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为什么要拳打镇关西?

书中交代,是郑屠户花了3000两银子买个小妾金翠莲,但实际上并没有给钱“虚钱实契”,过了不到三个月,郑屠户的大老婆发威把金翠莲撵了出来,郑屠户反过来要金翠莲偿还买她的3000两银子。

这个郑屠户白玩了也就罢了,还想再挣一笔钱是很可恨。但法律讲究证据,郑屠户做的没毛病,就跟现代一个总在电视上露脸的学者,也是通过一套复杂的资产运作,他包养的小三反欠他900多万。

所以只法律帮不了金翠莲,只能通过鲁达(鲁智深出家前的名字)来给金翠莲讨回公道。

但这事还不至于让郑屠户丢掉性命,为郑屠户惹来杀身之祸的是他的外号。

郑屠户号称“镇关西”,这可是对鲁达严重的冒犯。鲁达控制住郑屠户后,宣布的第一条罪状就是这个:“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接下来才指责他骗了金翠莲。

话的意思很明白,鲁达非常佩服的老首长是老种经略,当时称呼“相公”是非常尊敬的意思,鲁达对别人从没用过这个尊称。鲁达跟着老首长老种经略时成绩突出,绰号也是“镇关西”。

鲁达打死郑屠户,一个主要原因是郑屠户的外号

种家将,北宋守卫边境的重要力量

在《水浒》那个年代,种家可是非常的有名。宋朝有名的几大军事家族:杨家将、岳家军、狄家军、呼家将,如果从家族从军人数、持续时间上看,种家都是首屈一指。

种家祖辈上是文人,宋真宗时代的种世衡(985年―1045年)开始从军守边,之后一直到靖康北宋灭亡,种家一直担负边疆守卫任务。

种家在后代的知名度比不上杨家将、岳家军等,原因可能是种家的军事特点是讲究实用性,有些做法不为通常的道德规范所接受。

比如第一代种家将--种世衡,为了收服当地部落首领慕恩,约到家中喝酒。发现慕恩色迷迷的盯着侍女,便假装有事出去。等慕恩和侍女拉扯在一起,种世衡突然进屋抓个正着,慕恩很尴尬。种世衡问慕恩:喜欢吗?喜欢就送给你了。

再比如,种世衡的儿子种谔为了确立威信,有一次,朝廷的运粮官李稷到了军营,手下一个士兵就给行了个礼。种谔厉声呵斥:军营里有几个领导?今天我就借你的脑袋代替运粮官。下令将这名士兵斩首,李稷吓得立即退出军营。

这些做法非常实用有效,在普通人、尤其是文人看来却难以接受,所以种家的事迹很少出现在文学作品,也就不能为大众所熟知。

《水浒》也只从侧面描写种家的影响力非常大,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因高俅迫害离开京城,想要投奔的就是老种经略,鲁达这种不服管束的人能得到老种经略的重用,说明种家讲究的是实用,重用有缺陷的人,只要他有能力。

鲁智深的武力能排到第几(鲁智深最佩服的人)(1)

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是史进的师傅,投奔老种经略时,点拨史进的武艺

虽然没有文学作品进行宣传,但历史不应忘记。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当时种家将已经到了第三代,代表人物是种师道、种师中。

第一次金兵打到京城,种师道是第一批到达的援军,受到宋钦宗的亲切接见。宋钦宗问种师道应该如何应对,种师道提出截断退路,围而不打,困死金兵的策略。宋钦宗认为计策很好,然后告诉种师道:朝廷已经与金国签订了和平协议。

第二次金兵准备南下时,种师道被排挤出京城驻守河阳,正好金国的使者王汭路过他的防区,种师道从王汭的言行判断金兵将很快南下,赶紧向朝廷发出警告。朝廷对这个警告的解读是种师道胆子太小,因此种师道被免职召回。种师道非常愤恨,加上年纪大、身体有病,没有几天就去世了,享年75岁。

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当时任河北制置副使,和金兵对峙。朝廷得到小道消息猜测金兵将要撤退,命令种师中立即攻击金军,还指责种师中是故意拖延贻误战机。种师中想不到自己领兵打仗一辈子,都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被指责故意拖延,带领军队主动出击,因孤立无援陷入重围而死。

从历史资料分析,种家将对军事理论的理解深刻,对战场形势判断准确,多用计谋取胜。金兵两次南下都是选在冬天,原因上金兵不适应南方湿热天气。如果宋军采用种师道的计策,将金军困在汴梁城下,到了夏天,很可能不用打,自己就先溃败了。

宋钦宗最后时刻也是感叹没有采用种师道的计策,可以说,种家将是北宋末年,宋军全面崩塌中少有的亮点之一。

鲁智深的武力能排到第几(鲁智深最佩服的人)(2)

赵匡胤把老军阀的兵权解除,种家这种朝廷派驻的职业军人得以施展

历史上的老种经略和小种经略到底是谁?

《水浒》中,借小种之口,说明老种是小种的父亲。历史记载中,《水浒》故事发生在宋徽宗时代,这时第二代种家将已经不在,第三代种家将中能达到战区总指挥级别的只有种师道、种师中,但两个人是兄弟关系。

符合《水浒》中人物关系的只有种谔、种师道,两个人是叔侄关系。种家将里,两辈人同时以战区总指挥身份守卫西北的只有他们两位。但他们的生卒年月又不符合,宋徽宗赵佶(1082—1135),是公元1100年登基,种谔公元1083年已经去世。

笔者认为,《水浒》是明朝的作品,距离真实历史事件已经过去160多年,作者有可能搞错。而通常来讲人物时间出错的可能大于人物关系出错,所以最大的可能说的是种谔、种师道两个人。

不管谁是老种谁是小种,总之,在历史上种家因为战功卓著,很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即使扯起造反大旗的梁山好汉,可以骂皇帝、辱太尉,但说到种家将用的都是佩服和尊敬,甚至还炫耀自己和种家的关系。作为后代就更不应忘记种家在历史上的功绩。

鲁智深的武力能排到第几(鲁智深最佩服的人)(3)

施耐庵的笔力强劲,从侧面表达了对种家将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