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请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请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前言:
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在世,我们都是孤独的旅人,尽管身边的人来来往往,可最终,属于我们的那条路,还是要自己走下去。
相逢是意外,离别才是人生的常态。所以李叔同说,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离别多。
漫漫人生路,没有人能够一直陪伴着我们,即便是最亲近的人也不能,所以,孤独是常态,寂寞亦是常态。
但是,即便是一个人形单影只的旅程,也要在这条独一无二的路上留下坚实的脚印。
就如数百年前,唐朝那个孤独的诗人一般,在那段孤单寂寞冷的旅途中,因为一首诗,因为诗中的那句“鸡声茅月店,人迹板桥霜”,世人便牢牢地记住了他禹禹独行的孤单背影。
他,就是那个被称为“温八叉”的花间派鼻祖温庭筠,而这首诗,就是羁旅之行中的名篇——《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唐 温庭筠《商山早行》
简译:这是一个乍暖还寒的早春,诗人从长安启程去往湖北襄阳投奔徐商,途经商山,在客驿小憩后,一大早又要赶路。
驿站里都是着急赶路的人,当诗人听到鸡鸣起床的时候,院子里已经响起了叮当的马铃声,想到又要踏上孤独的旅程,而且离故乡越来越远了,一丝凄然之情油然而生。
晨光熹微的清早,残月的余晖照着山中简陋的茅舍,板桥上弥漫着早春清冷的寒霜,上面留下了一行行早行人的足迹。
山路两旁,槲树长出了新生的嫩芽,那些经冬的老叶一片片地落了下来,覆满了前行的小路;回头望,那些洁白的枳花,正鲜艳地绽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故土难离,诗人又想起昨夜梦里家乡的美好景象:冬去春来,冰消雪融,一群群野鸭和大雁在池塘里快乐地嬉戏着。
可是,无论怎样不舍和流连,故乡终是渐行渐远了,前路漫漫,即便是孤单寂寞冷,咬着牙也要坚持走下去。
赏析:温庭筠的这首诗具体写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但是联系诗人的生平,应该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三年,时年四十八岁的温庭筠为生计所迫,不得不去投靠彼时镇守襄阳的徐商,途经商山在驿站稍作停留,去国怀乡,有感而作。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凌晨,旅人们就已经身披清冷的月光,踏着泠泠的寒霜在赶路了。
孤寂之情,思乡之意,都汇集在这早春时节寒冷凄清的景色里了,而且还隐隐地流露着些许人生的不如意和失意。
温庭筠文思敏捷,富有奇才,又因为他恃才不羁,多被权贵所不容,所以屡屡科场失意,以至于一生都郁郁不得志。
而自己这一去,前途未卜,谈不上开怀,也说不上失意,因为诗人早已看透了尘世间的一切。
但是,诗人骨子里又是乐观的,诗中虽有些许伤怀,可他还是给读者和自己许多的希翼,你看那句“人迹板桥霜”,难道不就是在告诉我们“莫道君行早,还有早行人。”吗?
这一刻,你还在徘徊犹豫什么呢,如果再不迈开前行的脚步,大步向前,就会与他人拉开越来越远的距离了。
你再看,“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槲树只有长出了新生的嫩芽,老的槲叶才会落下来,枳花正开得热闹,把驿站简陋的泥墙都照亮了。
来日可期。春天来了,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虽然寒流还未完全褪尽,可是属于春天的盎然生机已经迫不及待地登场了。
温庭筠这首仅40个字的五言律诗,情景交融,脍炙人口,百年来备受推崇,因为,诗虽短,却有着不尽的人生哲理。
写在后面: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历经十年离乱,李益才与表弟偶然相逢,如果不是问起对方的名字,这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兄弟险些没认出彼此。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久别重逢,理应常相聚,但是,聚散苦匆匆,他们彼此都有了自己的路要走,只能挥手道别。
其实,人生就是如此,总有一些路要一个人去走,因为没有人能够一直陪伴着我们,父母不能,兄弟姐妹不能,朋友不能,子女不能,爱人也不能。
在这条漫长的旅程上,虽然人来人往,看似热闹非常,但是,能够和我们同行的人却少之又少。
缘分深的人会我们陪一程,缘分浅的人则如昙花一现,这一路,终究还是要自己走下去。
所以,我们要历练出一颗强大的内心,风来雨来都要勇敢地面对,熬过去,就会晴空万里。
就像温庭筠的这首《商山早行》一般,纵使“客行悲故乡”,也要“人迹板桥霜”,因为,无论前方的路有多么坎坷难行,只要不回头,坚持走下去,就会遇见你想要的未来。
注:本文是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