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嵇国光管理视界

摘要:我们必须摒弃“只管结果,不管过程”的错误管理理念。要想得到期望结果,加强过程管理。如何强化过程管理,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检查。检查就是掌握现状、管控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成为一个优秀管理者,必须提升检查能力,即: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管理的价值始于发现问题,终于解决问题。

积极推进管理流程标准化(管理能力提升153及时检查)(1)

1、任何一个追求卓越的企业,必须推行问题管理。

任何企业都存在问题,世界上再优秀的企业也不能例外。企业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无非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层次不同而已。即便像华为这样世界一流的企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你所在企业问题一点不少且更加棘手。但华为所面临的问题是进入“无人区后的迷茫”,是在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全面打压之下的“伟大斗争”。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在不断面对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改善绩效、提升盈利能力、竞争力并发展壮大的。任何一个追求卓越的企业,必须推行问题管理。

人的一生充满着问题,是在问题丛中出生的、成长的、成熟的、衰老的,最终走进骨灰盒的。谁都不能例外。人出生的时候,紧握着小拳,蹬着小腿,哇哇直哭。小生命非常勇敢,尽管初来乍到人间,感受到人间众多问题,但是毅然决然地准备迎接挑战。人死后,撒手西归,双手是松开的,双脚是伸直的,对他(她)来说意味着一切问题已经随风飘逝。

员工的价值是什么?为企业创造绩效。领导的价值是什么?带领团队创造卓越的绩效。绩效管理就是如何实现绩效改善、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管理,但是绩效改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不仅仅是指标达成,关键是问题解决。因为指标达成与指标设立高低和运行环境有关,指标设立低自然容易达成,宏观环境好指标就比较容易达成。在制定指标方面,经营者总是倾向于把指标定的高高的,部门经理总是希望指标定的可以轻而易举就能完成,这就形成上下博弈。一旦形成上下博弈,输的大多情况都是上者。这种指标博弈的结果,即便指标达成,实际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并未意味着提升,只有问题的解决才是实实在在的绩效改善,盈利能力的提升。

管理干部的价值在哪里?不是报告问题,而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越大越多越早,其价值就越高。因此我们推行绩效管理,必须推行问题管理。管理干部应成为问题终结者,不能成为制造问题者,更不能成为问题的推波助澜者甚或兴风作浪者。

2、检查及相关概念

为确保过程受控,解决问题,首先能够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检查以及其它类似检查方法。因此正确掌握检查及相关概念,对于提高管理者发现问题能力必不可少。

2.1 检查

(1)检查概念: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

(2)检查目的:掌握现状,发现问题,控制过程。

(3)检查要素:目的、项目、标准、方法。

2.2 审核

(1)审核概念: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地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2)审核目的:确认体系、过程或产品满足审核准则的符合性程度。

2.3 审计

(1)审计概念:审计是对资料作出证据搜集及分析,以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然后就资料及一般公认准则之间的相关程度作出结论及报告。

(2)审计目的:确认企业财务状况的合规性、合法性程度。

2.4 稽核

查对计算(多指账目),是稽查和复核的简称。审计在银行的传统说法称为稽核。审计与稽核基本上是一个意思,是指对经济活动的监督检查。”台企喜欢使用稽核一词,通常设立稽核部。

2.5 诊断

(1)诊断概念:在检查病人的症状之后判定病人的病症及其发展情况,引申到企业管理实际上是一种“体检”方式。

(2)诊断目的:确认管理体系、过程或活动的符合性、有效性和达标性,重点是有效性判定。

3、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提出问题,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能力。

我们不妨想一想:如果你提不出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所以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为什么人们常说 早发现,早解决!却不说早解决,早发现!这里面有一个顺序的问题!一个常识,一种逻辑!

有人反驳,提出问题就一定比解决问题重要吗?!君不见企业中存在多少问题提出来了但却解决不了!不是白搭吗?!我们认为: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两者相辅相成,这跟电脑的硬件和软件一样,缺一不可!一个好的球员在球场上应该有“球感”,一个好的管理者在工作现场应该有“问题感”。

4、发现并描述问题4.1 发现并描述问题需要反复学习、训练和实践

管理者发现问题后能否讲得清楚?能否正确、简练地描述问题?这非常考验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不少管理者发现问题后,说了老半天,写了一大段,别人听了、看了,对待问题的理解还是云里雾里。因此,正确、简练描述问题的能力是管理者报告问题的必备的基本功。发现并描述问题必须基于事实和客观证据,不能臆测、推测这是问题。任何带有推测、臆测的问题描述,都会失真,甚至产生误导,影响解决问题效果。

4.2 不分类,问题就看不清楚

为了更好地发现并描述问题,需要对问题进行正确、客观分类管理。好的分类,不仅让我们更能看清问题,也便于我们分析问题。

(1)按问题层次分:

① 公司级;

② 部门级;

③ 小组级;

④ 个人级。

(2)按问题发生分:

① 外部问题;

② 内部问题。

(3)按问题重要度分:

① 重大级;

② 一般级;

③ 轻微级;

④ 征兆级。

(4)按问题性质分:

① 系统性问题;

② 偶发性问题

(5)按问题管理职能分:

① 战略的;

② 人力的;

③ 产品的;

④ 营销的等等。

(6)按问题通用性分:

① 功能的;

② 价格的;

③ 交易的;

④ 沟通的等等。

4.3 正确表达问题的要领

表达问题有时比发现问题更重要,只有适当地把问题表达出来,才能得到领导认可,甚至是反对者的认可。正确表达问题,有助于别人理解、接受问题,也有助于分析、解决问题。

有人推荐使用5W2H描述问题:为什么、什么时间、在哪里、谁、什么、怎么样、多少,

从这7个方面来分析研究。

例:在业务开拓分析中的应用

What:重点开拓哪些业务?

Who:哪些人是潜在客户、现有客户和重点客户?

Where:这些客户在哪里?如果按区域划分,重点开发哪些区域?

When: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重点突破?

Why: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什么得出上面的结论?

How:怎么做?

How Much:需要多少投入(费用)、预期多少效益?

笔者认为:使用5W2H描述问题是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借鉴,但不能机械、教条式地套用。

 正确表达问题的要领很多,概括来讲要求“六个化”,即:

(1) 细分化:问题按对象、内容、日期等加以区分,明确问题所在;

(2) 具体化:把细分后的问题,分别给出具体的答案,如某人、某事、某时、某地等;

(3) 明确化:进一步明确问题的状况、原因、程度等;

(4) 主体化:明确要解决问题的主体是谁;

(5) 客观化:以通俗易懂又科学准确的语言文字来界定和说明问题,使人一目了然;

(6) 数据化:尽量使用数据说话,使用数据说话尽量使用图表说话,让人对问题的理解能够进行直观、透明、量化比较。

 表达问题的误区

(1) 只反映问题,提不出建设性对策建议;

(2) 敏感问题,不合时宜地表达:

比如会被赶下台的说辞:

公司在举行十周年庆典时,如果有人慷慨陈辞说:我经过认真调研得出结论,公司有三大关键问题,如果不解决,公司将会垮台!

(3)不加斟酌和辨析,轻率地表达。

有些轻率地表达一听就是信口开河,不足为信,但是有些貌似有理,其实不然,需要做分析才能识别其中的真假。

 正确表达问题的优良习惯

(1)先说过程,不说原因;

(2)先说自己,不说别人;

(3)要精确,不要模糊;

(4)要事实,不要感觉。

不同表达问题习惯见图1所示。

积极推进管理流程标准化(管理能力提升153及时检查)(2)

图1 两种表达方式比较

4.4 看问题,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提问:月亮会发光吗?

甲:当然会发光啦!你看中秋节的月亮多明亮啊!

乙:月亮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亮光是太阳的反射光。

员工执行力低、责任心差、缺乏团队精神,这些是现象还是问题?

判断是现象还是问题的基准是:是否能够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每个管理者必须学会的本领。

如果觉得文章有价值,请点击关注、赞赏并转发。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