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以退为进,恪守柔弱之强,方能保全自我。

道德经身退天之道(道德经以退为进)(1)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总是希望展现自己刚强的一面,他认为只有与刚强示人的时候,才能保证自我不受伤害,才能让更多的人尊敬和佩服自己。

但是这恰巧是一个误区,如果你总是以刚硬和不拘一格为人的时候,事物往往会往相反的一面去发展。

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不是以力量取胜,无论针对于任何人,任何角色,都企图于用力量战胜对方,那么这样的人就是一种有勇无谋。

当你转换一个角度去考虑,以柔弱胜强,以退为进,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一份收获。

对于人生整个状态来说,你所认为的刚强,或许只是一种偏激和执念,未必是最好的一种状态。

道德经身退天之道(道德经以退为进)(2)

我们需要明白一种中庸之道的智慧,以弱胜强才可以左右逢源,避开灾祸,从而保全自我。

所以《道德经》中老子就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深知自己的刚强,反而要持守柔弱的德行,甘为天下的溪涧,甘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就不会离去,就会复归于婴儿般纯真柔和的状态。

《道德经》中的思想就是说:刚强是一种有为的表现形式,柔弱是无为的表现形式。

很多人自以为拥有一种力量,拥有一种强硬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其实真正的得到是一种柔弱,能够容纳万物。

道德经身退天之道(道德经以退为进)(3)

就好像对于一个领导来说,如果你只是强硬的对待自己的下属,并非能够让下属归顺于你,从内心真正的敬佩你。

而是需要有一种容纳,需要有一种包容,包容下属的不同个性存在,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一个团队,而且更重要的是,能让下属从内心真正的尊敬你,佩服你。

一个人最大的一种力量,并非是表现在表面,而是真正的蕴藏于自我的内心中间,自我内心的力量,有一份包容的胸怀,才是真正的一种得到。

《道德经》中老子所说“上善若水”的一个道理,所谓的上善若水,就是能够有一个如水的胸怀,不和万物相争,处在众人都厌恶的低下的地方。

顺其自然的以坦然的心胸面对一切,一切顺其自然,保持一种平静。

道德经身退天之道(道德经以退为进)(4)

这样的一种顺其自然,其实在无形之中就是符合了天时地利与人和,这样的人为人处事,不会招致怨恨,不会因为自己的强硬而得罪他人,所以更不会留下祸患。

这是一种不偏不倚的好处,能够在合适的时间以退为进,不争不夺,无过无不及的一种体现。

比如说,有一些非常有名的人,他们对于自己的事业,对于自己的工作,当到达一个巅峰的时候,并没有永远的待在那个地方守住那一份强硬,而是懂得退下来,把这一份荣耀和刚强让给别人,让自己保留一份柔和。

在这样一个无形的过程中,他避开的是强硬的姿态,所谓的“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

道德经身退天之道(道德经以退为进)(5)

当他学会避开锋芒毕露的状态时,自然能够避开灾祸,永远的守住那一份荣耀。而且在另外一个转角处,他们或许还会收获另外一份成就。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您对于《道德经》中的这一篇章智慧怎么理解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