妻子保持相敬如宾的状态。

日文与汉字的关系(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1)

日文与汉字的关系(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2)

日文与汉字的关系(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3)

日文与汉字的关系(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4)

四十年过去了,《大渡海》成书,编舟老人光老带着妻子来到海边,他很客气对妻子说感谢您这么多年的照顾,光老为自己的事业耗尽了激情,他美丽的妻子体验四十年青灯伴黄卷的孤独。

电影被许多人解读是日本人的工匠精神,然而放到正常社会价值观里,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中国的四大名著作者及《四库全书》和《永乐大典》的编辑们没有一个人像日本编舟少年那么极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人的温柔善良是博爱的,我们可以把事业做得很好,但是同时我们也不能放下自己的家庭生活,人生不单单是名利场也需要善良和温柔及爱情。

日本人将古语改造为平假名配合汉字使用,这是为了彰显日本文明进程,就像韩国废除汉字为官方文字而使用“训民正音”。我们很高兴可以看到邻居国家日本和韩国有自己的语言文明,这会让我们的朋友圈更加丰富多彩。

日本人如果想要把汉字从日语中彻底删掉,那么这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对于中华文明复兴来说不算是什么大事,毕竟西方国家年轻人们正在努力学习汉语和汉字,中国人有自己的文化自信,我们的文明在博爱和包容价值观指引下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1995年日本人口1.45亿人,2022年日本人口仍然是1.45亿人,没有人口增长只有不断老龄化的人口结构,日本的文明发展和继承需要可持续的人口来承载,不愿意结婚和生育的日本年轻人正在选择另一种人生,躺平的人生里片假名伴着汉语文字继续流行。中国欣欣向荣的年轻人保持自己的中国梦为英国《牛津英汉大辞典》和日本《日汉大辞典》不断贡献出新的词条,中国的文明在文化复兴进程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当中国话和中国汉字成为世界流行时尚的主流文化的时候,相信日本年轻人会很乐意看中文字幕来学习中国文化。

综合而言,世界上有一个国家的文字有节奏,有韵律,有温度,有情感,有故事,那会是哪一国的文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