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大师是新中国相声的领军人物,对净化相声、改进相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许多相声的规矩习俗也都被视为封建遗留,而被废除,例如传统的相声界讲究拜师,没有师父的相声艺人只能算是海青,海青不能从业,但在解放后,没有师父的相声演员也可以表演相声,而传统的师父徒弟也变成了新时期的老师和学生关系。
对于相声界的一些旧习俗,侯宝林大师也是明确反对的,尤其是相声传承中师父对徒弟的剥削等等,但是作为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相声演员,侯宝林大师也很注重相声的传统,例如对于儿子侯耀文,虽然没有拜师,却已经成名,但是尊重传统的侯宝林大师还是在生前做了安排,让侯耀文有了明确的相声师承。
虽然侯宝林大师在相声界乃至曲艺界都是领军人物,但在相声界侯宝林大师算是一个“不守规矩”的人,他本人所做的这三件事更是不符合相声界的门规,其中一件事顺利,一件事困难,另一件事则未遂。
第一件事便是代拉马志明拜师朱阔泉,在上世纪80年代,相声界的拜师习俗开始慢慢恢复,而马志明由于人小辈大,导致自己的拜师迟迟不能解决,侯宝林大师有一次在马家做客,便和马三立谈起了马志明的师承,得知马志明拜师困难后,侯宝林大师便提出了代拉马志明的想法,这事虽然是侯宝林大师提出的,但是却并不符合相声界的规矩,相声代拉拜师的习俗虽然有,但是代拉得是大师兄,而侯宝林不是大师兄,按照规矩也不能代拉,但是当时侯宝林大师已经是整个相声界的领军人物,加上马三立大师也同意,因此这事即便不合规矩,但却进展的很是顺利,拜师当天,几乎整个相声界都来祝贺。
第二件事是侯宝林大师收徒师胜杰,这件事发生在1984年,当时师胜杰的师父虽然已经去世,但他却有明确的师承,再拜师侯宝林属于跳门,这在相声界是大忌,当时这件事也的确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为了促成这件事,侯宝林邀请师叔马三立到场,而师胜杰回忆这段故事,也说道马三立一到场,就是“一鸟入林,百鸟压音”,一切的问题都解决了,在拜师现场,侯宝林大师还讲到了京剧界的“跳门”拜师,算是顶着压力,收了徒弟师胜杰。
第三件事是对于儿子侯耀文的拜师,侯宝林想让侯耀文拜师在已故相声名家赵佩茹门下,便找到了赵佩茹的徒弟高英培,高英培当时在北京,和侯家关系要好,但是对于侯宝林大师的这一提议,高英培却拒绝了,理由是:这事不符合相声界的规矩,因为按照规矩,代拉拜师需要大师兄操作,而赵佩茹的大弟子是天津的李伯祥先生。对于高英培的这一说法,侯宝林大师也认可了,最后在病榻前和李伯祥敲定了此事,但是对于侯宝林大师的本意,可能还是想要高英培完成这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