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三季度,经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组织评选,确定北京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向前一步——叩开通往广仁街的“心门”》和《向前一步——36号楼63年的心愿》为2022年第三季度北京市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向前一步》栏目作为北京广播电视台为深入贯彻落实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服务首都“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推进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开辟出的全国首档市民与公共领域对话的金牌民生节目,持续播出四年之久。节目在为人民架起畅通问政桥梁的同时,不断改进语态表达,注重公平对话推进城市发展,以真情沟通触达多元声音,并达到多方力量均衡,真正做到了首都城市治理“向前一步”。

民生面对面北京(京声京视向前一步)(1)

北京作为一座凝合政治与文化中心的超大城市,在高速发展的背后自然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城市治理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大视野,对社会治理体系创新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向前一步》主动服务于首都“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把焦点对准基层利益诉求,以沟通为推手化解矛盾纠葛,在极具温度感的疏解教育中,节目化身秩序与政策执行的守望者,以首都为缩影,展望全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人民群众对城市运行更有获得感,对社会治理参与更积极。

无论是群山环绕、傍水而依的郊野乡镇,还是群楼交叠、房屋错落的繁华街,这些地方都可以成为《向前一步》的录制现场。秉承“问题发生在哪里,就把对话交流的平台放置在哪里”的原则,《向前一步》将演播厅搬至巷道中,把沟通的现实背景亲切化、简单化、熟悉化,看着这些基层生活场域的场景,不仅是当事人,连观众都能在更开阔的物理空间得到更多心与心的链接。当录制现场落实到36号楼的大院里,节目通过纪实拍摄的方式,真实地展现36号楼居民生活的不便,还让居民代表、政府工作人员和律师等第三方热心观众围坐一起,确保彼此面对面真诚交流。另外节目通过平视的镜头语言积极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气场进行重塑,辅之主持人柔和细致的沟通语态,悉心引导各方讨论建立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从而达到力量的均衡和平等。《向前一步》就这样在你来我往的沟通中,倾听“民声”,叩问“民生”,在法理与情理间打开了百姓心结,也让街坊邻里再续温情。

在主题上,《向前一步》延续民生关切特色,注重展示民生痛点问题化解过程,于无声中强化了扎根于人民的干部形象。出现在节目中的基层干部,都戴着党徽,他们直接亮明共产党员身份,节目立足真实记录场域,让观众看到他们为百姓着想,在细微处留下的汗水和泪水,这既是对广大的基层干部日常工作状态的写实,也是对他们精神作风的一种展现和褒扬。另一方面,节目还注重对当事人表情和质朴细节的捕捉,通过当事人真挚的情感讲述,双方把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放到台面上讲清楚,最终自然流畅地推动问题的解决。在《叩开通往广仁街的“心门”》节目中,当工作人员走到赵大爷身边俯身说话时,镜头给到赵大爷那双满手皱纹的特写,加上娓娓道来的诉说,我们不仅看到赵大爷的艰辛,也看到为解决问题的基层工作人民一次次推心置腹的交流,心灵的慰藉和关爱足以让观众感动。虽然节目试图在法理中寻求解决之道,但也善于挖掘人间真情,用细节凝聚全社会的灼热暖流,充分激发观者共情,同时也展现了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塑造了态度真诚、敢于担当的基层干部形象。

可以说《向前一步》节目的各个环节设置都是为了弥合冲突双方的信任裂痕,其根本目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是为了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与首都市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不管是为改善36号长年累积的人均居住空间问题,还是打通广仁街“毛细血管”,方便附近居民出行,栏目组努力推进的每一步,都是在现实支撑下得到的最佳民生改善方案。诚如节目中,居委、街道等办事人员常挂嘴边的那句“人民的事情无小事”,也曾在调研中强调:“要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向前一步》以敏锐的洞察力持续聚焦民生痛点问题,通过不断地完善节目语态表达,搭建更为公平的沟通桥梁,使即使再微小的个体也能参与到公共领域治理,真正发挥好了媒体参与城市治理的功能,触达到了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