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苏轼最霸气、最豪迈的一首词是什么?作为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咱们的东坡居士总是能凭借自己旷达积极的人生态度为我们呈现一首又一首经典的诗词。也许《念奴娇 赤壁怀古》更为振奋人心,又或许《定风波》将其淡然潇洒表现得淋漓尽致,《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太过深情,但若说起霸气侧漏,《江城子 密州出猎》估计是鲜有诗作能及的。

苏轼写自己功绩的一首诗(苏轼最豪放的一首词)(1)

神宗熙宁八年,这是苏轼自请来密州任职的第二年,这一年苏轼即将四十岁,但还没经历过"乌台诗案"这种攸关生死的事情,心中自有一番豪情,也依旧意气风发。那一年,苏轼与朋友们一起围猎喝酒,兴致正起,不禁感到热血沸腾,不免抒发一下自己对于杀敌报国的豪情逸致,遂伴着酒兴,写了一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写自己功绩的一首诗(苏轼最豪放的一首词)(2)

苏轼说他暂且要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毕竟四十岁的诗人已经不年轻了,但心态依旧如年少般,豪气轻狂,左手牵着大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们就带着华美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裳,浩浩荡荡的向前走去,就像是疾风席卷了平坦的山岗一样。为了报答全城的百姓出动随自己出猎,诗人说自己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一只老虎让大伙儿瞧瞧。

苏轼写自己功绩的一首诗(苏轼最豪放的一首词)(3)

喝酒喝到高兴的时候,诗人的胸怀更加开阔,性情也更加张扬,所以即使头发微白了也没什么关系。只是想着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他的罪,到那一天,苏轼必然是要拉开弓箭的,他会将其拉成满月的形状,朝着西北将代表西夏的天狼星给射下来。

苏轼所处的朝代,正是西夏猖狂的时候,虽然在王安石变法的影响下削弱了他们的部分实力,但仍旧是北宋的一大隐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苏轼想要上阵杀敌,镇守边关的心态就不难理解了,而这时的苏轼,恰恰好还有着那满腔热情,没有被生活打压,也没有因为挫折而丧失斗志,他渴望报效朝廷,承担保卫国家的责任。

苏轼写自己功绩的一首诗(苏轼最豪放的一首词)(4)

作为豪放派的代表词人,苏轼这首《江城子》几乎是信手拈来,可能是喝酒喝得正酣畅淋漓,那一瞬间的霸气倒有些李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畅快感了,这种宏大的理想情怀配合着诗人本身的性情,一首词就展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了。

苏轼写自己功绩的一首诗(苏轼最豪放的一首词)(5)

从上阙来看,苏轼运用了孙权射虎的典故来自比,《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里有说:"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而苏轼在词里表示,为了报答百姓对他射猎的支持,必定是要亲自射虎的,或许内心希望如孙权一般英勇无畏吧,也希望如孙权射虎般成功,但从中可看出的是属于苏轼的自信与积极。

苏轼写自己功绩的一首诗(苏轼最豪放的一首词)(6)

而在下阙里,诗人又随手甩了个"何日遣冯唐"的典故,不过这也可以看出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了。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写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个典故出自汉文帝时期的魏尚和冯唐。据说魏尚在云中当太守时,爱惜士卒,更是让匈奴不敢侵犯,但在一次报公文书上所记载的杀敌数字与实际不符,虚报了六个而被削职。冯唐为其辩白求情,文帝就赦免了魏尚之罪,并派冯唐为使节,持节入云中,恢复了魏尚的官职,之后魏尚果然不负期望,带领下属阻挡了一批又一批的匈奴来犯。

苏轼写自己功绩的一首诗(苏轼最豪放的一首词)(7)

苏轼用魏尚自比,渴望他的冯唐早日来赦免他的罪过,有朝一日,也可以如魏尚那般,驰骋沙场,报效祖国。王勃《滕王阁序》里引用这个典故抒发的也是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不知道什么时候属于自己的那个"冯唐"能够早早的来召唤自己。或许古代被贬的、或者是仕途不顺的文人都渴望有个冯唐来到他们面前,给他们希望吧,只是有时来得太晚,他们早已白发苍苍!

苏轼写自己功绩的一首诗(苏轼最豪放的一首词)(8)

据说苏轼自己很喜欢自己写的这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可能是将自己的意气风发、豪迈豁达都表现在词里了吧,作为北宋朝臣,即使他是被排挤在中央之外,却依旧想为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做点什么,而看到百姓们如此支持他,也想要展现一番自己的才能,并凭此去守护这些善良质朴的百姓,如苏轼这般胸怀天下、为国为民之人,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弥足珍贵的。

苏轼写自己功绩的一首诗(苏轼最豪放的一首词)(9)

其实,哪怕我们仅是这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也应该始终怀着对生命的热情与珍视,这样就会永远保持着对生活的向往,对梦想的追逐,也会想要去守望我们所珍视的一切,哪怕青春不再,依旧可以意气风发,豪气万丈,依旧可以"左牵黄,右擎苍"、"亲射虎"、"射天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