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炉火纯青之军事战略是“积极防御”,其真谛有二,一是“积极”而非消极,二是“防御”而非侵略。抗美援朝、中印边界冲突、中苏珍宝岛战争均为这一军事战略的应用典范。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安全环境空前恶劣,除美国武装进驻台海、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中印边界爆发冲突等因素外,苏联因“长波电台”“联合舰队”与我交恶,在我国东北、西北及中蒙边境陈兵百万,成为最大威胁。

这一严峻背景下,毛泽东向全国发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号召,在军事战线、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同时开展三线斗争,积极防御并遏止了一场霸权国家针对中国极可能爆发的核战争,并蓄力迎来发展机遇。

破局毛泽东深挖洞(破局毛泽东深挖洞)(1)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宣传画

战略方针问题是根本问题。1956年3月,毛泽东召开军委扩大会议正式确立“积极防御”国防战略方针,即坚持战略上防御和战役战斗上进攻有机结合,成为我军战略总方针和克敌制胜法宝。

当前美国挑起俄乌冲突,持续消耗欧盟和俄罗斯,在亚洲建立“小北约”,组建IPEF,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网。当下在军事、经济、政治三条战线构建对美积极防御尤有重要现实意义。

破局毛泽东深挖洞(破局毛泽东深挖洞)(2)

毛泽东“深挖洞”战略不仅简单指挖防空洞,更指全面备战,动员全国人民把备战做深做细,确保备豫无虞。

1963年12月16日,毛泽东在听取十年科技规划时说:

军事上除进攻武器外,要注意防御问题的研究,也许我们将来在作战中主要是防御。

进攻武器,比原子弹的数量我们比不赢人家。

战争历来都需要攻防两手,筑城、挖山洞都是防嘛。秦始皇的万里长城没有多大用处。

我们准备做一些蠢事,要搞地下工厂、地下铁道,逐年地搞。

①“地下防空室,这笔钱不能省”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把防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国防建设。

1953年11月,成立中央人民防空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防空工作会议,确立“长期准备、重点建设”方针,着手在省会城市和沿海大中城市加强防空设施建设。

1956年2月,毛泽东听取工业汇报时强调:“地下防空室,这笔钱不能省。”1965年1月,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对北京及各大城市防空作出指示:“老百姓怎么办?就是每个房子都挖个洞,自己挖。平时当仓库,藏东西,战时飞机来了当防空洞。”1969年5月,再次强调“加强城市防空”,严肃批评不重视人民防空问题。

1969年8月,中央成立由周恩来任组长的全国人民防空领导小组。之后群众性的挖防空洞、挖防空壕如火如荼,全国很多城镇形成四通八达的地道网。

破局毛泽东深挖洞(破局毛泽东深挖洞)(3)

全国广泛开展“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活动

②“对战争,第一条,反对;第二条,不怕”

1955 年1 月28 日,毛泽东会见芬兰首任驻华大使孙士敦时,就战争问题讲了两点:“第一,我们不要战争; 第二,如果有人来侵略我们,我们就予以坚决回击。”

1959 年3 月,毛泽东接见美国著名黑人学者、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杜波伊斯博士和夫人。杜波伊斯问:“为什么中国人不那么害怕战争?”毛泽东回答:

如果帝国主义一定要发动战争,你害怕有什么用呢?

你怕也好,不怕也好,战争反正到来,你越是害怕,战争也许还会来得早一些。

因此,我们有两条:

第一条,坚决反对战争;

第二条,如果帝国主义一定要打仗, 我们就同它打。

把问题这样想透了, 就不害怕了。

破局毛泽东深挖洞(破局毛泽东深挖洞)(4)

1959年3月,毛泽东会见美国著名黑人学者杜波伊斯博士及其夫人

毛泽东强调:“世界上的事情总是那样,你准备不好, 敌人就来了;准备好了,敌人反而不敢来。”“做坏的方面的准备,做了准备,也许可以不打。帝国主义反对我们, 如果我们都睡觉,那是很危险的。”

他讲明了一个道理,只有作最坏的打算,时刻准备战争,才能真正有备无患。

③“搞一点原子弹”

赫鲁晓夫曾说:“导弹核武器时代,几百万士兵就是几百万穿着军大衣的肉。”

为打破核讹诈,毛泽东在1956年4月25日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强调研制原子武器的战略意义:“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1958年6月21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他再次指出:

还有那个原子弹,听说就这么大一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说话不算数。

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

一年不是抓一次,也不是抓两次,也不是抓四次,而是抓它七八次。

60年代初,苏联撤走全部专家和图纸、设备后,毛泽东说:“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

在当时我国经济面临严重困难情况下,毛泽东于1962年6月和11月先后批示:“对尖端武器的研究试制工作,仍应抓紧进行,不能放松或下马。”“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集中全国资源用于突破尖端技术。

原子弹研制进入攻坚突破期时,1963年11月2日,毛泽东接见尼泊尔客人时说:“现在世界正在起变化,几个大国要控制小国是不行的。”“他们欺侮我们没有原子弹,没有核武器,工业不发达。但是,这会起变化,几十年后会变化的”。

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

破局毛泽东深挖洞(破局毛泽东深挖洞)(5)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年8个月后,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5年6个月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6年2个月后,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成功。

④“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1969年3月及8月,中苏相继爆发珍宝岛及铁列克提武装冲突。

珍宝岛反击战后,苏联立即向中苏边境增兵约 15 到 30 个师,在中蒙边境地区设立 3 个地地导弹基地,装备约70枚SS-12型战术核导弹,射程800公里,可有效威胁北京。苏联军方《红星报》扬言要给“现代冒险家”以摧毁性的核打击。苏联开始做对华战争准备。1969 年底,苏军在中苏边境地区部署的战术武器数量超过其在东欧部署的规模。

破局毛泽东深挖洞(破局毛泽东深挖洞)(6)

1969年3月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而且苏共强硬派开始策划对华核打击。8 月 18 日,苏联驻北越使馆向美国驻北越特别助理表示,苏联正考虑对中国核设施进行核打击。这是苏联官方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向美方表达此意图。

美国《华盛顿明星报》刊文称:

“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重要军事基地——酒泉、西昌发射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以及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尼克松政府表示绝不接受苏联机会主义地对华核打击、扶立新的亲苏政权。

破局毛泽东深挖洞(破局毛泽东深挖洞)(7)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珍宝岛小打未演变为中苏大打,关键是我国备战工作做得好。做好备战的前提,是毛泽东的高瞻远瞩。在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抱着敢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准备,逼迫敌人考虑承受代价,不敢任性胡为。

破局毛泽东深挖洞(破局毛泽东深挖洞)(8)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吃饭问题是天大的事,也是遏止战争的重要因素。

自古以来,粮食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毛泽东“广积粮”除了指粮食,更指把经济发展搞上去,让老百姓吃饱饭、能乐业。

①“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

1957年1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说:“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

毛泽东多次强调为农民减负。1961年国家粮食征购同比减少177亿斤。

1962年9月,毛泽东主持中共八民十中全会全体会议时说:“多给农民留出粮食,这样他就能够多吃,能够较多地留饲料,能够保证种子。还有一个,他就能够储备一点,以便备荒,应付突发事变。”

毛泽东制定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农业方针。1964年5月,毛泽东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业主要靠大寨精神,自力更生,要在种好16亿亩地的基础上,建设4亿亩稳产高产田”。

1965年6月,毛泽东在杭州汪庄和周恩来、李先念等谈话,讲到粮食征购时说:

4800亿斤能达到吗?我看大家想多搞,你们也想多搞,向老百姓征收税粮,多了会闹翻,不行的。这是个原则问题。

要留有余地在老百姓那里,对老百姓不能搞得太紧。

总而言之,第一是老百姓,不能丧失民心;第二是打仗;第三是灾荒。

计划要考虑这三个因素。脱离老百姓毫无出路。搞那么多就会脱离老百姓。

毛泽东始终把粮食问题放在民生第一位,兴水利、垦荒土、修梯田、搞联合,千方百计促进粮食增收。

②“备战、备荒、为人民”

1966年3月,毛泽东就《关于各省发展农业机械化问题》写给刘少奇一封信。对“备战、备荒、为人民”这一战略口号作了具体解释:

第一是备战,人民和军队总得先有饭吃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则虽有枪炮,无所用之。

第二是备荒,遇了荒年,地方无粮棉油等储蓄,仰赖外省接济,总不是长久之计。一遇战争,困难更大。而局部地区的荒年,无论哪一个省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几个省合起来看,就更加不可避免。

第三是国家积累不可太多,要为一部分人至今口粮还不够吃、衣被甚少着想;再则要为全体人民分散储备以为备战备荒之用着想;三则更加要为地方积累资金用之于扩大再生产着想。

破局毛泽东深挖洞(破局毛泽东深挖洞)(9)

备战、备荒、为人民宣传画

从这封信可以看出,备战也好,备荒也好,一切都是为了人民。

③“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是我国6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的一次生产力布局由东向西的战略大转移。

当时我国70%的工业分布在东北及沿海地区,均在美苏军事打击范围之内。为加强战备,1964年,毛泽东决定将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生产资源逐步迁入三线地区,建设成第二套完整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体系。

“三线建设”以西南、西北为重点,根据地域又分为“大三线”和“小三线”。“大三线”即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青海等西部地区的三线,其中西南重于西北。“小三线”即我国一线、二线各省市自治区的后方腹地。

1964至1980年的16年中,我国在“三线”13个省和自治区投入了占全国基建总投资40%的资金,投入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在“三线”建成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改变了当时我国畸形的工业布局,促进了内地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在拒止外敌入侵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破局毛泽东深挖洞(破局毛泽东深挖洞)(10)

1965年3月4日,攀枝花开展三线建设

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毛泽东矢志不渝的毕生追求。

1963年9月,毛泽东审阅《关于工业发展问题(初稿)》时加了一段文字:

我国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共计105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以外,没有一次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

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

现在,我国社会制度变了,第一个原因基本解决了;第二个原因也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但要彻底改变,至少还需要几十年时间。

如果不在售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

毛泽东把发展经济作为党的基本任务,作为抵御帝国主义侵略的坚实基石。

1964年12月,毛泽东在审阅《政府工作报告》时加了一段文字:

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的爬行。

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

这是我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在毛泽东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国由造不出“洋火”的小农经济,迅速建立起以重工业以基础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进入工业化时代。

破局毛泽东深挖洞(破局毛泽东深挖洞)(11)

1969年,毛泽东与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亲切握手

破局毛泽东深挖洞(破局毛泽东深挖洞)(12)

毛泽东把“不称霸”作为我国基本政治主张,始终站在反对霸权、团结第三世界的道义制高点,为遏制战争赢得广泛政治支持。

①“两个中间地带”

1963年9月28日,毛泽东在与日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听涛克己的谈话中提出“两个中间地带”战略思想。

1964年1月,他进一步指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争取“两个中间地带”成为中国外交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破局毛泽东深挖洞(破局毛泽东深挖洞)(13)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左1)在天安门城楼上

②“一条线”与“三个世界”

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会见基辛格时说,只要目标相同,我们不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希望美国跟欧洲和日本加强合作,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这就是联合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 “一条线” 战略。

破局毛泽东深挖洞(破局毛泽东深挖洞)(14)

1971年7月9日,毛泽东会见秘密访华的基辛格

“一条线”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的形成,极大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北、西、西南的三面威胁,使中国从60年代孤立的国际地位中摆脱出来。

1974年2月,毛泽东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1974年4月10日,邓小平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指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斗争,这是我们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

这是自1953年12月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又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引发世界关注。

破局毛泽东深挖洞(破局毛泽东深挖洞)(15)

1974年4月10日,邓小平在联合国演讲

③“现在不称霸,将来也不称霸”

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不称霸”战略思想。1990年12月24日,他和中央领导谈话时说:

过去两霸争夺世界,现在比那个时候要复杂得多,乱得多。怎样收拾,谁也没有个好主张。

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

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

但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

作什么?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办事,在原则立场上把握住。

破局毛泽东深挖洞(破局毛泽东深挖洞)(16)

破局毛泽东深挖洞(破局毛泽东深挖洞)(17)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略的战略问题》

当前,我国综合国力、人均GDP、科技水平和国防实力仍与美国有较大差距,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仍是克敌制胜法宝,要面向未来,赋予积极防御以信息化、科技化、协同化等新内涵,为打赢战争提供正确战略指导。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方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