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电影《驴得水》是开心麻花的第二部大银幕作品,是继《夏洛特烦恼》后的又一品质力作。而此前话剧《驴得水》又被称为"零差评的口碑神作",所以电影版《驴得水》在上映前则备受期待,并且也不负众望的获得了一致好评。

如何评价电影驴得水(浅析电影驴得水)(1)

《驴得水》海报

这部电影是近年来难得的具强烈讽刺意味的荒诞喜剧,一个少有人涉及的冷僻题材,冷笑怒骂之间将知识分子的时代众生相及其人性弱点进行辛辣的揭示。

影片中的隐喻与细节都展现的十分到位,即便是以喜剧著称,却难掩其中的悲伤意味。

01"驴得水"

故事发生在1942年的民国时期,在一所偏远学校中,一群"品行不端"却有着教育梦想的教师们将一头驴虚报成英语老师从而冒领薪水吃空晌。面临教育部特派员的检查,大家决定让正巧来小学修铃铛的铜匠来冒充这个叫"吕得水"的英语老师。没想到特派员对这位"吕得水"老师相当欣赏,决定将他捧成教育家,以获取美国慈善家的资助。

一个谎言需要用无数个谎言去圆,这场讽刺荒诞的闹剧就此拉开序幕。

如何评价电影驴得水(浅析电影驴得水)(2)

《驴得水》剧照

02"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是一种荒诞的、变态的、病态的文学流派,把痛苦与欢笑、荒谬的事实与平静得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是20世纪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

《驴得水》就是一部具有黑色幽默风格的喜剧。

影片中,从我们知道"驴得水"老师只是一头驴,而之所以将其称为老师则是因为其他几位老师的贪婪之心时,这场荒诞大戏就已经开始了。

有着知识分子称号的教师们请来从没接受过文化的铜匠冒充曾在英国留学过的"吕得水"老师,女教师张一曼通过"睡服"铜匠唤醒铜匠内心深处的欲望,并且同意帮助他们完成谎言。

如何评价电影驴得水(浅析电影驴得水)(3)

“吕得水”老师

而这群知识分子也因特派员决定将"吕得水"老师捧成教育家而获得每月三万元的补贴,谁知美国慈善家给的每月补贴并不是三万而是十万,剩下的七万则是被教育部贪污。

美国慈善家前来看望"吕得水"老师,恰巧铜匠的老婆找上门来,校长等人为了事情不被败露牺牲了张一曼,张一曼击碎了铜匠对她的那份情感,却没想到最终的悲剧便是来自铜匠的报复。

《大英百科全书》对"黑色幽默"的解释是:"一种绝望的幽默,力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

如何评价电影驴得水(浅析电影驴得水)(4)

《驴得水》截图

《驴得水》正是如此,它有着啼笑皆非,也有着谐中寓悲,它能让我们哈哈大笑,也能让我们悲伤压抑。

从一开始的幽默荒诞,到最后的所有人都被驯服,它将痛苦与欢笑,荒诞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引发观众无尽的思考。

03"隐喻与细节"

《驴得水》有着巨大而庞杂的隐喻。编剧将原本三四个小时的话剧压缩成不到两个小时的电影,内容量以及包袱都是很紧凑的,下面就从几个细节来看其中所蕴含的隐喻。

1、 在一开始,孙校长让张一曼报告"驴得水"老师的工资使用情况时,裴魁山挪用工资做了假牙,张一曼拿工资买了服装布料,周铁男拿这笔钱置办了健身器材,此时孙校长有些生气的说:"驴得水老师的工资要专款专用,你们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如何评价电影驴得水(浅析电影驴得水)(5)

《驴得水》剧照

而当张一曼说到眼镜修理费时,孙校长立马打断张一曼让她不要说的那么仔细,因为在座的人当中,只有校长戴眼镜,所以眼镜修理费是谁用的不得而知。

2、 当驴棚起火时,周铁男率先赶到,拿起扫把就去灭火,这也体现出周铁男这个人物的性格是十分冲动莽撞的,同时也预示着他最后的命运会因他的这种性格而发生极大的转折。

当裴魁山用土灭火时,恰巧将土撒在了张一曼身上,这也预示着之后在张一曼遇到事时裴魁山将会对她倒打一耙,这一点从之后裴魁山对张一曼的骂语中得以体现。

而校长赶来时说道:"你们别瞎弄了,一切听我指挥"后,下一个镜头则是驴棚的火势变大,基本无法扑救。这一点就体现出剧情的走向将会在孙校长偏执且无为的领导下走向悲剧的结尾

如何评价电影驴得水(浅析电影驴得水)(6)

《驴得水》截图

3、 在故事最后,周铁男看着孙佳远去,接着走进学校,校门口的两排字"进来彬彬有礼,出去步步生风"以及"学做人"三个大字,则是对周铁男这个人物最大的讽刺,在之前他称"驴得水"只是个牲口,却没想到最后自己何尝不也如牲口一般呢。

如何评价电影驴得水(浅析电影驴得水)(7)

《驴得水》截图

4、特派员第一次到学校,雨神庙里佛像还在,在这个极度缺水的地方,雨有着极高的地位,这代表着那时候大家都有目标,有希望有信仰。

当特派员第二次到学校,佛像被移出,这便是由于这段时间里,他们因为每月三万元的救助金过上了比原来好的生活,所以雕像和原来的桌椅被丢弃在外面,这也代表着他们不再有自己内心的理想,转而被金钱所代替。

影片结尾的时候,雕像被遗弃,与其他丢弃物扔在一起,这也就代表着剧情走向结局,这一场谎言编织起来的荒诞故事就此结束。

如何评价电影驴得水(浅析电影驴得水)(8)

《驴得水》截图

04"时代众生相"

《驴得水》这部电影中,除了几位主要人物之外,再无其他角色,说是学校,却从未见过学生,也从未见过这几位知识分子所说的愚昧无知的农民。

所有人性的阴暗和弱点,全都浓缩到在这所学校出现的这几位角色之中。

1、 孙校长:他是一个看起来道貌岸然,一心想要振兴农村教育事业的懦弱份子,是最早妥协,带着众人用一个个谎言编织这场荒诞故事的人。

他曾经将张一曼在城市中救出,却在谎言面前选择牺牲她;他身为一个父亲,却同意将女儿嫁给一个满口谎言的莽夫;他满口振兴农村教育事业,却为了金钱利益将教育初衷抛之脑后。

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他内心的私欲。

如何评价电影驴得水(浅析电影驴得水)(9)

孙校长(大力饰)

2、 裴魁山:这个角色起初乐观向上、心怀拯救乡村教育的理想,却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他有着自己的理想,并且喜欢着张一曼,也幻想着与张一曼离开这里获得新生活,却在现实的驱使下变成一个只追逐金钱和利益的人。

他不是一个坏人,反而是"最能代表大多数人的角色"。

最后他成为一个极端的趋利者,不是因为他势利,是因为"他能守住的,就只有现实了。"

如何评价电影驴得水(浅析电影驴得水)(10)

裴魁山(裴魁山饰)

3、 张一曼:这是这部电影中最吸引人的一个角色,也是最令人心痛的角色。

在这个偏远山区,她穿着贴身旗袍,烫着卷发,似乎与这里有着违和感。她对情色的毫不避讳,对性的开放,让人对她的印象就是一个有知识的荡妇。但是,也正是如此,她对自己有着明确认识,她坦荡的说出自己就是喜欢性就是个荡妇,这也体现着她这个人物的刚毅、坦率、洒脱的一面。

她温柔的唱着《我要你》,把大蒜皮抛起来当做飘雪一般,在她疯了之后,她拿着一束花走进教堂满怀期待,这些都体现出她有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如何评价电影驴得水(浅析电影驴得水)(11)

张一曼(任素汐饰)

当她心爱的头发被剪掉,她从幻想回到现实的那一刻,是她人生的转折点。她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惊慌的藏到桌子底下,因为她失去了她心中的美,这也导致了她之后的疯狂行为。

4、 周铁男:起初的周铁男耿直仗义,有着对喜欢的人那种纯情的羞涩,在裴魁山怒骂张一曼时他会出面维护朋友,当他面对特派员与军官的枪时,他依然挺身而出,却在死里逃生之后彻底改变,向特派员磕头求饶。

这之后,他躲起来,看到军官要强暴张一曼时,他下意识想去救人,却在面对军官的枪时选择逃避,他妥协了,屈服了。

周铁男原本是一腔热血,却在强权与死亡面前下跪求饶,他喜欢着孙佳,却在被驯服后荒诞的让孙佳为他们圆谎,他被现实打败。

如何评价电影驴得水(浅析电影驴得水)(12)

周铁男(刘帅良饰)

如果在枪声响起时,周铁男死了,这会令所有人悲痛,但戏剧化的是他没有死,他屈服于强权,屈服于现实。

5、 孙佳:她是《驴得水》这部影片中最纯真的一个人,嫉恶如仇、充满倔强,她始终看不惯父亲以及其他人的所作所为,也想着去揭发他们,结束这一切。

她始终不愿顺从,却在孙校长向她下跪时接受了这一切,她将唯一的软弱留给了父亲,她是影片中唯一没有被玷污的正面角色,最后也给了她一个走出这个荒诞之地的结局。

如何评价电影驴得水(浅析电影驴得水)(13)

孙佳(卜冠今饰)

6、 铜匠:铜匠这个角色,起初老实憨厚、贫穷愚昧,在张一曼那里,他有了内心对爱情的向往,换来的却是张一曼的一句:"在我眼里,你就是一个牲口。"

从后面的剧情中不难看出,铜匠是希望改变现在的生活的,所以在特派员和美国慈善家面前他表现出极大的顺从,因为他不甘于现状,但结局是,陪伴他的依旧是那个他不愿面对的悍妻。

如何评价电影驴得水(浅析电影驴得水)(14)

铜匠(阿如那饰)

在这里还要说到一个角色就是铜匠的妻子,她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满口脏话没有素质的农村妇女,却是打破这场闹剧的那个人。

她与片中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将整部影片的讽刺意味表现的淋漓尽致。

05"结语"

《驴得水》这部电影不管是故事还是表演上都非常好,故事情节充满戏剧化和荒诞喜剧讽刺效果,人物刻画也个性鲜明富有层次感。

因为是话剧改编,所以剧本和演员台词方面的光彩要盖过镜头方面的运用,但却不失为一部极高品质的片子。

这样一群教育工作者,作为知识分子,本应有着崇高的理想与高尚的品德,却在金钱、利益与强权压力面前将人性的丑恶展露无遗。

他们想要通过教育改变农民的贪、愚、弱、私,却没发现,自己的内心何尝不是贪婪、愚昧、懦弱、自私的呢。

如何评价电影驴得水(浅析电影驴得水)(15)

《驴得水》

《驴得水》:讲个笑话,你可别笑。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快乐阿宅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